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片:2013年6月27日行人經過北京民間資本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
華盛頓—
中共當局接二連三地推出旨在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措施或法律,希望這個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能重振改革初期的雄風,給陷入數十年來最低谷的中國經濟注入再次騰飛的活力。然而,觀察人士指出,不進行政治結構的改革,沒有法治制度的保障,再多的法律規定也無濟於事。
中國官媒日前稱,中國的《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這項擬議中的草案將聚焦民營企業的核心關切: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執法公正司法、中小企業帳款拖欠治理等。
這將是繼去年7月19日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措施之後,中共當局為了提振民營企業信心,讓民營經濟幫助中共應對各種國內外經濟、貿易困難,乃至地緣政治挑戰,努力維持中國經濟不崩潰的一項重要立法。
經濟冷依舊炒冷飯
美國歐道明大學管理學院國際商業教授李少民博士對美國之音說,中共當局在出台了31條措施後,又要迫不及待地制定新的法律,可見31條一點效果都沒有。這不僅是在炒冷飯,更反映出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非常壞的地步。
他說:「現在他們沒辦法了,放下身段,因為經濟不行了,天天哄著,對民營企業說好話。」
李少民指出,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就像爬樓梯,要一階梯一階梯地上,但信心的打壓就像坐電梯,咔嚓就到了最底下。他說,中共對民營企業一會兒大棒,一會兒蘿蔔,已經讓中共的信用喪失殆盡。
美國馬里蘭州的「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的經濟學者李恆青指出,中共當局出台旨在振興民營經濟的措施,是因為中國經濟在大規模滑坡,以房地產為主,因為房地產和上下游加在一起占中國GDP的1/3,所以跟房地產行業相關的經濟體都在一個瀕危的狀態裡頭。結果是,這些企業家做出一個無奈的抉擇,那就是躺平,而民營經濟一旦躺平,整個中國經濟基本上就熄火了,導致失業人數大增。
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2023年7月的一份研究稱,16到29歲這個年齡段2023年3月的失業數字最高可能達46.5%。中共官方公布的當年6月份青年失業率21.3%,創歷史新高。
李恆青說,大量的失業率是民營經濟徹底躺平所造成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現在開始急了,因為民營經濟不好了,影響了稅收,尤其是房地產業,土地財政這一塊,就沒有了,影響到了中央到地方的稅收。
他說:「這個時候他們意識到了,民營經濟現在是危在旦夕,但是又拍拍腦子,那我怎麼辦呢,我給你政策,我給你好的政策,讓你又重新煥發起來在1978年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民營經濟的活力。」
「但是,已經為時已晚,因為你不守信用,已經變成一個新常態。政府所謂保護民營經濟,實際上目的是為什麼?是為了保他的政權,一旦民營經濟恢復起來以後,又該回來收拾民營經濟了。現在所謂的保護民營經濟的做法是政府的權宜之計,委曲求全,」他說。
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常常被歸納為具有「56789」的特徵,即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
中國憲法明確規定,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簡稱「31條」)也再次強調,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中國經濟騰飛做出重大貢獻的經濟體,最近幾年卻在中共當局所謂「監管」下,頻頻受到打壓,不僅付出了天文數字的經濟代價,更摧毀了民營經濟對中共的信心。
國進民退民企傷痕累累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國進民退」(國企進,民企退)在中共經濟發展政策中大行其道,尤其是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後,中共當局對市場的干預越來越明顯,最近幾年對民營企業的監管更是不惜重拳出手。中國保監會2018年2月23日宣布全面接管民營企業性質的安邦集團,就是典型的例證。
中共2020年9月發文,要求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統戰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他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方面,中共動用有關的法律法規,對民營企業進行明則「監管」,實則「打壓」。
