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交事務》:拜登你個慫包,別再跪中國了

—博明:除了勝利我們已無路可退

4月10日,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除了勝利我們已無路可退(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的文章,其中一位文章作者是曾擔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的中國通馬特·波廷傑(Matt Pottinger),他的中文名叫博明;另一位作者是擔任美國眾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的美國共和黨政客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

文章的副標題已經將全文內容的主要思想概括:美國的對華競爭必須勝利,而不是靠管理(America’s Competition With China Must Be Won, Not Managed)。大家留意白宮的新聞通稿可以發現,現在美國習慣將與中國的關係表述為「管理競爭(manage competi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文章有5000多字,足足有10頁紙這麼多,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文章的觀點:

1.中國對美國發動了新冷戰,美國不應該否認冷戰的存在,或者假裝冷戰不存在,因為這樣會導致熱戰。

2.拜登政府考慮與中國關係的短期解凍,代價是犧牲了長期的勝利。美國要做的不是管理與中國的競爭,而是應該戰勝中國:實現這一目標意味著中美關係將產生巨大的摩擦,華盛頓要採取一些對抗性的言論和政策,要講清楚中國如何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切斷中國從西方獲得技術的途徑,提高美國的國防力量,美國要從實力的地位開展同中國的外交關係。

3.文章肯定了拜登政府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制裁與中共軍方有關的公司、限制威脅國家安全的中國技術、對半導體進行大幅度限制、加強了與澳印日韓的關係等行動。但文章認為美國在另一方面失手了:華盛頓推行的抵制俄羅斯、安撫伊朗、遏制朝鮮、與中國尋求競爭和接觸的政策,太擰巴了。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是國際關係混亂的獲益者。

《外交事務》:拜登你個慫包,別再跪中國了

4.文章稱中國是國際局勢混亂的始作俑者。本來美國有個機會指責、反擊中國的,例子是去年「流浪氣球」事件,但拜登政府竟然選擇了忍氣吞聲。文章說,本來拜登政府想讓這個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但迫於政治壓力,還是將氣球擊落了,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是為了收集情報。文章批評說,類似的美國被中國欺負了還不吱聲的例子讓人感到不安。

5.文章批評拜登政府,不僅沒有對華強硬,反而「跪了」。比如,2023年,美國多名高級官員到中國訪問,布林肯去了北京比爾蓋茨也去了北京。美國在這些外交接觸中獲得了什麼好處呢?包括:恢復軍事對話、人工智慧對話、中國幫美國解決毒品問題。

《外交事務》:拜登你個慫包,別再跪中國了

6.文章舉了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與蘇聯緩和關係的例子。文章稱當年美國的和解政策換來的是什麼呢?是蘇聯的得寸進尺,美國利益受損。里根上台後,推翻了之前的政策,並於1987年在德國東西柏林交界的布蘭登堡門前說出了那句標誌性的話:「推倒這堵牆。」

7.文章建議拜登加強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的鬥爭,要向里根學習,推倒中國的網際網路之牆。文章認為雖然美國在這個領域內有優勢,但也正面臨失敗。

8.文章認為為贏得長期勝利,短期局勢緊張不可避免,美國應該加強軍事鬥爭準備,降低中國的經濟影響力,組成更廣泛的同盟對抗中國。但是,拜登政府卻做了相反的事情,比如退役軍機軍艦、減產武器裝備,印太獲得的撥款太少。文章認為拜登政府應該立刻提高國防支出,從當前的占GDP3%,提高到4%甚至5%。

9.文章建議拿出200億美元專門處理台灣問題,並成立一個「威懾基金」,用於武裝防禦台灣。「威懾基金」應該成為未來總統政策的核心,來保證讓美國恢復在亞洲的主導地位,加強美軍在印太地區的存在。

10.文章稱,中國正致力於對全球供應鏈的控制權,對關鍵新興技術的主導地位,並將其武器化。而美國需要重新界定中美經濟關係,首先就是永久廢除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對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產品逐漸增加關稅。這部分關稅收入,可以補貼美國出口的產品,加強美國重要戰略產品的供應鏈。

11.文章稱要限制美國資金與技術流向中國高科技企業,雖然拜登在這方面有動作,但還不夠,必須繼續擴大投資限制。不僅在半導體領域要限制,在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等方面,也要限制。

12.文章呼籲美國改善國防現狀,比如美國政府允許投資移民獲得美國綠卡,但這個項目里騙子太多,成了中國和其他地方富翁移民美國的途徑。這筆錢應該用在能為國防關鍵領域提供支持的夥伴國家公民身上;美國政府應該招募下一代冷戰分子,招兵不應該降低標準,而是相反,號召美國年輕人們挺身而出;要發動「人民戰爭」,現在官員總讓人們以為處理對華競爭精英們做就可以了,和普通老百姓沒太大關係。

13.文章批評了歷屆美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沒有明確的表明,期望的中美關係最終的結果是怎樣的。雖然拜登提出了管理競爭,但這只是方法,不是結果,而這種方法是適得其反的。幾代美國領導人都明白,冷戰的結果不可以是戰爭或美國屈服。從歷史上看,在對蘇聯的和解政策上失敗了,反而是里根的策略使美國走向勝利。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西五區華盛頓時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13/204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