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揭秘:中共利用加國大學培養軍事科學家

與西方大學合作是中共「軍事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加拿大雜誌《海像》(The Walrus)警告說,「由於天真和盲目相信學術交流具有普遍益處,加拿大一些頂尖大學為遠東的軍事化做出貢獻。」

圖為位於魁北克省蒙特婁的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主校區,與本文無關。

中共軍方打著「學術自由」的幌子與西方頂尖大學或研究機構進行研發合作,並藉此將國外先進科技引進中國。

另一方面,西方大學與研究機構因普遍面臨經費壓力,加上大批中國留學生去西方國家讀書,以及中共為西方大學提供豐厚的研究經費,導致部分西方大學缺乏對與中共進行「不設限」學術交流風險的警覺。

《海像》雜誌日前刊登長篇文章,介紹中共軍方通過加拿大大學作為跳板,從西方國家持續引進尖端科技發展中共軍事的現象。

中共採花釀蜜計劃派出臥底軍事科學家

自20世紀70年代初加拿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共產中國)開始學術交流以來,加拿大政府認為,讓中國留學生受益於加拿大在科技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是對中國經濟和工業發展的一份禮物。

直到2019年,西方政府及其情報機構才意識到中共「國外採花,國內釀蜜」計劃的嚴重性。

其實,早在2000年左右,中共就將「採花釀蜜」作為軍方抓住並利用開發技術的途徑,開始快速軍事現代化計劃。

隨後,來自中共軍工六校的六所大學的軍方工程師和科學家開始以普通學者身份趕赴加拿大大學就讀,從事研究生研究,幾乎涉及所有具有軍事應用的科學或技術。

「軍工六校」分別是: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解放軍陸軍防化學院。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國際網絡政策中心(ASPI)於2018年發表論文說,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是中共軍方科學家選擇留學的前三大目的地。其它被青睞的國家還包括澳大利亞、德國、瑞典、新加坡、荷蘭、日本和法國。

這份名單是通過分析2006年至2017年發表同行評議學術論文,並核實作者的中共軍方科學家真實身份後編制的。

在2019年,有84名在加拿大大學就讀的中國研究人員被確定為是臥底的中共軍事科學家。

對外國學生來說,進入加拿大的學術機構很容易為學生打開永久居民身份的大門,從而獲得公民身份。而且不僅是學生受益,最終他們的直系親屬也可能受益。

研究揭50所加拿大大學跟中共有軍事合作

美國戰略情報公司Strider Technologies在2023年的一項研究中說,包括滑鐵盧大學、多倫多大學、卑詩大學和麥吉爾大學在內的50所加拿大大學是中共軍方的滲透目標。這些學校的研究人員與中共軍方的科學家合作開展研究,並已發表數以百計的科學論文。

Strider發現,在過去5年中,加拿大10所一流大學的學者與中共國防科技大學(NUDT)的軍事科學家發表了240多篇聯合研究論文,主題包括量子密碼學、光子學和太空科學等等。而參與聯合研究的國防科技大學一些研究人員,是飛彈性能和制導系統、移動機器人及自動監視方面的專家。

《海像》說,相比之下,美國在發現安全漏洞證據時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而加拿大很少試圖對中共的智慧財產權間諜活動採取法律行動。

一個例外是2021年1月,加拿大溫尼伯國家微生物實驗室的高安全傳染病實驗室解僱了邱香果和她的丈夫程克定。據稱,這對夫婦曾與知名的中共軍事研究人員合作,研究和進行致命病原體的實驗。據稱,2019年3月,他們將伊波拉病毒和亨尼帕病毒的樣本送到了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兩個月後,這對夫婦失去了安全許可,加拿大騎警開始展開調查。

加拿大開始堵國家研究經費的漏洞

多年以來,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也投資中共軍方與加拿大大學的合作研究項目,但後來改變了贊助政策。

2021年,聯邦政府為NSERC引入更嚴格的指南,要求申請NSERC資助的研究人員必須完成安全風險評估。任何被評估為「較高風險」的項目,都將接受加拿大安全機構的國家安全審查。如果被判定風險過高,該研究不會獲得聯邦政府的資助。

但是,此政策沒起到足夠阻嚇作用,加拿大仍有10所大學與中共國防科技大學有合作關係。

《海像》提醒說,限制加拿大政府為中共軍方科學家提供研究資金並不能阻止跟他們合作。因為北京也在為加拿大和其它外國大學提供大量資金用於軍事應用研究,加拿大研究人員仍樂於接受這些資金贊助。

中共官派留學生開始隱藏敏感信息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說,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的一份日期為2021年12月21日的報告說,自實施限制以來,拿獎學金的中國學生在前往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澳大利亞等其它西方目標國家時,試圖隱藏他們跟中共的軍事聯繫以及掩蓋他們研究的敏感性。他們到國外大學搞不會引發安全警覺的研究,但這些研究同樣適用於軍事應用。

