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國每周往巴拿馬扔1500萬隻蒼蠅?不孕不育之牆

20多年來,每天一大清早,一架小型飛機都會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在中美國家巴拿馬的上空不斷盤旋,然後打開機艙門,一股腦釋放出上百萬隻蒼蠅,黑壓壓地砸向地面。

什麼仇什麼怨?

被釋放的是一種叫做螺旋蠅的蒼蠅。

它們跟普通蒼蠅類似,有著紅色的眼睛和金屬藍綠光澤的身軀。

(螺旋蠅)

螺旋蠅的繁殖方式非常殘忍。

交配後,雌蠅會在其它動物的開放性傷口中產卵,產下的幼蟲(蛆)以宿主的血肉為食,等吃飽後,它們就會從傷口掉下來,變化成蛹,然後變成新一代的蒼蠅。

2016年,有一群螺旋蠅從古巴偷渡來到佛羅里達,它們在當地一群公鹿的頭上產了卵。

人們發現,公鹿們開始不規則地擺動頭部,好像想甩出什麼東西。再後來,它們的頭上開始出現傷口,露出森森白骨,螺旋蠅的蛆蟲正在活活地吃掉它們。

為了不讓情況擴散,當地被迫射殺了不少公鹿。

當時這件事因為太可怕還上了新聞,但在五六十年前,類似的情況在美國只是日常……

當時美國境內生活著無數的螺旋蠅,全美國的牧場都深受其害。

新生小牛的肚臍、鐵絲網造成的刮傷,甚至蜱蟲的叮咬,每一處傷口都會引來螺旋蠅產卵,然後它們開始大快朵頤,造成牲畜死亡。

當時螺旋蠅每年會給美國農業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損失,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而且螺旋蠅不止對牛有危險,鹿、松鼠、寵物,甚至人類,一切恆溫動物都是它們襲擊的目標。

比如19世紀在南美洲的魔鬼島上,就是它們造成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可怕疫情。

在當時,牧場主們需要每天騎著馬巡邏,查看牧場內螺旋蠅感染的跡象,這也是美國牛仔文化出現的原因之一。

所以這麼危險的蟲子,為啥要往巴拿馬境內排放呢?

事實上,這是在進行生物防治。

當年因為螺旋蠅危險又損壞經濟(主要是損壞經濟),導致美國牧場主動了殺心,天天琢磨著該怎麼讓螺旋蠅在美國滅絕。

讓蒼蠅滅絕,似乎是一項難度挺大的工作。

不過美國農業部的昆蟲學家愛德華·F·克尼普林(Edward F Knipling)想出了辦法。

(老年的愛德華)

愛德華從小生活在農場裡,同樣飽受螺旋蠅的困擾。

他說自己小時候最不愉快的經歷,就是得爬進豬圈,給不配合的母豬身上的傷口抹藥。

他長大後開始研究昆蟲,發現雌性螺旋蠅一生只交配一次,如果老公不孕不育,雌蠅就再也沒有當媽媽的機會了。

蒼蠅咋想不知道,但人類得知這個消息後大喜過望。

這意味著只要把雄蒼蠅都閹了,那……

那任務好像更難了啊!

不過愛德華很快又受到了啟發。

在二戰期間,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

科學家了解到,高劑量的輻射會損害人體的組織和細胞。既然輻射能改變人,那能改變蒼蠅,讓它們絕育嗎?

愛德華通過朋友的關係,得到了醫院X光機的使用權。

每周四下午,他都會帶著一群蒼蠅去醫院「拍片子」,最終他發現,蛹期5.5-5.7天是最佳照射時間,此時蒼蠅的卵巢和睪丸正在發育,對輻射極為敏感。

在這個時間段用X光照射,會使蒼蠅不育,但又不會讓它們失去對異性的吸引力。

愛德華特意帶了一群不孕不育的雄性螺旋蠅跑到了一個偏遠的海島上,果然在幾個月內,島上的螺旋蠅就因為不孕不育滅絕了!

(被編號的絕育雄蠅)

實驗有了進展,美國政府也推動了螺旋蠅滅絕計劃。

1957年,美國農業部正式推行了消滅食肉寄生蟲(螺旋蠅)的行動,不到10年,美國就正式宣布戰勝了螺旋蠅。

可問題又來了。

美國境內雖然沒有螺旋蠅了,但它們還會源源不斷地打南邊飛過來,為了避免它們再次泛濫,美國農業部只好在美墨邊境不停地投放絕育雄蠅,建立一座絕育屏障,保證飛過來的雌蠅在邊境就會完成一生一次的交配任務,沒有一隻孕婦蠅能闖入美國。

(所以邊境建牆這事兒從很多年前就開始了......)

