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通膨壓力放緩 民眾未感房價物價降低

美國勞工部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月下滑0.1個百分點。美聯社

美國勞工部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月下滑0.1個百分點,年初的通膨狀況到年中已見放緩,不過分析師認為,美國住房支出才是主要通膨壓力來源,房屋成本未減,通膨難見顯著變化。

代表美國通膨狀況的消費者物價指數,5月較市場預期的3.4%低了0.1個百分點,年初通膨再起的憂慮暫時降低。不過美國物價高漲仍是不爭事實,5月的指數去除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項目,內核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較上月增加0.2%,雖然遠低於去年同期,一般民眾恐怕感受不到每月帳單的變化。

全球金融市場都受美國通膨放緩的影響,美股期貨上漲,公債殖利率下滑,但這項美國經濟指針數據未見顯著變化。

財經頻道CNBC引用海軍聯邦信貸聯盟(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分析師佛里克(Robert Frick)的說法:「最後終於出現某些正面驚喜,媒體頭條報導和內核通膨狀況都優於先前預測。通膨放緩雖有打氣作用,但購屋與居住成本還是通膨主要因素,這仍在上升,除非眾所期待的房屋相關支出開始下滑,否則不會見到CPI有顯著變化。」

通膨壓力降低,市場對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同日下午將宣布政策利率走向的觀望氣氛濃厚。市場雖然認為,聯準會在通膨壓力減低下降息機會提高,但消費者恐怕難以承受利息降低後的房價與房租可能提高。

為對付疫情與烏克蘭戰爭後嚴重通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自去年7月起維持政策利率目標區間5.25%至5.5%,如果6月未宣布降息,市場與消費者都得等至9月,屆時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已迫近。

對聯準會官員而言,除了CPI,象徵總體經濟體質的就業率、國內生產毛額(GDP)都是決定政策利率的參考要項。另外,商務部公布代表民眾經濟能力的「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PCE),也是重要評估參考。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中央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3/206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