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習發明新詞「大食物觀」 引發熱議

繼「新質生產力」之後,中共黨魁習近平近日又發明新詞「大食物觀」,引發熱議。網友嘲諷,習「為食物指明方向」,「大食物觀」就是告訴老百姓草、樹皮、老鼠等都能吃,暗示中國可能面臨糧食危機。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4月21日刊文稱,習近平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今年4月,習在廣東考察時說:「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而在上個月,習在湖南考察時也表示:「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那麼,習所說的「大食物觀」究竟是什麼?報導援引習的說法稱,大食物觀,就是要求糧食的來源多元化,保質保量,保證糧食安全問題。

旅美獨立經濟學者秦偉平告訴自由亞洲電台,「習近平這個提法,在我看來實際上是很隱晦的告訴大家,要注意這個糧食安全。或者說,就是飢不擇食,』你們不要太挑剔了,什麼都可以吃,不要只吃傳統的四大主糧。」

習近平執政後,多次重申糧食安全問題,並稱「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等等。

但是,中國糧食主要來源於進口。今年1月23日,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記者會,介紹說,中國2023年進口糧食為1.6億噸,同比增長11.7%。其中,大豆全年進口量為9941萬噸、比上年增長11.4%,占全部糧食進口量的6成以上。

秦偉平說:「中共政府最在乎的其實是執政的安全,跟執政安全最密切相關的其實就是糧食安全。未來如果有可能爆發嚴重的糧食危機的話,可能會對他們的政權造成很大的一個衝擊。」

近日,河北一糧庫傳出2年近萬噸玉米不翼而飛的消息,引起關注。有X平台公眾號評論說,「看來這次的糧庫沒有來得及及時著火啊!十幾年了,這貪腐是越打越腐!怪不得要推『大食物觀』了。」

旅美時事評論人士橫河認為,「糧食安全問題肯定是有的,就是因為可耕地減少得非常快。」中國的城市化建設是導致耕地減少的一個主因,從而威脅到糧食安全。

橫河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一是靠市場經濟,二是要實現土地私有化。中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實行公有制和計劃經濟,最後就導致了大饑荒。而文革結束後,當局實行的包產到戶則是允許農民自發進行半私有化,結果糧食供應和多元化的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因為只要有糧食缺口,馬上就會由市場來填補。

橫河認為,習近平的所謂「大食物觀」難以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他想用計劃經濟的手段,來完成只有市場經濟才能解決的問題」。

此外,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在今年的315晚會上,有20個話題討論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其中包括用狗糧原料製造香腸等等,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橫河認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責任主要在政府:「第一個問題就是,政府沒有完成它的職責;第二個就是,因為政府對所有的法律都不遵守,所以食品(安全問題)再立法也沒有人遵守。它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它跟整個社會破壞法制是有關係的。」

習近平發明新詞「大食物觀」,在海外X平台也引發網友嘲諷,有人調侃習「為食物指明方向」,「就是草、樹皮、老鼠等皆可食。」「(大食物觀)翻譯過來就是,吃不死的都是食物,不確定的讓大家試試再定。」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24/204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