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現在如膠似漆,但微軟也一直提防著OpenAI「變心」

劃重點:

1、微軟內部建立了與OpenAI競爭的人工智慧團隊,由DeepMind聯合創始人蘇萊曼帶領,可能引發與OpenAI的競爭。

2、微軟曾因分散的人工智慧研發和人才吸引難題落後於谷歌,納德拉通過整合和投資努力追趕。

3、微軟的大規模投資和市場地位吸引了監管機構的注意,擔心其在人工智慧市場控制過度集中。

4、納德拉推動企業文化變革,減少內鬥,促進合作,但資源重新分配引發了內部團隊的重組和預算壓力。

騰訊科技訊據國外媒體報導,在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領航下,微軟以超過百億美元的巨額投資,與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鋒OpenAI締結了一項創新的合作夥伴關係。這不僅揭示了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雄心壯志,也體現出納德拉對人工智慧技術擁有無限潛力的堅定信念。

不過納德拉並未滿足於此,他的視野超越了單一的合作夥伴依賴,將微軟轉型為全球最積極吸納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人才、尖端工具和技術的領導者。在他的引領下,微軟不僅拓展了全球的合作夥伴網絡,還對一系列人工智慧創新初創企業進行了戰略性投資,特別是在今年4月,對阿布達比的一家企業進行了高達15億美元的重要投資,進一步鞏固了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納德拉的掌舵下,微軟不僅積極拓展外部合作,更在內部精耕細作,培育出了一支足以與OpenAI匹敵的人工智慧精英團隊。這一戰略性的深度布局,預示著微軟與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OpenAI之間,可能將展開一場激烈的競爭。

為加速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戰略發展,納德拉特別招募了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他曾是谷歌旗下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也是OpenAI聯合創始人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的長期競爭對手。蘇萊曼不僅在DeepMind的創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還聯合創立了人工智慧初創公司Inflection AI。如今,他攜帶著Inflection AI的核心技術團隊加盟微軟,為微軟的人工智慧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競爭力。目前,加入微軟的Inflection AI團隊正主導開發一款基於Inflection技術、旨在與微軟目前所依賴的OpenAI技術相匹敵的人工智慧模型。據悉,微軟未來的一些人工智慧產品可能會從OpenAI技術遷移到蘇萊曼團隊開發的新模型上。

納德拉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策略布局,彰顯了他十年來作為微軟掌門人的一貫風格:持續革新公司核心領域,精心挑選合作夥伴,不斷優化技術發展路徑。他具有洞察先機的能力,能夠及時識別並轉化公司的優勢與劣勢,靈活調整戰略以應對市場變化。正是納德拉的這些舉措,幫助微軟超越了包括長期人工智慧領域的龍頭谷歌在內的競爭對手,推出了預計將徹底改變人們思考和工作方式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和工作工具。然而,這些策略是否足以讓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保持領先,仍待觀察。

與此同時,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並未坐以待斃。谷歌對其人工智慧團隊進行了深刻的重組,並推出了與微軟-OpenAI聯盟相抗衡的產品,其中包括在其市場領先的搜尋引擎中集成了先進的人工智慧功能;Meta也在其開源大模型Llama上投入了巨額資金;亞馬遜則向Anthropic注入了40億美元的投資,並將其部署在世界上最大的雲端運算平台上,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地位。蘋果公司本周宣布,將OpenAI的先進技術整合到其行動作業系統中,這一戰略舉措無疑為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格局增添了新的變數。

微軟的迅猛崛起吸引了監管機構和競爭對手的密切關注。監管機構正深入調查微軟的收購和投資行為,擔心其在人工智慧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能過於集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最近對微軟的Inflection交易展開調查,以確定其是否有意規避政府的反壟斷審查。此前,該委員會在今年初對包括微軟與OpenAI的合作關係在內的多項人工智慧交易進行了審查。還有多家知名媒體公司正對微軟和OpenAI提起訴訟,指控這兩家公司未經授權使用其內容訓練模型。

雖然微軟的股價持續攀升,但隨著公司引入外部專家對技術進行重大調整,內部士氣遇到了挑戰。據知情人士透露,原微軟必應和廣告業務的負責人米哈伊爾·帕拉欣(Mikhail Parakhin),在被要求向蘇萊曼匯報工作後,已計劃從微軟離職。同時,曾負責把OpenAI技術整合到必應中的人工智慧工程團隊負責人索拉布·蒂瓦里(Saurabh Tiwary),已經離職並加入了谷歌。微軟對此回應稱,公司員工的留存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且在組織變革期間出現一些波動是正常現象,公司對此表示理解。

企業文化的變革

在納德拉的領導下,微軟經歷了一場深刻的企業文化變革。他不僅推動微軟的企業文化向更像初創企業的靈活和創新精神轉變,同時也保持了自己作為公司資深成員的深厚根基。納德拉在微軟內部的32年成長曆程,從必應搜索到雲基礎設施業務,都為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洞察力。2014年接任微軟CEO時,納德拉麵對的是一個在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時期顯得有些停滯不前的微軟。公司曾因過度擴張而變得笨重,錯失了行動電話等關鍵技術趨勢,股價在鮑爾默任期內下跌超過30%。

