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隨著對俄關係深化,習近平這一目標已經實現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雖然沒有向俄羅斯直接出口武器,但迅猛增長的中俄貿易,卻為俄羅斯重振軍火工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這篇題為《穩如磐石的中俄夥伴關係》的評論寫道: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迄今為止的對俄戰略可謂是一舉多得。在中美原則性對抗的大背景下,中國即加深了同俄羅斯的夥伴關係,同時又用承諾和姿態讓歐洲人心滿意足。歐洲人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烏克蘭實現和平也符合中國的利益。他們認為,在特定前提下,習近平會對普京施加影響,讓他停止戰爭。

歐洲人是時候放棄這種幻想了。在俄烏戰爭持續兩年多之後,在俄方勝算與日俱增的今天,習近平怎麼會捕手一個『不可完成的使命』,勸說普京停止戰爭呢?中國又怎麼會對美國這一戰略競爭對手俯首聽命,去催停俄烏戰爭,以便讓美國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印太事務呢?中國有什麼理由會去犧牲同俄羅斯的戰略關係呢?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上述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即使美國願意為此叫停貿易戰,中國也絕不會去這樣做。

中俄夥伴關係雖然建立在機會主義基礎之上,但其破壞性仍不容低估。對中俄夥伴關係一笑置之,認為這只是一種中國為主、俄羅斯為仆的、短命的『利益共同體』,這種觀點顯然有失公允。地理學家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在本世紀初寫道,誰能主宰從伏爾加河到長江的所謂中心地帶,誰就將統治世界。而連接歐亞也恰恰是中國新絲綢之路的目標,這是習近平的重大地緣戰略項目。隨著對俄合作關係的深化,這一目標已經實現。俄羅斯的軍事力量與中國的經濟實力相結合,一個強大的歐亞巨人已經崛起。」

《新蘇黎世報》評論指出,西方曾一廂情願地期望讓中俄兩國融入到現有的國際體系之中,但這一願望已經徹底落空,中俄兩國已經同西方漸行漸遠。

「不出預料,中俄已經建立起了穩如磐石的夥伴關係。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俄兩國相互提供支持,他們矢志打造一個新的、另類的國際秩序。中俄夥伴關係的基礎是兩國都對美國高度不信任。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會間接對俄羅斯的侵烏戰爭提供支持,畢竟這是一個教訓共同敵人的機會。政治學者迦巴耶夫( Alexander Gabujew)寫道,西方必須要為長期同時應對兩個核大國做好準備。有鑑於此,必須要讓烏克蘭取得勝利,這一點對美國和歐洲至關重要。」

《日報》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到訪前夕,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的外牆上張貼了二戰蘇軍士兵和在烏克蘭參加「特別軍事行動」的俄羅斯士兵的宣傳畫,並用中文寫道:「勝利屬於我們」:

「習近平會在何種程度上幫助他的老朋友普京實現其帝國野心,這是許多歐洲政府首腦最為關心的問題。周四,普京開始了他的中國之行,這也是開始第五個總統任期後,普京首次出國訪問。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7/205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