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全球政壇右翼崛起 復興民族回歸傳統成潮流

作者:
在保守派領導人莫迪連續第三次當選印度總理幾天之後,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右翼政黨的席位爭奪戰戰績輝煌。而在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剛剛被紐約法院判決有罪的前總統川普人氣不減,正在火力全開地跟拜登爭奪總統寶座。「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火焰在沉寂四年之後,在許多保守派選民的心中再次點燃。

2024年6月9日,國民議會「國民聯盟」(RN)主席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在海寧·博蒙特(Henin Beaumont)市長史蒂夫·布里瓦(Steeve Briois)的陪同下,在抵達歐洲議會選舉投票時收到了支持者送來的一束鮮花。(Getty Images)

*

在保守派領導人莫迪連續第三次當選印度總理幾天之後,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右翼政黨的席位爭奪戰戰績輝煌。而在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剛剛被紐約法院判決有罪的前總統川普人氣不減,正在火力全開地跟拜登爭奪總統寶座。「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火焰在沉寂四年之後,在許多保守派選民的心中再次點燃。

6月4日,印度總理莫迪在被視為對其十年執政歷程進行全民公投的選舉中獲勝。在領導印度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莫迪還大力推進印度民族主義。曾經是邊緣意識形態的印度民族主義,在莫迪的推動下,如今已成為主流。

支持者和批評者一致認為,莫迪推崇印度教民族主義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票倉——80%的印度人是印度教徒。

為了表明自己是印度教徒,莫迪在電視台和聯合國面前練習瑜伽,讚美素食的好處,並宣揚恢復印度的榮耀。

專家表示,莫迪在RSS接受的精神和政治薰陶是他過去十年擔任總理期間所做的一切事情的驅動力。在這十年中,印度已成為全球強國和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歐洲議會選舉右翼大勝

就在莫迪當選印度總理五天之後,歐洲議會舉行大選。「出口民意調查」顯示,右翼政黨將贏得議會720個席位中的約150個。右翼的大部分席位增長都集中在三個大國——法國、義大利和德國。

在德國,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在德國民意調查中飆升至第二位,雖然落後於保守黨,但是擊敗了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

在法國,同屬於右翼的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預計將贏得約33%的選票和新一屆歐洲議會的31個席位,是馬克龍陣營15%得票率的兩倍多。

在義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領導的右翼政黨義大利兄弟黨也大獲全勝,超過四分之一的選民支持該組織。

難民危機促使右翼崛起

歐洲政壇右翼崛起的態勢,在2015年就開始顯露了。那一年夏天,德國政府允許80多萬中東難民進入德國。

當年12月31日,德國科隆火車站發生針對女性的大規模性犯罪。根據報導,犯罪主體人群是敘利亞難民。作案人數超過一千人,受害女性超過兩千人。

在這之後,中東難民在德國製造的犯罪事件接連不斷。湧入德國的百萬難民,除了帶來暴力事件,還帶來了文化和宗教的衝突。

2016年,一群穆斯林男子在德國西部城市伍珀塔爾的街道上巡邏,身穿印有「伊斯蘭教警察」字樣的橙色背心。他們還舉著寫有「伊斯蘭教控制區」字樣的標語。在德國,穿著表達共同政治觀點的制服在公共場合是違法的。

中東難民湧入,讓德國選擇黨支持者人數迅速增加。在2017年9月的選舉中,德國選擇党進入了國家議會,獲得了12.6%的選票和92個聯邦議院席位。

中東難民也大量湧入擁有歐洲最大猶太社區的法國,並給法國社會帶來動盪。從2023年初到11月14日,法國報告了1760多起反猶事件,是前一年全年的四倍,這讓法國猶太社區感到不安。

勒龐在參加2023年11月反對反猶太主義遊行的時候表示:「讓法國猶太人在自己的國家生活在恐懼之中的想法,是不可原諒的,而且是極其反法國的。」

讓美國再次偉大

就在曾經富足優雅的歐洲遭遇中東難民危機的時候,在大西洋彼岸,商人川普掀起了一場「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運動,並以此作為他競選總統的綱領。

川普和他的競選團隊認為,美國曾經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但由於移民、多元文化主義以及全球化而失去了這一地位。他們因此主張,實施更大程度的經濟保護主義政策,大大減少移民,並鼓勵實踐傳統美國價值觀。

在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五個月之際,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正在進行激烈的較量。6月14日的路透社/益普索民意調查顯示,川普目前以41%比39%的優勢領先拜登。

在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印度選出右翼領導人,以及這歐洲大陸右翼崛起之後,人們對世界第一強國拭目以待——美國是否將延續向右轉的風潮。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6/206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