納德拉上任時,微軟內部存在嚴重的部門隔閡和內鬥,項目分散、資源爭奪,團隊間溝通不暢,這種現象在員工中流傳的一幅卡通畫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三個組織架構圖相互對峙,象徵著微軟當時的文化氛圍。此外,微軟還存在著對外來想法和產品的排斥,即「非我發明」(not-invented-here)綜合症,這阻礙了公司的開放性和創新能力。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納德拉推動了內部合作,減少了權力中心,鼓勵跨部門的溝通與協作。他還積極與其他科技巨頭建立合作關係,推動了公司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納德拉的領導風格和戰略決策,標誌著微軟企業文化的一次重大轉型,為微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擔任 CEO後的首次公開活動中,納德拉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隆重推出了適配iPad和iPhone的Microsoft Office套件。這標誌著微軟對蘋果行動裝置態度的重大轉變,公司終於放下了多年的成見,不再僅僅專注於自主硬體開發,而是選擇了與蘋果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納德拉在任期的最初幾年,通過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收購行動,為微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2016年,他以262億美元的大手筆收購了LinkedIn;兩年後,又以75億美元收購了GitHub。在納德拉的推動下,微軟共完成了超過300筆交易,涉及金額高達1700億美元。

這些戰略性收購極大地拓展了微軟的業務版圖,使其成功進入了專業社交網絡和編程協作等新興領域。同時,新鮮血液的注入也為公司的創新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領英的聯合創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加入微軟董事會,為公司帶來了寶貴的洞察力和指導。此外,領英的工程部門負責人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被任命為新設立的首席技術官一職,這一新角色預示著微軟在技術創新和領導力構建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曾落後谷歌多年

斯科特在2019年致納德拉及時任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郵件中表達了深切的憂慮,他認為微軟在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上已大幅落後於谷歌,且谷歌的Gmail自動完成等功能表現出奇地優異。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在競爭中落後了多年。」

微軟的人工智慧研發曾分散於公司內眾多團隊,缺乏集中力量。同時,公司在吸引頂尖人工智慧人才方面遭遇挑戰,許多有潛力的候選人將微軟作為練手的對象,而他們更傾向於加入谷歌。

2018年,納德拉在愛達荷州太陽穀的Allen& Co.會議上與OpenAI的 CEO奧特曼會面,對OpenAI的人工智慧技術印象深刻,並預見到它可能為微軟帶來更高級的工具,同時OpenAI也有望成為微軟Azure雲端運算平台的重要客戶。當微軟做出對OpenAI投資10億美元的決定後,這筆投資曾在公司內部引起了爭議,蓋茨最初也懷疑微軟是否需要對外部公司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尤其是在微軟已經擁有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術的情況下。作為合作協議的一部分,OpenAI承諾將全面採用微軟Azure雲服務,而微軟則承諾投資昂貴的晶片,以滿足OpenAI的需求。

當年,納德拉在觀看了集成在微軟必應搜尋引擎中的、基於OpenAI技術構建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的早期演示後,詢問團隊需要什麼條件才能使其成為一款成功的產品。工程師們表示,要支持數百萬用戶的使用,需要調用公司所有的高端晶片,這可能會影響到微軟其他項目和客戶的利益。納德拉堅定地詢問:「如果我能為你們獲取這些資源呢?」此後,微軟開始大量採購人工智慧所需的GPU晶片,並在2023年對OpenAI追加了100億美元的投資,展現了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決心和承諾。

內部資源爭奪戰

資源的重新分配在微軟內部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眾多部門,尤其是硬體部門,感受到了預算的緊縮。去年秋季,硬體部門的領導者帕諾斯·帕奈(Panos Panay)轉而加盟亞馬遜,負責領導Alexa事業部。同時,負責微軟HoloLens增強現實項目的魯本·卡巴列羅(Rubén Caballero)也已離開公司。

2023年2月,納德拉在一場盛大的發布會上推出了全新的必應,並承諾藉助人工智慧的力量,微軟將能夠引領谷歌跟隨其步伐。微軟將OpenAI的技術整合到了其全線產品之中,並推出名為Copilot的人工智慧助手,能夠嵌入到Word、Excel、PowerPoint等旗艦軟體產品中。其核心賣點在於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語言指令,快速生成精緻的演示文稿或法律合同。

不過在去年秋天,OpenAI時任董事會出人意料地解除了奧特曼的職務,這引發了對納德拉依賴OpenAI決策的質疑,暴露出微軟對一家其無法完全控制的初創公司的依賴性。納德拉當時通過公開邀請奧特曼及可能離職的OpenAI員工加入微軟,巧妙地在與OpenAI時任董事會的博弈中取得了優勢。奧特曼最終得以復職,微軟也在OpenAI董事會中獲得了一個無投票權的觀察員席位。

