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中國年輕人為何愛上美國「讚美文化」

儘管美中關係緊張,中共利用小粉紅在國內時常掀起反美浪潮,但美國人的「讚美文化」卻在中國年輕人中越來越受歡迎。

圖為中國遊客在洛杉磯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讚美是美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美國人教育孩子向來以鼓勵和讚揚為主,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而中國家長往往擔心孩子驕傲自滿,而不願去讚揚孩子。

JSTOR Daily曾發文討論美國人的讚美文化。文章說,在大多數社交場合,如果每個人都自我感覺良好,事情就會進展得更順利,衝突也會減少。讚美是美式英語明確表達團結、合作、友好和善意的方式之一。當個人主義和勤奮工作等特質在文化中受到重視時,通過他人的關注來獎勵自己的個人表現可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方式。

讚美文化在中國和東亞原本十分陌生,因為在這些地方,通過迴避讚美來表現謙遜被認為是一種美德。

但對於生活壓力日益繁重的中國年輕一代來說,這一文化越來越受到關注。如今,在中國各地都出現了尋求和提供讚美、鼓勵和讚賞的群體。這些讚美、鼓勵和讚賞往往來自完全陌生的人。這種現象被叫做「讚美文化」。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來自上海的時尚和旅遊博主Chloe Sheng說:「讚美不應該只出現在特殊場合,而應該成為一種日常體驗。」她在社交媒體上以「敢姑娘」這個名字而被大家所知。她有160萬粉絲。

2016年的一天,當她穿著一件紅色大衣在紐約街頭出門時,她收到了很多積極的評價,這讓她大吃一驚。「我原本感覺不是那麼好,但聽到那些讚美之後,我想,天哪,我是不是很棒!」

於是,「敢姑娘」帶著使命回到了中國:她要讓自己的店和藝術空間成為一個讓人自發感受美好時光的場所。

「與其被嫉妒和自我懷疑所拖累,我們為什麼不告訴自己和周圍的人我們很棒呢?」她說。

在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社會動盪和經濟蕭條時期之後,人們一度忙於出人頭地,無暇顧及這些無聊的事情。但現在的中產階級,尤其是年輕一代,在回應讚美時已逐漸從拒絕轉為接受。有學者指出,這種變化歸因於「西化」的影響,尤其是通過大眾傳媒和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交流。

抖音上播放的一些有關「讚美文化」的短視頻引起了大量用戶的共鳴。在一段十分受歡迎的視頻中,紐約的一位中國媽媽在一次學校會議上詢問她上一年級的女兒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結果校長向她保證,她的女兒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

在豆瓣網上,一個互贊群組的逾17萬名成員積極為自己的「壯舉」尋求讚美,無論是製作天鵝造型的冰淇淋蛋糕,還是連贏三次棋盤遊戲。

《華郵》說,這股網絡潮流帶動了線下的點讚會。比如,重慶郊外的一個咖啡館和酒吧舉辦一些面對面的活動,讓陌生人聚集在一起互相讚美。

這種「讚美文化」是大學應屆畢業生楊穎(Yang Ying,音譯)期待體驗的美國生活的一個方面,她將於今年秋天開始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4/2062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