該報援引了CSIS與加拿大五眼情報夥伴分享的文件說:「例如,一名學生在中國主修遙感。在加拿大,這名學生的專業是林業,但它使用的技術與遙感類似。」

CSIS報告提到,中共官方對在加拿大大學從事研究的中國學者提供培訓,指導他們學習如何保持低調、如何避免引起加拿大政府的注意以及如何避免與其他學生和研究人員交朋友。

CSIS和其它安全機構一直警惕中共特工對加拿大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並一直在向政治領導人通報這一情況。但總有人說,與中國進行貿易的經濟優勢和與中共政權繼續接觸的短暫利益相比,任何威脅都微不足道。

孔子學院已滲透到德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加拿大情報部門成功讓大學關閉孔子學院

在多年警告被忽視之後,CSIS開始採取謹慎行動,選擇不致於引起政治或商業方面反對的行動。

CSIS特工開始與加拿大大學管理人員交談,這些學校已與北京達成協議——由北京資助在校園內設立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是一種金錢外交,但一些尚未設立中國研究中心的大學和學院仍誤認為是一份禮物,但中共設立海外孔子學院的真正目的要險惡得多。

CSIS的調查顯示,孔子學院是最近的中共外交辦事處的「間諜前哨」,其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監視大學,目的是竊取技術或招募有影響力的特工。另一個是監視攻讀本科學位的中國留學生。這些學生受到密切監視,以防他們表現出接受政治或其它興趣的跡象,例如宗教,這是中共無法接受的。

任何不按照中共要求行事的學生都會被立即帶回國,未來前景受限。嚴密監視並控制中國學生的另一個原因是,如果有必要,能夠派遣他們代表北京擔任煽動者或抗議者。

《海像》說,在2019年政治和疫情危機之前,當CSIS特工提出對孔子學院的擔憂時,大多數加拿大大學和學院的管理人員接受了CSIS的建議並終止了與北京的合同。對中國本科生的恐嚇和迫使他們成為政治爭端的棋子,顯然違反加拿大人持有的對大學生活的理念。

2023年10月17日,「五眼聯盟」在加州首次舉行了「新興技術與創新安全峰會」。圖為「五眼聯盟」的情報組織領導人首次一起公開亮相。從左到右分別為澳洲安全情報局局長Mike Burgess、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局長David Vigneault、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Christopher Wray、紐西蘭安全情報局安全局長Andrew Hampton和英國軍情五處的處長Ken McCallum。(美國聯邦調查局網站)

加拿大在規勸大學放棄跟中共軍方研究上有困難

CSIS特工發現,和中方合作研究帶來的風險問題,在和加拿大大學接觸時,遠不如孔子學院問題那樣開放和被接受。

對加拿大一些大學和學院來講,中國是除印度之外的第二大生源國,超過一半的學費收入來自外國學生。此外,加拿大當局對申請人的安全審查也更加嚴格,這也導致加拿大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下降。

這使得這些大學很容易受到這類政策的影響。

安省理工大學(OTU)國家安全分析師兼教授丹尼斯‧莫利納羅(Dennis Molinaro)告訴《環球郵報》說,在大學與中方合作研究的議題上,大學表示,需要政府明說他們的合作研究所帶來的風險。

但目前,負責收集外國威脅情報的CSIS被禁止與加拿大人分享具體信息,就算是執法機構,能分享的信息也只是專用於與刑事犯罪相關的起訴。

「每個人都依賴對方做正確的事。也就是說,大學想知道存在什麼具體威脅,這樣它就不會有限制學術自由之嫌;情報部門則希望大學基於道德行事——與中國(中共)的機構合作是不道德的。」莫利納羅說。

他建議,聯邦和省政府出台更明確的學術合作指南;同時改革規範安全情報局的法案,使其能夠更公開地談論存在的威脅。

五眼聯盟安全機構負責人首次公開聚會

CSIS主任大衛‧維尼奧特(David Vigneault)在2023年10月參加加州舉行的五眼聯盟安全機構負責人會議時說,CSIS注意到加拿大大學的這種防禦情緒。

「我們不會告訴人們他們應該雇用或不雇用誰。」維尼奧特說,「但我們會告訴他們……如果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中國)與中共軍隊有關聯的七所大學之一工作,如果你也在(加拿大)大學裡從事尖端技術工作,這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

五眼聯盟安全機構負責人公開開會被視為是史無前例的。「五眼聯盟」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

維尼奧特說:「但大家也需要明白,交戰規則、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他們(指中共)所做的事如此猖獗,他們竊取智慧財產權,他們干涉我們的民主進程,他們在校園裡進行滲透,在所有領域進行干涉。」

英國廣播電台BBC說,五眼聯盟安全機構負責人會議是一次非常刻意的嘗試,目的是加大對北京的警告力度,也因為擔心許多西方公司和組織仍然不聽勸告。

會議地點矽谷也是經過精心選擇過的,表示五眼重點關注北京試圖竊取西方技術的行為,或通過網絡間諜活動,或通過安插內鬼。

美國華府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Georgetown University)訪問學者拉斯凱(Lorand Laskai)曾提到,北京「軍民融合」政策的野心和觸及範圍已超越美國地區,對亞洲國家更是一項警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7/206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