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核武庫擴大,全球核競賽難以避免?

資料照: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閱兵式上展示東風-41洲際戰略核飛彈。(2019年10月1日)

台北—

瑞典智庫報告指出,中國核武庫的擴增速度超越他國,並推估有24枚核彈頭首次列入「經常性戰備」。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實際的核武庫可能比該報告預估的更大,若以此發展下去,中俄聯手的核威懾很可能會讓美國面臨一個全新的三元嚇阻態勢,從而陷入戰略劣勢,迫使美國不得不擴增其核武庫規模。這也意味著全球核競賽恐很難避免踏上重啟之路。

中國估有500枚核彈頭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6日發布的最新核武角色年度報告顯示,北京正在擴大其核武庫並推動現代化。報告估計,中國解放軍的核彈頭數量已從去年1月的410枚,增加至今年1月的500枚。

儘管中國的核武庫仍遠小於美國(5044枚)與俄羅斯(5580枚),但報告推測,中國首度將核彈頭納入經常性戰備,在和平時期部署少量的核彈頭在洲際彈道飛彈上,以便隨時發射,數量推估有24枚。此外,報告也評估中國未來10年的洲際彈道飛彈總數可能大幅增加,甚至超越美國和俄羅斯。中國當前預估有238枚洲際彈道飛彈,美國有800枚,俄羅斯有1244枚。

美國加州蒙特雷米德爾伯里國際研究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ional Studies)教授、東亞防擴散計劃(EANP)主任傑弗里·路易斯(Jeffrey Lewi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根據美國國防部的估計,截至2023年5月,中國就將擁有超過500枚可使用的核彈頭。在洲際彈道飛彈方面,美國戰略司令部告知國會,中國的陸基固定和移動洲際彈道飛彈發射裝置,超過了美國的洲際彈道飛彈發射裝置數量。

因此,他認為,中國實際的核武庫比瑞典智庫的估計還要大一些,儘管數量相當接近,大約有數百枚彈頭。但要注意,這仍然是一支比美國小得多的力量。美國擁有超過1500枚作戰部署的戰略彈頭,以及大量可以裝載到現有運載工具的額外彈頭。

追求與美國持平

路易斯表示,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在穩步擴大其核力量,從1990年代初只有18枚洲際彈道飛彈,到2021年他的團隊發現中國開始建造核彈發射井。現在不同的地方是,中國核力量的穩定的成長最終使其走上了追求與美國在數量上持平的軌道。

他表示,對於中國增加核武庫的規模並不令人意外。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更加重視自己的利益,也投資更多金錢在軍事現代化上。而中國國防能力的全面投資也為中國的核武力量帶來了更多資源,無需意外。

美國國防部歷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也呈現了相同的景象。該報告在2021年大幅修正了中國未來10年可能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從前一年度的400枚預估值,提高到2027年擁有700枚,2030年達到1000枚。隔年2022年時,該年度報告更進一步評估,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在2035年時可能會達到1500枚。分析人士說,這些數量的變化都可以明顯看出中國在近幾年非常積極地增進自己的核武實力。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核政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維持在一個重質不重量的一個情況,遵循著毛澤東的「三點」理論,即核武器要「有一點,少一點,好一點」。中共的國防報告書過去也曾經說過中國只維持一支有限的核威懾力量,但現在這種有限度核武的概念,似乎在最近幾年的官方文件里已經看不到了。

關鍵轉捩點

他指出,2022年的俄烏戰爭是中共進一步擴大核武力量的重要轉捩點。在此之前,中共是為了因應美中戰略競爭的態勢而去強化;但俄烏戰爭後,美國總統拜登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均表明不會在烏克蘭部署軍隊,這很明顯是因為俄羅斯是一個跟美國並駕齊驅的核武超強大國,他們的核武實力相當,所以美軍不會實質介入。

陳世民相信,習近平也看到了核武在俄烏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軍事用途,自然會去思考,如果中國也能擁有跟美俄相近的核武實力,是否未來在攻打台灣時,美國就不敢或是不願意派軍隊來幫助台灣了。甚至俄羅斯總統普京幾次的「核訛詐」,聲稱俄羅斯的核部隊已經做好準備,似乎也產生某種程度的恫嚇效果。

陳世民說:「那這樣的核訛詐有沒有用?有可能有它一定的用處在,而這個用處習近平看在眼中,中國看在眼中,他不會想學嗎?他當然會想學!」

拜登總統在2022年底曾警告,現在是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以來距離核戰爆發風險最高的時刻。戰略學界用「新核子時代」來形容這一個令人擔憂的年代。

