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兒童節到了 中國孩子少10倍!一組照片太反常

—兒童節又到了:朝氣蓬勃老年人和垂頭喪氣年輕人

大周末的,我們今天不談宏觀,不談數據,就聊聊天,說說直觀感受,好不好?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老友在繡球公園遛彎,給我發來一組照片:

嗯,看到的是興高采烈的老年人。

以及他回家的時候,10點半吧,看到一個年輕人點了外賣正在拿著回家:

垂頭喪氣的年輕人。

就是那個段子說的:

滿大街都是超期蓬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年輕人和想死不敢死的中年人,以及時而神經,時而精神,學的像個傻x的小朋友。

繼續聊大天哈。

前兩天去看父母,那個小區是20年前造的,我還住過幾年。我住的時候,自己家孩子還小,整天在小區里瘋,那會小孩是真得多。前兩天去,又是在晚飯後,正是小朋友出來玩的時間,結果我溜達遍小區,就看到大約5、6個小朋友,爺奶帶著外面玩,以前是多少呢?是幾十個。

小朋友少的小區,明顯感覺冷清了許多。

然后街上果然有這個趨勢,一個開了很久的針對兒童的培訓結構,關門了:

至於今天早晨,在樓下一家咖啡廳坐了一個多小時,除了店員就是我。難得來了個小伙子,我以為是客人,結果是來找工作的咖啡師。

坐這裡跟店員聊天的時候,偶爾瞅一眼手機,就看到這個圖:

這倒是能嚇阻,嚇阻不了,下去刮到絕對沒救,倒也一了百了。

群里聊了幾句這個話題,有朋友說這也是代際矛盾,而且大城市裡老人退休金高,也能讓年輕人啃老,也有部分合理性。

或曰,現在是年輕人辛苦,老年人幸福。

沒有失業的煩惱,收入穩定,且不用繳納什麼個稅和社保,這些都有年輕人承擔。

所以能啃老的年輕人,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代際轉移。因此退休金高一點也是合理的,沒有這部分代際轉移,許多大城市的中青年也撐不住的。

結果就有來自農村的朋友反對了,說留守兒童是誰在帶呢?那些農村老人怎麼說?

他們村這周就有兩個老年人自我了斷,因為查出了癌症,不想拖累家人。

今天他去新加坡的飛機上,看到的是老年旅遊團。

所以,說是代際矛盾,也不確切。拿著100塊退休金的和5000的,不是一個人生,拿著5000的跟一年躺高級病房一年花數十甚至數百萬的,更不是一個人生。說代際矛盾,輕浮且孟浪。就像男女對立一樣,真的是性別的對立嗎?

同樣是老人,命運大不同。或者,就這是命運了。

現在有個跟以前不一樣的現象,以前在公共運輸設施上,給老人讓座的還是有的,還有些不肯讓的,大家都會指責一下。

這10年我見到這樣的都少了。滿臉疲憊的年輕人,好像也沒這麼多愛心可以往外付了。想想也是,社保已經付了那麼多,為啥還要給身體比自己好的讓座呢?

有一定合理性,也說明某些價值體系的崩塌。

社科院曾經出過一個養老精算報告,我買了也認真看過,但我今天不想聊這個。

數據再真實,也替代不了直觀的感受。

直觀感受給我的結論是什麼呢?是兒童在減少,年輕人眼裡沒光,中年人則很疲憊,老年人還挺幸福——僅限大都市。

現象就是這麼個現象。建議沒有,人微言輕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很多事,也只能自我調節以及為自己很可能不太幸福的老年做些可能沒啥用的準備罷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鳳羽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3/206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