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消費低迷 商家狂打價格戰,媒體:害人害己

一名男子蹲坐在北京一座商業樓張貼的打折廣告前。(2024年5月27日)

中國低成本零售商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殺價促銷手段搶占市場,為一些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也加劇了價格戰的激烈程度,引起人們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通貨緊縮問題的擔憂。

中國的折扣零售商們這次的降價範圍很廣,從咖啡到汽車再到服裝的商品價格都大幅下調,以刺激消費者的採購興趣。

在過去幾年,中國消費者在當局嚴厲的疫情管控之下損失慘重,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家庭生意和中小企業破產,無數的家庭失去了多年積累的財富。在疫後的復甦階段,中國經濟出現了幾十年來罕見的全面低迷,房地產的銷售持續大幅度下滑,債務危機蔓延,廣大消費者不是沒錢消費就是因經濟前景黯淡而持幣觀望,導致批發端通貨緊縮長期拖延,也使得政府推出的各種推動經濟復甦和扶持房地產市場的措施效果甚微。

路透社說,雖然零售業的不景氣給拼多多等折扣電商平台在與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的競爭中提供了賺錢的機會,但經濟學家們擔心,它們的成功將會強化消費者心中對中國發生了日本式通貨緊縮的意識。這種意識一旦形成將會很難改變。

零售商們如果將降價作為其主要的競爭手段,那麼它們就會迫使供應商大幅削減成本,擠壓利潤空間,進而導致工資增長放緩或對低薪零工的更多的依賴,最終造成家庭需求的減弱。

路透社引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學教授史鶴凌的話說,「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中國就會陷入我們所說的惡性循環:低附加值消費、通縮、低利潤率導致低工資,從而進一步迫使消費者減少消費。」

最近,那些走低價路線的零售商公布的財報顯示,它們中大多數的盈利都超過了市場的預期和它們的競爭對手。拼多多的營業額飆升131%,美團的營業額漲幅為25%。知名折扣零售商「名創優品(Miniso)」和瑞幸咖啡的總營收分別增長了26%和42%。

這種降價浪潮不僅發生在日常商品上,還蔓延至高端科技領域,比如雲端運算市場。據中國媒體資料,阿里雲此前全線降價20%,最高降幅達55%。京東雲緊隨其後,它喊出了「隨便降,比到底」的口號。近期,阿里雲還把價格戰打到了海外,產品價格最高降幅達65%。

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更是眾所周知的一個事實。小米董事長雷軍甚至公開感嘆道,行業價格戰「把我們搞蒙了」。

最近中國網絡上流傳的一篇題為「重新理解『價格戰』:傷人傷己但欲罷不能」的文章說,「降價容易漲價難,同質化的產品服務和非理性的降價,既傷害對手也傷害自己。」

長此以往,文章說,客戶需求「價低者得,不行就換」,毫無忠誠度可言,行業難有贏家。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2/206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