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中共地方政府「不務正業」 公務接待成重要工作

幾年前,中共商務部公布的「三公」消費就已達萬億,其中部分屬於貪腐。

在中共要求各級政府準備長期「過緊日子」的當下,沉重的公務接待帳本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共官僚體制的另一面。

《半月談》6月26日報導,中國西部某縣機關後勤服務中心負責全縣重大公務活動的接待工作。該服務中心2023年的公務接待帳顯示,當年公務接待總量為270餘次,公務接待總費用82萬餘元。

從公務活動的內容來看,迎接上級檢查、調研兩類活動的數量排在前列。98次迎接上級檢查類公務活動基本覆蓋掃黃打非、信訪維穩等30餘項具體工作,占公務接待總量的35%左右。公務活動內容包含「調研、考察」的共有89次,占公務接待總量的32%左右。

該縣一名負責人說:「有的工作,上級部門一年要來督查好幾次,每次都是來一堆人,縣、鄉的相關部門負責人都得陪同接待。」

西南地區某鎮2022年公務接待支出20餘萬元,共接待540餘批次,超過3300人次。

為了應對繁重的公務接待任務,該鎮幾乎把所有公務接待都安排在鎮政府食堂。該鎮有關負責人說:「部分接受公務接待的人員會按照每人每餐30元至40元主動交納餐費,我們就直接把這筆錢入食堂的帳,用於食堂運轉。」

西南地區某縣政府直屬部門2023年國內公務接待超過300批次,3600餘人次,公務接待總費用30萬元左右。如果一年按照250個工作日來計算,該局作為全縣最重要的縣直部門之一,平均每個工作日需接待1次以上,平均每次的接待費用超過1000元。

「為了落實嚴格過緊日子的規定,2023年度本部門的『三公經費』約為40萬元,比上年減少不到1萬元,降低2%,其中公務接待費較上年減少1萬餘元,降低4%。」該部門有關負責人說。

與縣直部門的「三公經費」相對寬裕相比,部分鄉鎮的公務接待經費就顯得特別緊張。在西部某縣的一個鎮,「三公經費」決算表顯示,該鎮2021年、2022年的公務接待經費決算數均為0元。

該鎮有關負責人稱,「實際上公務接待費用每年都有,但鎮政府的財政拿不出錢來報帳,無法及時按年度報帳,所以體現在報表上,接待費降到了0元。」

《經濟參考報》曾於2017年報導,內蒙古「扶貧」檢查評比次數頻繁,一個旗(蒙古地區的行政區劃)在半年時間內,接受了2次全區「大檢」、3次「小檢」,「迎檢」已成全旗頭等大事。

這個旗一名官員透露,一次為迎接另一個旗縣來交叉檢查,全旗花在培訓、差旅費、接待費上共計20萬元,這20萬元至少夠給20個貧困戶每家買頭牛了。

到了2019年,即中美貿易戰第二年,中共當局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勒緊腰帶」,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2022年10月,當局在通報中央及地方的「三公經費」情況時,曾八次提到「過緊日子」。

2023年3月,中共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動搖。」他強調,「政府過緊日子不是短期應對措施,而是應該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7/207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