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國歐盟商會:大陸華南地區歐洲企業去年收入大跌4成

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發表報告稱,由於中國整體經濟增長趨緩,2023去年在華南地區經營的歐洲企業收入下降近4成,有超過半數歐洲企業對未來2年的盈利前景感到悲觀。

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發表報告稱,由於中國整體經濟增長趨緩,2023去年在華南地區經營的歐洲企業收入下降近4成,有超過半數歐洲企業對未來2年的盈利前景感到悲觀。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該項報告說,大陸華南地區的歐洲企業在去年營收和利潤按年分別下降38%和32%,其中,營收跌幅超過20%的企業占比達17%,為所有地區比率最高。

而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歐洲企在華南的盈利能力更形疲軟,有意在當地拓展業務的企業從一年前的77%跌至73%,同時有7%的企業計劃轉往華東地區,另有9%選擇轉往其他亞洲國家。

該報告指出,對未來2年,55%歐企對取得盈利感到悲觀,僅26%認為業務可以實現增長,而影響業務前景的主要因素有3:中國經濟放緩、全球經濟趨軟,以及中美競爭。

中歐商會副主席高志豪稱,在中國的疫情封控政策結束後,歐洲企業都期待重新開展業務及迎來豐收,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房地產持續低迷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這是我們意料之外的事」。

高志豪還提到,有許多歐企在華南地區投資製造業,而最近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引發的價格戰正削弱企業信心。

歐盟中國商會總會在5月發布了2024年歐洲中國商業信心調查(BCS),這項年度調查顯示,儘管2023年初中國邊境重新開放,但企業對市場的信心仍在繼續下降。

調查報告說,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歐洲公司並未從外界預期的經濟強勁反彈中受益,反而是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中國的結構性問題─包括需求疲軟、產能過剩以及房地產行業的持續挑戰─以及市場准入和監管壁壘,持續對歐洲公司產生負面影響。

調查中另一值得注意的發現是,歐洲企業認為其經營的行業在大陸市場更加開放的比例顯著增加(45%,同比增加9個百分點)。但是,仍有68%的人表示其業務情勢變得更加困難,這是自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百分比。

此外,由於市場准入或監管壁壘,有58%的歐洲企業認為因此錯過了商機,44%的人對未來2年的盈利能力感到悲觀,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受訪者對其增長前景持積極態度的比例下降了極為驚人的23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6/206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