2020年8月,中共當局對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債務風險提出了「三條紅線」的監管要求後,導致大量房企財務困難,恆大、碧桂園、綠地等30多家大型房企暴雷。
如果說,中共當局為了避免房地產行業泡沫突然大規模破裂,對國家金融安全造成重大風險,從而拖累整個經濟,尚有其必要性的話,那麼,對科技、網際網路、教育培訓等行業的所謂監管,則是抑制民企發展的一大重拳。
2020年10月24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批評當局的金融監管機構,稱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馬雲叫板金融監管機構,惹來了「殺身之禍」。阿里巴巴屬下的螞蟻集團首次公開募股(IPO)前的2020年11月2日,中國多家監管機構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等進行了監管約談,讓這個規模達340億美元的IPO胎死腹中,儘管當局稱,這是為保護投資者而採取的謹慎措施。
馬雲遭遇的「滑鐵盧」並未就此停止。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21年4月10對阿里巴巴禁止商家在其他購物平台上銷售商品的「二選一」壟斷行為罰款182.28億元。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10月8日同樣以反壟斷法對美團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罰款34.42億元。
2021年7月4日,中共當局依據《國家安全法》和《網絡安全法》勒令「滴滴出行」App下架。就在那之前的5天前,「滴滴出行」剛在美國上市。在中共當局的壓力下,2022年6月10日滴滴正式在紐交所退市。此時的股價為2.29美元,較最高點縮水超87%,IPO不足一年,市值掉了差不多3800億人民幣。
中國在2021年對科技行業的突然打壓導致一些國內最知名的民營企業損失了數萬億美元市值,而2021年7月24日中共的「雙減」禁令,讓曾經極為火爆的中國教育行業市值瞬間蒸發數百億美元。
這種中共打壓民營企業的案例多不勝數。在當局的高壓政策下,一個又一個民企大佬不得不接受當局的處罰。「今天的處罰是對我們的警醒和鞭策,是對行業發展的規範和呵護,」阿里巴巴說。
不僅如此,有的大佬還捐出數百億元來向當局表「衷心」;也有的辭職「躺平」。曾經躊躇滿志的馬雲在螞蟻金服上市遭受重創後,選擇了遠走海外避風頭。
經濟學者李恆青說,中共當局現在要搞一個民營經濟促進法,用法律來保護民營企業家,給民營企業家們定心丸,推動民營經濟再一次騰飛,這是「沒有用的,多此一舉」。
李恆青指出,民營企業家需要的是保護財產產權,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當發生糾紛的時候,有一個法治的社會,能夠依法來審理他們之間的紛爭,保護自己的權益。
「現在又說要再搞一個民營經濟促進法,你搞一萬個法也沒有用。你搞了以後,你不做,沒有用。就像憲法規定,中國的國家主席和副主席是兩屆任期,每屆五年,不得連任。結果到時候,他要個人想連任了,就把那憲法給改了。憲法都可以隨便改,何況這個財產保護法?《民營經濟促進法》?那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就拿掉了。」
重振信心有否靈丹妙藥?
面對躺平和每況愈下的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對中共當局信心不足,要重振民營企業家信心的根本何在呢?如果真有什麼靈丹妙藥的話,中共當局會這樣做嗎?
對此,李少民教授指出,當年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為了挽救到了崩潰邊緣的中國經濟,提出了所謂「黑貓白貓」的理論,只要能把經濟搞上去,什麼都可以。但是他後來發現,搞政治改革,黨就沒了。所以,胡耀邦和趙紫陽因為要搞政治改革,都統統被拿下。
「共產黨要做什麼,才能夠真正管用,才能夠讓民營企業真正有信心,那就必須讓產權、法律、市場這些統統獨立於黨之外。這不是與虎謀皮嗎?黨怎麼能答應啊?這條不答應,他說出大天,都沒有用。」
李恆青認為,要重振民營企業的信心,根本出路就是要進行所謂的結構性改革,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他說,現在中國政府也在講結構性改革,但是他們不會去做結構性改革,因為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真正變成法治,而不是人治。「如果不進行政治結構,政治體制的改造或者變革的話,那不會真正建立一個法治社會。」
李恆青說,在法治社會上,在企業家精神上,在市場機制上,這些地方真正落到實處的話,那中國就會有希望。
「如果真的到了法治社會的時候,共產黨的極權統治就站不住了。所以這一點習近平和他的這些主要的助手們心知肚明。他們知道,中國要想好,就要走這條路,但是走了這條路,中國就再也不是共產黨統治了。所以他們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