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一條裙子賣出3億,中國漢服第一城憑什麼

這確實是曹縣的底色。

現存於曹縣的黃河故道。攝影/石耀臣

曹縣,地處魯西南與豫北的交接地,坐落在中原地區最平坦也最肥沃的土地上。她擁有深厚的農耕基因,孕育出了璀璨的文明,商朝開國都城便在曹縣一帶,因此曹縣也自豪地被稱為「華夏第一都」。可她又是最受頻頻改道的黃河侵擾的地方,雖是山東人口第一大縣,卻工業基礎薄弱,一度陷於窮困。

並不優越的條件沒有困住曹縣人,反而讓他們特別善於在壓力之中捕捉別人想不到的機會。

或許有人聽說過,曹縣有很發達的殯葬產業,更有日媒統計,日本90%的棺木都由曹縣生產。其實,曹縣土質肥沃、水源充沛,適合林木生長,又有傳承悠久的木雕技藝,早在明代就以木藝揚名,但「棺木」只是眾多木製品中的一類,是農閒時期補充收入的手藝。棺木遠銷海外,是因為人們發現了日本有將棺材與遺體一同火化的習慣,便利用本地生長的速生樹種泡桐,以低廉的價格、精美的做工、可靠的工期成為許多日本人走完最後一程的最佳選擇。這樣精準的洞察力和行動力,簡直叫人拍案叫絕。

曹縣棺材產業,壟斷海外市場。動圖/萬能編輯部

漢服業,也是個從微末之中創造奇蹟的例子。

曹縣大力發展服裝產業的時間並不長。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頭腦靈活的本地人開始做起影樓服裝的生意,可沒有什麼加工廠,只有村民組織起來的幾個小作坊,零零散散地做些縫紉剪裁的活計。做好了衣服,由人騎著自行車送到縣城裡,或是肩扛手提地運到其他城市銷售。規模很小,賺的都是辛苦錢。

轉機出現在2009年,當時淘寶還不像今天一樣人盡皆知,卻有村民聽說網店賺錢,嘗試著開起來,等了幾個月才有第一單生意:給小朋友加工演出服,三十六件衣服,賺一百多塊錢。

工廠里,大批演出服整裝待發。攝影/宋詞

曹縣人的脾氣就是不藏私,一家找到好的營生,全村都跟著干。

人手和手藝都是現成的,你家賣布料、我家干剪裁,很快一條演出服裝的「生產線」就轟轟烈烈地成了型。網店也是越開越多,頭一年不過七八家,第二年就暴漲到五十多家,到了2015年,曹縣已經有了34個「淘寶村」,占整個山東省的一半,電商集群規模直追義烏

地方政府對村民們的嘗試提供了十足的支持,鼓勵「農家院車間」、組織電商培訓、修建淘寶產業園。為了號召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家做生意,每年過節都要給返鄉青年發公開信,上面的口號恐怕曹縣人至今還記得:「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回家做淘寶」

曹縣物流中心,日處理包裹量可達60萬件。圖/視覺中國

2015年,曹縣演出服物美價廉的名聲打了出去,成為遠近聞名的「戲服城」,從抱團取暖的作坊聚落,變成了真真正正的產業集群。而也就是在這一年,漢服文化尚在小圈子中艱難探索,而「仙俠劇」卻在市場上興起一波熱潮,自然而然地,開始有影樓、景區、劇團向曹縣諮詢「古裝」事宜。

曹縣,自此開始了向「漢服」產業的「狂飆」之旅。

「漢服宇宙中心」的明天,在哪裡?

不能迴避的事實是:曹縣的漢服產業,曾經短暫地走過一段彎路

隨著人們對漢服了解日漸深入,依照文物形制復原的款式越發受到歡迎。圖為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馬面裙圖/視覺中國

早年間只求數量不重質量,出產過一批品質不佳、造型不美的「一次性」漢服,這尚且是隨著資金注入、工藝提升而能漸漸修正的。而「影樓風」「山寨風波」卻是曹縣漢服產業值得警醒的經驗教訓。

——以前,人們是真不懂漢服啊!

古樸雅致的形制少有人研究,許多愛好者如同被困在霧裡,摸著黑還原服飾、努力原創,卻難以推廣,更無法「破圈」。此時卻有另一批人渾水摸魚,用著不太高級的材質,賣著高到極點的價格。彼時的許多人,對「漢服」的印象就是影樓裝、道具服、blingbling造型誇張的景區服飾。

宋代,明代古樸雅致的漢服,在七八年前是相當少見的。攝影/陳潤熙

2022年7月,是整個行業的一道分水嶺。

某國外奢侈品牌發布了一條款式與馬面裙極為相似的裙裝,卻宣稱是該品牌「標誌性廓形」。這讓所有漢服愛好者感到了危機——屬於我們自己的好東西,如果還不能被大家看到,就真的要變成別人的了!

於是,有明星積極推廣,有無數愛好者傾情投入。大家終於看到,原來漢服不一定是繁複的、昂貴的、誇張的、門檻極高的,漢服中有無數像馬面裙這樣簡單、優雅的款式,能無縫融入到現代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就因為接觸到這樣一條好看的裙子而懵懵懂懂地撞進漢服的大門,發現一片深邃又豐富的寶藏之海。

從一條裙子開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漢服之美。圖為湖北荊州漢服巡遊。圖/視覺中國

曹縣,乘著馬面裙的東風起飛了。

回首跌跌撞撞的來路,曹縣也在痛定思痛。以前缺乏版權意識,鬧出許多「山寨」的侵權官司;如今的曹縣,即使是最小最簡單的廠家,也會花幾百上千元買稿,規規矩矩地簽訂版權合同,更有大量原創品牌入駐曹縣。就在去年,安蔡樓鎮的工作室還賣出了一件價值3.5萬的原創漢服!

是呀,曹縣,也不能永遠做不超過百元的漢服,永遠做廉價的工廠。

不僅發展原創,曹縣還在一點點地補齊短板。前兩年曹縣的產業鏈還不夠完整,很多品質好一些的面料都要到浙江柯橋、海寧等地購買或者加工,服裝配件也要到義烏購置,如今設備、技術都在快速引入,廠房拔地而起,完全融入到「五公里一條街」的產業布局裡。產業的「硬功夫」之外,曹縣還大舉提升「軟實力」,舉辦「國風漢服秀華年」等活動,要真正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漢服之都。

優美的、準確的、人人都能享受的漢服文化,是愛好者共同的追求。圖為浙江西塘漢服文化節。

對曹縣的居民來說,最實在的改變或許是:公路寬了、好車多了,離家的年輕人紛紛回來了。低調多年的魯西南小縣城,處處瀰漫著欣欣向榮的甜美味道。

或許,在曹縣,不必談產業雄起、不必談國潮復興,因為這些宏偉的目標正在被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就從讓每個人都穿得起一件端莊、好看的馬面裙開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地道風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6/203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