這場紛爭也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美國和歐洲的反壟斷官員已經開始對微軟與OpenAI之間的關係進行調查,評估微軟對這家初創公司的影響力。微軟方面已多次明確表示,該公司在OpenAI盈利部門的股份是無控股權的。

奧特曼作為一位頗具爭議的公眾人物,其 CEO的形象在微軟內部引起了一些波動。一些員工對於女影星斯嘉麗·詹森(carlett Johansson)指控OpenAI秘密開發模仿她聲音的人工智慧的事件感到憂慮,擔心這將對他們推動人工智慧成為更受信任的技術的努力造成不利影響。

新的權力平衡

穆斯塔法・蘇萊曼

奧特曼作為塑造微軟人工智慧戰略的關鍵角色,他在微軟的地位正變得越加不確定,這主要是因為蘇萊曼及其團隊的加盟。蘇萊曼曾是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這是一家開創性的人工智慧公司,後被谷歌收購,成為其人工智慧研究的核心力量。2015年,奧特曼與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共同創立了OpenAI這一非營利組織,部分原因是為了確保人工智慧的未來不會秘密地被單一大公司--如谷歌所控制。

2022年,蘇萊曼離開了DeepMind,與領英的聯合創始人霍夫曼聯手創立了Inflection AI。霍夫曼也是OpenAI最早的投資者之一和董事會成員。知情人士透露,奧特曼對霍夫曼另立門戶感到不滿。霍夫曼在創立Inflection AI不久後便辭去了OpenAI董事會的職務。

儘管Inflection AI已經籌集了13億美元的資金,但在推廣其名為Pi的人工智慧伴侶產品上並未取得預期的成功,但微軟早已是其重要的支持者--向其投資了數億美元。在這樣的背景下,納德拉決定將蘇萊曼招致麾下。納德拉與蘇萊曼就其加盟微軟的可能性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討論,蘇萊曼最終決定帶領其團隊大部分成員加入微軟,並被授予人工智慧業務CEO的職位。

微軟內部人士稱,蘇萊曼和奧特曼這兩位長期競爭對手之間的內部政治和權力平衡變得複雜且令人困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作為Inflection AI的聯合創始人,蘇萊曼預計將成為微軟與OpenAI之間的主要聯絡人。微軟已宣布,蘇萊曼領導的人工智慧部門將負責開發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慧產品,例如集成到必應和Windows中的Copilot。據悉,植入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必應依舊是市場第二,遠遠被谷歌搜尋引擎甩在身後,這令納德拉感到失望。他認為蘇萊曼的加入是改變這一局面的關鍵。

納德拉為蘇萊曼的團隊提供了充足的預算和廣泛的自主權。他們已經整合了微軟的其他人工智慧團隊。一些長期服務於微軟的員工將Inflection AI的團隊成員視為外來者,這些新員工更傾向於使用Slack而非微軟自家的Teams工具進行溝通。微軟對此表示,新舊團隊正在協同工作,共同推進公司目標。

儘管蘇萊曼的部門地位日益上升,微軟依然努力平息外界對其與OpenAI關係的疑慮。在今年5月舉行的微軟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納德拉站在寫有「微軟愛OpenAI」的巨大背景板下,其中「愛」字以藍色心形圖案呈現,奧特曼作為特別嘉賓驚喜亮相。

這些變化和壓力對員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特別是去年為了滿足2月的截止日期而緊急推出必應的Copilot功能,這一過程對團隊來說極為艱巨。一些參與項目的員工表示,持續推動人工智慧產品創新已讓他們感到疲憊。

然而,納德拉並未因此放慢腳步。在他的領導下,微軟的市值在今年已多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在納德拉的任期內,微軟市值增長了10倍以上。他目前的一個首要任務是把Azure雲服務重塑為初創公司的首選平台。納德拉已指示其辦公室,無論訪問哪個城市,都要安排有助於與人工智慧初創公司達成交易的會議。正如他在過去一年的全體員工大會上反覆強調的,目標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微軟超越其競爭對手亞馬遜和谷歌。

去年11月,納德拉還批准了一項計劃,為早期初創公司提供免費使用微軟部分算力資源的機會,這是為了贏得這些潛在成功企業的忠誠度。微軟已經同包括Cohere和法國初創公司Mistral AI在內的多家初創公司簽署了協議,將它們引入Azure平台。這些公司都在開發與OpenAI競爭的大語言模型。今年4月,微軟還向位於阿布達比的人工智慧公司G42投資了15億美元,該公司將在Azure上運行其軟體和服務。

企業人工智慧公司Glean的CEO艾維那·簡恩(Arvind Jain)在納德拉近期對初創公司的積極接觸中多次與他會面。簡恩表示,儘管最初並未將微軟視為初創公司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但現在他的公司已在微軟雲平台上運行其人工智慧助手。「微軟致力於建立聯繫和拓展機會,」他說。「起初,我們的團隊並未考慮Azure作為選項。但人工智慧的發展改變了這一看法。」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騰訊科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7/206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