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招聘銷售崗。
有4位應聘者進入終面。
在這場緊張的較量中,大家都非常謹慎地應對著HR的提問。
忽然,一位女面試官面露痛苦地說:
「我有點肚子疼,能不能幫我接杯熱水?」
面對突如其來的小插曲,4個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第一個人,是個剛畢業的年輕女孩。
聽到請求後,她一秒鐘都不耽擱地站起來。
一邊說著「好的,沒問題,我這就為您倒水」,一邊慌亂地找飲水機。
找到飲水機後,她發現沒紙杯,於是又立馬跑回去找杯子。
眾目睽睽之下,女孩就這樣尷尬地進進出出,不過最後好歹接來了一杯水。
結果可想而知,她最先被pass掉了。
第二個人,是個穩重的中年男子。
他非常自然地說:「我妻子也會有生理痛,我馬上給您倒杯熱水。」
只見他不慌不忙地接來一杯水,遞過去的時候,還十分貼心地補充道:
「我建議您貼一片暖寶寶,這樣有助於緩解腹痛。」
然而,他的反應,也沒令面試官滿意。
第三個人,是個有著豐富經驗的女士。
她第一時間說「好的,您稍等」。
然後,乾脆利落地起身,拿起面試官的保溫杯,徑直走到飲水機前接了一杯水。
如此精準無誤,一看就是提前觀察了辦公室的布局,做好了隨機應變的準備。
而態度不殷勤、不討好,進退有度,也展現出了職場人應有的風度。
只可惜,同樣的,她也沒有被錄用。
那麼,到底怎麼做,才能通過考驗呢?
第四個人,是個年輕小伙。
他給出了更優的答案。
他先是思考了幾秒鐘,然後問道:
「不知道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腹痛?
如果是一般的生理痛,我會給您沖一杯紅糖薑茶。如果是不明原因的強烈腹痛,我會儘快送您去醫院就診。
因為結石、膽囊炎、腸胃炎等都有可能導致腹痛,情況會很危險。
不同的情況,我會有不同的應對措施。」
簡單幾句話,就將自己的思辨力、細心程度、周全性,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展現了出來。
毫無疑問,他被公司當場錄用。
不得不承認,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里,藏著他的學識、見識、品格和修養。
而這個反應,也決定了他的前途和人生高度。
一個叫克里斯的男人,在投了上百份簡歷後,終於等來了一次面試機會。
為了拿到offer,他提前幾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可是,就在面試的前一天,意外還是發生了。
先是房東突然來催租,而拿不出錢的克里斯,只能去他家當免費勞動力幫著裝修房子。
而後告別了房東,卻在回程的路上,因未交停車罰單,被警察抓去警察局待了一晚。
等他結束這倒霉的一切,發現面試時間已逼在眼前,他只能穿著髒兮兮的衣服趕往現場。
他急匆匆地推門進去,而已經等了一會兒的面試官,沒好氣地說:
「如果有個傢伙連襯衫都沒穿,就跑來面試,你會怎麼想?如果我最後還雇了這個人,你會怎麼想?」
場面極度尷尬,但克里斯卻用一句話挽回了局面。
只見他雙手一攤,聳了聳肩說:「那他穿的褲子一定十分考究。」
此話一說,在場的所有人都笑了,而克里斯也被順利錄用。
這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裡的經典情節,也被無數職場人奉為教科書級別的面試參考。
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理論:個人構念論。
意思是一個人的認知,是由過去的見識、經歷、思維等形成的。
而面試,恰恰是對一個人的認知最集中、最快速的了解方式。
你是沉穩的,還是靈活的,是片面的,還是周全的,是有創造力的,還是墨守成規的,往往在你的第一反應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曾有網友發帖問:如何將5杯水分給6個領導。
大家暢所欲言,但五花八門的答覆背後,卻是每個人不同的處事水平。
有人很機靈,說這個簡單,我把每杯都擺在兩個領導中間,讓他們自己選。
但稍有經驗的職場人就會明白,這個做法是極不可取的。
畢竟,「轉移困難」是職場大忌。
更何況,還是把難題轉移到領導那裡。
有人說,桌上5杯水,來了6個領導,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就是再去倒一杯。