新核威懾態勢

陳世民表示,更重要的問題是,俄羅斯現在跟中國更加緊密地相互勾連在一起,如果中俄聯合起來用他們的核武器共同去嚇阻美國的話,美國將面臨一個全新的核威攝態勢,從過去美俄一對一的「二元」嚇阻,變成要去思考如何面對美中俄「三角關係」的核威懾態勢,這也是為什麼前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理察(Charles A. Richard)也曾為此感到憂心的緣故。

陳世民說:「如果俄國跟中國聯合起來的話,那美國是有可能會處在一個戰略劣勢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說,你看前幾天有一個美國官員他在參加一個軍備管制的研討會的時候,他已經講到,美國是不排除會增加美國核武實力。」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6月17日透露,北約正積極討論核武器待命計劃(standby),以回應來自俄羅斯和中共的威脅。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則說,中方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明確闡述了中國自衛防禦的核戰略,並建議大家應多關注美國投入巨資升級「三位一體」核力量、強化核共享和延伸威懾等方面的情況。

陳世民表示,俄羅斯自從去年暫停參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並撤銷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後,很明顯在增加自己的核武實力,而中國也在加快擴其增核武實力的腳步。美國不可能容忍自己繼續處在這樣的一個戰略劣勢,所以也只能夠被動因應,去增加自己的核武實力。「而這個簡單講就是一個核武的軍備競賽」,陳世民說。

全球核擴散

他表示:「今天這樣的一個增加核武,不是說只有這個美俄中而已,這樣的一個烏俄戰爭爆發以後的新核武時代,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全球核武擴散幾乎已經難以阻止了。」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也點出,全球當前擁有核武的9個國家,包含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290枚核彈頭)、英國(225枚)、印度(172枚)、巴基斯坦(170枚)、以色列(90枚),以及朝鮮(50枚),都持續對核武庫進行現代化改造,其中部分國家也在擴大部署核武。

美國加州蒙特雷米德爾伯里國際研究院東亞防擴散計劃主任傑弗里·路易斯也表示,中國戰略力量的成長正在促成美國內部壓力,要求擴大核武庫,並可能引發軍備競賽。拜登政府頂住了這種壓力,但他認為俄羅斯和中國很可能會保持相同的軌道,未來美國政府最終將決定增加美國核武庫的規模。

路易斯表示,可以看到的是,在美中兩國都有一些團體希望擴大其核武力量的規模,這些團體透過互相指出對方的新核能力來證明他們尋求新核能力的合理性。過去幾十年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政治領袖從抵制這些衝動轉向擁抱他們。「領導人觀念的轉變是軍備競賽的根本動力」,路易斯說。

核戰略改變?

不過,儘管中國擴大了核武庫,中國的核姿態或許產生了一些變化,但路易斯不認為這代表中國的核戰略或前景有了根本上的改變。相反地,在完全不同的政治環境中,無論是地緣政治環境,或是最重要的中國國內本身的政治環境,中國的核政策都維持著同樣的戰略和前景,也就是仍然將核武力量的本質視為是報復性的。路易斯說:「其中一些變化是由中國人對美國現代化的看法所推動的,儘管我認為主要驅動力來自中國本身。」

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認為,中國的核武戰略基本上沒有改變,仍然維持所謂的最小嚇阻,其目的是當別人對中國進行核打擊後,中國能有最基本的核實力去進行報復。

林泰和說,中國在在核武政策這一塊非常保守,是直接由中央軍委去管制,而不像其他常規武器是由戰區的指揮官去管制。而這也可以從中看出,中國對核武本質的認知是一種政治性的武器,而不是一種軍事性的武器。因此,中國核武庫的擴大主要是政治上的意涵,而不是為了軍事上核打擊的目的。

保存第二擊能力

林泰和說:「它增加這個核彈頭,它是為了要拼這個核彈頭的存活率。那存活率如果越多的話,它就能夠實施報復,也就是我們的第二擊。所以他承受第一擊之後,他要用第二擊去報復美國或攻擊他的國家。」

林泰和表示,另一方面,中國強化核武庫的動作也表明了想要逐漸追趕世界老牌核國家--美國和俄羅斯的決心,並與之並駕齊驅,以在美中競爭中獲得相對等的政治地位,實現習近平對美國「戰略制衡」的政治雄心。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2/207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