新聞 > 美國新聞 > 正文

洛杉磯異議人士和新老移民齊聚華人社區,為貧困移民送上新年溫暖

洛杉磯華人聚集在丁胖子廣場舉行抗議活動,聲援被中共跨國迫害的受害者,並為貧困移民送上新年的溫暖。(2024年2月17日張木林洛杉磯拍攝)
洛杉磯華人聚集在丁胖子廣場舉行抗議活動,聲援被中共跨國迫害的受害者,並為貧困移民送上新年的溫暖。(2024年2月17日張木林洛杉磯拍攝)

2月17日星期六下午,洛杉磯的異議人士和新老移民聚集在丁胖子廣場,共同舉行抗議活動,聲援被中共跨國迫害的受害者,並為貧困移民送上新年的溫暖。現場聚集了200多人,其中許多抗議者手持自製的標語牌,高喊口號,呼籲中共停止跨國迫害的行為。

活動現場免費派發全新的毛毯、枕頭、被子等生活用品,周圍等待領取物資的人們提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活動負責人界立建表示,美國是一個尊重尊嚴、崇尚自由和人權的家園,他希望這些物資能夠為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一絲溫暖。

這次活動共分為兩個站點。第一站位於洛杉磯華人聚集的丁胖子廣場;第二站則位於洛杉磯市中心的庇護所,那裡匯聚了各個族裔的移民。

逃離共產主義,追求自由之路

來自中國河南省的張英偉表示,目前他在洛杉磯從事裝修工作。由於剛剛來到這個地方,生活還沒有穩定,因此需要領取一些物資。

「參加這次活動主要目的是打倒共產黨,解放中國人民。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以前在國內我了解不到這些信息,自從了解之後,我就毫不猶豫地走線來到美國,我會用一生的時間去追求民主和自由。我會留在美國,不會再回去,與共產黨決裂,」張英偉告訴美國之音。

來自安徽省阜陽市的袁學寶說:「因為我看到共產黨的本質和習近平的獨裁,我看不到希望,所以我就毅然決然的離開那個地獄之門,毫不猶豫的來到美國,頭也不回,我在美國這片淨土上,我可以自由的發言,我可以反抗獨裁,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團結起來,每一個人都作為壓倒共產的(一根)稻草。」

袁學寶回憶,他於2024年1月30日通過走線進入美國。在國內,他曾從事貨拉拉司機的工作。他來美國已有半個月時間,目前仍未找到工作。他自己購買食物,住在一個家庭旅館裡,他說老闆待他很好。由於目前沒有經濟來源,他暫時欠下了房費,但承諾在將來找到工作後會慢慢償還。

「我希望不管是合法來美國的,還是走線來美國的,大家都不希望在中國待,都是嚮往美國的,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是一致的。來到美國這片土地上,我們大家只要奉公守法、願意干、肯努力,這個回報是成正比的。不像中國那樣,給你洗腦、宣傳,說勤能致富,全都是假的,是『毒雞湯』,我們不要信,」袁學寶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

來自江蘇省的王建明強調,他在活動中幫忙運送物資。他對中共的跨國鎮壓感到非常恐懼,因為在上一次的抗議活動之後,中共已經找到了他的家人。

「但是我並不怕,我會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王建明告訴美國之音。

抗爭與行動,用愛心溫暖洛杉磯

來自北京市的肖亮是今天活動的義工。他介紹今天的活動有兩個目的:一是向洛杉磯的新老移民派發過冬物品,為他們送去溫暖;二是針對中共在海外的特務行動以及對海外流亡人士、民主人士的迫害,發起抗爭和倡議。

「我的親屬也受到了騷擾和迫害,包括發信、請家人去喝茶、被教育、被威脅。雖然家裡人很害怕,但對於我來講,既感到氣憤,也堅定了我的信念,在海外要持續為自由民主發聲、抗爭,如果每個人都害怕中共的迫害,那他就得逞了,他的目的就達到了,我相信我們既然走到了這條反對獨裁和中共的道路,經過不懈的努力,總有一天,溪流會匯成大江,終有一日會成功,讓歷史來檢驗,」肖亮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

活動負責人界立建說:「這次活動中我們在拍大合影階段,發電機被兩個著裝乾淨的年輕人偷走了,領東西的人告訴我,他以為拿走發電機的兩個男生是志願者,卻沒穿志願者的馬甲,看起來有點像留學生,開著一輛黑色的轎車,從前擋風玻璃可以看到車子前面有一個金色的毛澤東頭像擺件。」

界立建呼籲,若發現中共在美國犯罪情況,請及時向FBI舉報,或向中國民主黨全國聯合總部舉報。

「我們這次活動,物資有10個托盤,這不是第一次,從去年前年開始,會有一些慈善組織、基金會、愛心企業家、不光是台灣的、香港的,還有大陸的,給我們捐很多物資,包括日用品、食物等,因為他們認可我們捍衛民主的理念,這些是對我們很大的幫助,」界立建告訴美國之音。

界立建表示,由於這些慈善組織涉及商業活動,擔心中共的威脅和報復,因此不方便公開他們的名字。但他們一直在默默支持我們的慈善工作。例如,今天派發的毛毯、被子、枕頭等生活物資都是全新的,是他們提供的支持。他們願意拿出自己售賣的產品來支持我們的活動。這些年來,我們能夠一直堅持下來,離不開這些愛心組織團體在背後的默默支持。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18/201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