可這樣一來,打亂現場秩序不說,還暴露了自己或其他同事準備不周的問題。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有人就開始發牢騷:「連分水都能成為問題的公司,還留著做什麼?」
直接走人,放棄競聘,這種跳出問題本身的法子,也有不少人點讚。
但最受大家認可的,還是下面這個方案:
告知為了健康起見最好喝瓶裝水,然後機智地撤下5個水杯。
這樣不僅成功解決了問題,儘可能避免場面的尷尬,還跳出了眼前的困局,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看,同樣一件事,不同的應對方式展現出不同的思維水平。
不同的思維水平,展現出能力上的參差。
所謂面試,很多時候不在於問題本身。
而是對你的為人、處事、閱歷、價值觀、性格等的綜合考量。
說白了,就是讓面試官覺得你這個人不錯,而不是你的「答案」還不錯。
再往深了說,人生中的「面試」,不僅僅出現在職場中,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命運里的諸多變數,都是對我們的考驗。
作家柯維說:「個人成績往往是思維習慣的產物。」
獵豹CEO傅盛說:「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
商業教練張琦說:「真正的較量,在脖子以上。」
遇事的第一反應,是習慣的產物,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模式。
而思維上的較量,才是人與人之間的終極PK。
回到最開頭的案例,為什麼前3個面試者會被淘汰?
有位資深HR說:
「對於銷售崗位來說,應聘者最需要具備的是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洞察力、理解力、共情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戳中用戶需求,為用戶解決問題,才能實現雙贏。」
第2個面試者,雖然很體貼地建議女面試官用暖貼,雖然能共情女性生理期的不適,卻少了行動力和思辨力。
第3個面試者,雖然能提前觀察,具備了行動力,但沒有提供多維度的方案,思維跑在了行動後面。
至於第1個面試的女孩,因為缺乏經驗,太過謙卑,暴露了自己的膽怯,而且沒有顧全職場上的基本禮儀。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問,那如何才能成為第4個面試者呢?
再給大家講個故事。
2009年,一個22歲的小伙子,大學畢業後入職一家公司,做助理顧問。
他全年無休,天天加班,同一批實習生中,他率先轉正,還有了自己的客戶群。
於是,志得意滿的他,毅然辭職,下海創業。
可下海後才發現,自己一無背景,二無資源,三無特色,除了能吃苦,毫無優勢。
意識到這一點後,他重新規劃職業方向,加大學習力度,打造個人品牌,增強個人產能……僅僅幾年,他就成為一名年薪百萬的老闆。
這個人,就是知名媒體人陳歡,也是商圈裡「超級個體」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一個論斷:若想出人頭地,必須學會經營自己。
經營自己的產品:打造「人無我有」的絕對優勢,讓自己更值錢。
經營自己的口碑:不耍心眼,真誠和靠譜,永遠是最好的必殺技。
經營自己的認知:憑認知賺錢,多學習、多思考、多向高人請教。
經營自己的產能:手腦結合,知行合一地去行動。
把自己打造成一款有競爭力的產品,就能像第4個面試者那樣,順利將自己營銷出去。
博主@老宋的一段經歷,令我很有啟發。
大約十年前,他的建材公司剛剛起步,就引來了同行的打擊報復。
當時,為了給公司搞宣傳,他辦了一場營銷活動,並上台致辭。
可剛講了沒幾句,就有人開始起鬨,說他欠債不還,坑害員工什麼的。
一起出席的同事都慌了,老宋卻按原定計劃,心平氣和地繼續演講。
講到最後,他笑著說:大家放心,天塌不下來,出了問題我兜底。
他的這句話,給所有人吃下了定心丸,穩住了員工、合伙人和股東。
有人問:「怎樣才能看清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
我最認可的答案是:「看他遇事第一反應是什麼。」
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
不僅是工作,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而一個人的真實水平,就在他的第一反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