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揭秘元宇宙之二:「元宇宙」是否有未來?

作者:
Meta之元宇宙,則是在這種窘迫下,另起爐灶,期待自己全權打造一個封閉的、用戶的隱私乃至生命都完全在手的新平台.....(網絡圖片)

截至目前,Meta除了完成1.1萬人的大裁員,該公司亦凍結了員工招聘。相比本年初市值,Meta股價已下跌逾67 %,穩穩迭出頭部企業之列。Meta之主要業務Facebook,作為世界性的網路社交平台,曾是世界上沒有挑戰者的巨無霸。頂峰時期,月度活躍用戶愈30億人次,每日活躍用戶愈20人次。

但是隨著新千禧時代年輕人的成長,Facebook社交方式迅速顯得老化。年輕人被以圖片、短視頻為主的新型社交平台所吸走。Facebook等等所有社交平台均以免費提供為主、且提供各種吸引用戶的網路社交功能。用戶以無金錢成本獲得的便利,但是平台可以獲取自己的習慣、好惡、觀點等等個人隱私。

用戶在不知不覺間、或不以為意中奉上自己沒有標註價格與價值的隱私,這樣才能讓Facebook這樣的平台將這些隱私打包變現。平台將積累的隱私梳理分析,售賣給商家做精準廣告定位用途,用於推送商品廣告。價值交換,平台是中間商,也是新價值製造商,當然平台會用來分析研究如何能從用戶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隱私。

商家在隱私數據的基礎上,針對用戶的習慣、好惡、思想等,提供精確制導的廣告推送、商品製造。用戶亦因得到保姆般知心的服務,獲得欲望之滿足,對平台持續粘連、轉化為對平台的長期的持續的依賴。三方閉環自循環。僅僅是這些嗎?

當然不止了。既然這一條路徑已經成熟,用戶如雨後春韭般茂盛。平台自然農夫般將視作自己農田裡的莊稼,農夫耕田、選種、灌溉、種植,亦施肥、除草、與拔掉不旺盛、賣相不好、或不能盈利的禾苗。農夫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耕耘,而不是按照莊稼的意願。但是用戶普遍接受被灌溉的這樣的觀念,平台是為自己服務的。

當Facebook這樣的平台,被後起者發現有更刺激和吸引用戶欲望的手段來超越,Facebook則迅速顯得老化,因為,不夠刺激。因為,用戶期待更加刺激。用戶的習慣、好惡、觀點等等,這些是甚麼?這些就是人類的屬性,而且是屬於人類這個物理身體的欲望的部分,也就是,可以通過物質手段誘導或刺激而產生的化學元素,這些化學元素帶給人類神經所傳導的東西。

人的這一類喜怒哀樂,用化學元素、相關藥物即可簡單操控。反過來說,這部分東西,是可以隨著肉身的剝離而消失的,帶不走。無法帶走。但是2021年4月,蘋果公司推出了「應用追蹤透明度(ATT)」用戶隱私保護政策。這直接衝擊了Facebook之類社交平台的廣告推送精準度。到2022年初,安卓系統所有者谷歌公司也採取新的隱私限制措施,削減安卓設備上所有APP的跟蹤權限。

真是前有攔路虎,後有追兵至。而Meta之元宇宙,則是在這種窘迫下,另起爐灶,期待自己全權打造一個封閉的、用戶的隱私乃至生命都完全在手的新平台。用戶的社交、工作、娛樂、乃至基本整個人生,都可以託付於此平台。假如發展下去,很快政府機構、司法系統、財稅系統、軍隊系統、以及各種犯罪組織等均會悉數進入。當然,硬體發展跟不上,系統打造也耗資過大,加上老闆的急於求成,導致催熟失敗,只是這並不代表扎克伯格押注的方向是錯的,他們看得沒錯,在欲望驅使下,用戶願意奉上隱私、乃至生命。

人是社會性生物,是有強烈從眾心理的,只要有媒體宣傳、有人帶動,無數精明人會悍然跟風。就算不是Meta,也會有另一個公司激進前行,就算沒公司跟進,一些政府卻已經在打造此類封閉平台。中共控制下的中國,早已從另外的角度切入,不計成本,順利建成了第一個版本的雲身份、雲支付、雲監控、雲監獄的龐大體系。殊途同歸,雖則出發點不同,需要的都是你的生命而已。

往深再想想,到這光景,雲上的你的分身早已生成,鎖死虛擬的它就能鎖死真實的你。但是真實的你死了,它卻不死。這時候,你到底死的還是活的?到底,哪一個是你呢?並且,你的死活誰能決定呢?甚至,誰是你是誰來決定呢?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人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2/205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