但美國政府很快又發現,蒼蠅養不起了……

要在長達3000多公里的邊境設立絕育屏障,需要每周生產多達2億隻絕育蒼蠅,這也太貴了!

為了培育絕育螺旋蠅,美國農業部建造了一座新的工廠。

因為螺旋蠅只喜歡吃活體動物的肉,所以科學家們得給它們提供溫熱的牛碎肉和血液混合物,這一樣好貴。

後來螺旋蠅的伙食標準降級了,從牛肉變成馬肉、豬肺,最後變成了海狸鼠(入侵動物)。雖然價格降級了,但它們飯量很大,當時這些蒼蠅每周要吃掉100多噸生肉和38000升的血液。

而且這樣養大的蒼蠅奇臭無比,沒有航空公司願意捕手運輸,所以工廠還得給它們噴大量的古龍水……

(當時運送螺旋蠅的飛機)

美國政府不幹了。

說到底,消滅螺旋蠅也是為了錢,但養這麼多螺旋蠅價格更貴了,簡直得不償失。

那就得想辦法了。

看看地圖,整個北美洲看起來就像個巨大的漏斗,上粗下細,既然如此,把這座絕育屏障往南挪一挪,不就省錢了?

(北美洲地圖)

於是美國開始跟墨西哥合作,兩國一起滅蠅,美國出80%的錢,將絕育屏障南移到特萬特佩克地峽,這樣就把屏障縮小到190公里。

之後美國繼續把屏障南移,在跟中美洲國家拉扯了很長一段時間後(當時美國跟中南美國家的關係並不好,但能幹掉螺旋蠅,大家都很心動),終於把陣線挪到了巴拿馬跟哥倫比亞交界處,這就只剩80多公里了。

現如今,美國在巴拿馬一個古老的甘蔗種植園裡建造了一座絕育蒼蠅培育基地,屋頂是薄荷綠色,看起來綠油油的,就很適合養蒼蠅……

雖然整座工廠充滿了現代化的養殖設備,不過出於螺旋蠅對新鮮血肉的需要,整座工廠里依然臭烘烘的,充滿了血腥味。

(蛆蟲工廠)

每天飼養員會給螺旋蠅們準備飼料,由血粉、牛奶和雞蛋粉組成(感覺還挺有營養),再用纖維素增稠成深棕色的淤泥。

飼養員們用管道將食物送進養殖區,食物像污水一樣噴涌而出,蛆蟲們就在裡面翻湧……

每個不同的養育間內保持著不同的溫度。

比如幼蟲養育間定在39度,這是模擬受感染動物的體溫,有助於幼蟲的孵化。

孵化後,它們會被推到較冷的房間,在這裡它們會從食物里爬出來變成蛹。

變成蛹後,工人們會用放射性鈷60將它們絕育,然後保存起來。

就這樣,115名工人每天24小時輪班工作,每周能生產2000萬隻絕了育的螺旋蠅。

每周四天都會有一輛貨車帶著冷藏箱來到工廠,每次帶走大約50個鋁製托盤的蒼蠅蛹,兩天後,這些蛹會變成蒼蠅,生機勃勃,準備交配。

然後它們會被移到冷藏室里,進入休眠狀態。

到了噴灑當天,這些凍僵了的蒼蠅會被裝到飛機里的驅趕機里繼續休眠,隨後飛機會在巴拿馬和哥倫比亞邊境盤旋4個小時,投放210萬隻蒼蠅。

這些蒼蠅從冰冷的驅趕機中排放,然後慢慢墜落。

當它們接觸到室外溫暖的空氣後,它們會逐漸醒來,慢慢著陸,然後找當地雌蠅交配,這是它們的本能,也是人類希望它們做的事情。

在這條屏障以北,就再也不會有蛆蟲出生了。

(示意圖)

整個螺旋蠅項目每年要花費1500萬美元,看起來很貴,但其實這只是美國政府很小的一筆預算。

而且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找削減成本的方法,從可控溫度和濕度的飼養櫃,到交配欲望更強的基因改造蒼蠅……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也將根除螺旋蠅的經驗應用到其它害蟲身上,比如墨西哥果蠅、地中海果蠅和紅鈴蟲,這些項目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除了經濟之外,不少野生動物也因此收益。

原本螺旋蠅會吃掉巴拿馬吼猴的眼睛,讓它們從樹上掉落、死亡,如今這種情況就不會再發生了。北美大陸的美洲虎、樹懶、貘、馬、郊狼、水牛和松鼠的數量也都有所增加。

就是這樣,20年來,飛機日復一日地在巴拿馬上空播撒絕育的蒼蠅,而那些過著瀟灑生活的美國人大概根本就不知道,在這幾十年裡,科學家們跟一群嗜血的蒼蠅之間經歷了一場怎樣的戰爭吧……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9/206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