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隱性城投債違約突顯地方財政脆弱

2023年6月20日,中國中部河南省鄭州市下轄新鄭市一棟未完工的公寓樓。(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最近,中共砸下3,000億元人民幣收購過剩住宅。外媒分析,這是因為依賴房地產市場獲得收入的地方政府,不斷出現「隱性」城投債違約,市政財政已出現明顯的裂痕。

本月,中共當局制定了一項新貸款計劃,鼓勵地方政府「消化」滯銷的住房。根據新舉措,中國人民銀行向21家銀行機構提供價值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低利率「再貸款」資金。

銀行獲得資金後,可向市政府指定的國企發放貸款,由國企購買已竣工但無法售出的商品房,並將其轉換為保障性住房。中國人民銀行聲稱,此舉預計可產生5,000億元貸款。

《日經亞洲》分析,中共這項號稱「史詩級」的救房政策,可能是為了重振土地銷售,以償還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

過去,中國地方政府一直高度依賴「土地轉讓金」。在房地產危機爆發後,許多地方政府的收入也隨之大減。

過去,「土地出讓金」是中國地方政府最大的非稅收收入來源。在中國,土地出讓指的是地方政府將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權出租給企業。2021年土地出讓金占地方政府收入的41.6%左右,若將土地產生的稅收一併考慮在內,這一數額還會增加。

在土地銷售暴跌後,中國各省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紛紛難以償還巨額債務,從經濟增長推手變成燙手山芋,違約數量不斷增加。

以雲南省昆明市為例,中國五礦集團旗下的信託機構發布公告,三個信託產品出現逾期兌付,逾期產品涉及昆明市八家LGFV,其中五家為昆明國企。

據報導,截至今年1月份,昆明交投、昆明城建、昆明土投、昆明新都投資等均有商票逾期,逾期餘額在500萬元到2億元不等。(先前報導:央企五礦信託城投項目爆雷引爆昆明城投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截至2023年底,中國全國LGFV有息債務規模超過60萬億元,這已大於地方政府帳面債務總額。

根據金融數據公司上海大智慧(DZH)的數據,截至5月,LGFV相關的信託或私募投資產品已出現了196宗未確認還款的案例。其中99例發生在2023年之後。據信,這反映了LGFV拖欠還款的情況。

這些信託產品主要由企業和富有的散戶投資者購買。由於其信息較不透明,且單筆拖欠金額相對較小,通常在數億元人民幣左右,因此這些產品的還款更可能被擱置。

據信,LGFV尚未在公開債券市場上違約。一旦在公開市場上出現違約事件,可能會導致資金外流和一連串倒閉。

這些LGFV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去年開始發行債券,以償還LGFV的債務。然而,一旦市政財政陷入緊縮,就很難繼續提供幫助。

《日經》認為,中共的購屋計劃是為了減少房屋庫存,重振土地銷售,為地方政府提供資金,以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然而,外界認為中共目前的購房計劃,並不能解決住房市場的問題。分析師估計,需要6萬億元人民幣,才能使住房庫存達到適當水平。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30/206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