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5000噸星艦上天 中共航天被美國航天顛覆式甩開

作者:

3月14號時,馬斯克創立的私營企業Space X的星艦成功進入太空軌道,星艦高達120米,直徑9米,重5000噸,最大載荷200噸,裝備33台猛禽發動機,是人類歷史上全面領先的最大火箭,星艦承載著飛向火星的宏願。

與之相比,中國目前最大服役火箭是長征5B,直徑5米,重837噸,最大載重25噸,高53.7米,這已經是航天第二強國的現役最強火箭,第三的俄羅斯火箭雖然高達64米,最大載重只有24噸,都與星艦有著鴻溝差距。

在馬斯克的私人航天公司之前,美國航天事業近於沒落,要依靠俄羅斯飛船往返太空站送人載貨,如今又一下子把中俄遠遠甩在身面,美國航空用創新顛覆原來賽道,成功切換入高級賽道。為什麼美國航空在窮途末路時能成功開闢顛覆式創新?

1、價值理念上的超前領先

20年前還只有各國政府舉國之力發展航天事業,美蘇兩國爭相發展航天工業,幾乎不考慮經濟效益,只為勝過對方。國家航天努力確保全全,避開任何可能風險,因而在行動上極端保守,如俄羅斯火箭還是幾十年前技術和設備,一直在原有模式上緩慢改進,不能在舊路上開出新徑。美國也是同樣,因為巨大的發射成本和安全事故,美國逐漸退出政府主導的航天事業,代之扶持小型私人航空公司。

馬斯克成立私人公司競逐航天事業,最終目的是奔向火星,為人類在地球之外留有生命火種,原來高昂成本的航天模式根本不能做到,成立之初就決定必須發展可回收火箭和飛船,又必須賺到錢奔向火星,竭盡全力降低火箭的各項成本。否則就是公司破產、夢想破滅,這是沒有國家財政資金支持的Space X 必須奔向的終點。

與之相反,國家財政不計成本支持的航天事業旱澇保收,利益方並無改變既定路線的意願,會一直堅守著老路前行,直到感知到出現生存危機。

2、短促、緊密的內部協作流程

美國航空航天局曾長期主導美國航天事業,有超過8萬名外包人員,是局裡總人數的80%,有著無比複雜、冗長的協作流程,成本極高、效率也低,官僚作風濃厚。俄羅斯和中國航天有幾十萬人,老年專家占據著領導崗位,青年科研人員少有發揮空間,被迫適應老式計劃、保守的發展模式,有著沉重的歷史和人員包袱,真正用於激勵人才的資金有限。

Space X只有約10000名員工,都是馬斯克精挑細選的青年才俊,採用網際網路公司扁平化、快速疊代的管理模式,能實現火箭研發、生產快速疊代,既有奔向太空的宏圖願景,更用高薪激勵員工,是一支年輕、快速、高效的特種部隊,內部協作就能完成80-90%製造工作,只公司內部就幾乎實現產業一體化,外包人員只占20%-30%。

3、 資源短缺激發創新

無論是美國、俄羅斯,甚至是中國航天,都受到國家財政的巨大支持,如美國之前計算成本的模式是加總各種成本,還為企業留出利潤空間,壟斷航天事業的企業在經營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總有國家財政負責兜底結帳,生活在安逸之中,半個世紀的航天事業幾乎沒有大改變。

私營企業的Space X花自己的錢,用最簡單方法解決問題,用最便宜材料,甚至獨立完成火箭生產,努力把成本降到最低。火箭生產變成特斯拉工廠般的流水線,研製不鏽鋼為主體外殼,徹底剝離航天事業神秘、高端的幻影。因為支持資源有限,才有動力壓縮一切成本,才要從航天事業賺到利潤,才有奔向火星的本錢。

據說一次火箭發射成本約1億美元,可重複使用的Space X火箭發射成本僅2800萬美元,因其低廉的價格和可靠的穩定性,成功接單很多國家的發射衛星任務,2022年發射重量占全球的40%。據說星艦能把發射成本降低到1000萬美元,在價格上幾乎完勝了。

4、總結

中國航天和美國航天的差距,絕非僅止於知識或技術上的差距,最根本的是價值理念上的差距,私人航天公司的Space X能開發出可回收火箭,又構建星鏈網絡,這是中國航天所不能想到的事,內部扁平化的協作流程和短缺資源激發的疊代創新能力,則使Space X加速成長。

想像能力比知識、技術還重要,中國航天最缺乏的其實是想像力,正如網友所說從沒敢想過能回收火箭,一抬頭發現美國航天從馬路換到高速公路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君子天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22/203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