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如何接受中共統戰]
紐約時報,一直在中國落地和生根,這是不爭的事實。在信息嚴格管制的中國社會,任何一家境外媒體在中國必須經過落地審查,這個工作是外交部新聞司一手掌握。而中共中央統戰部也會銜接這個窗口,和海外媒體記者交朋友。這個工作不只限於北京,還延伸到首爾、香港、台北。
2002年我在深圳和香港工作時,曾大量接觸過這個部門銜接在中國境內合法採訪問題。外交部的多位領導和工作人員都給予過大力支持。並不只是因為我個人,而是因為我的老闆們,他們才是執行統戰的特殊人才。
中國中宣部的頂尖領導均和海外大牌新聞媒體的老闆或經營管理要員有直接聯繫管道。這個問題是透明化的,每一位關心時政新聞的人都能確認的。這也是郭文貴2017年的貢獻,郭文貴揭發了這一點。
郭文貴以身踐行揭發了海外多家新聞媒體和中國最高新聞管理部門之間的關聯性質。例如,吳征和多家境外媒體的關聯性。例如,阿曼達親自斷播美國之音直播採訪。例如,僑報的全部經營和資金背景。
在中國落地,是全部海外媒體的職業夢想和經營夢想。和中宣部建立聯繫管道是幾乎全部新聞媒體人的夢寐以求,不只是可以得到最佳的內幕,還有可能獲得僑報一樣的資金支持。賺錢,也是任何國別差異的共同點。例如,龔女士回去中國談想辦一家電台或新聞媒體。例如,程先生回去要錢想在海外辦一個外宣新聞媒體。例如,何先生賣掉了網站給中共賺到了人生最大一筆金錢。例如,王菊花2022年回國也是要錢在海外辦大外宣。這就是中共宣傳部和統戰部的魅力和能力。金錢和權力在明處和暗處交織影響全球。
紐約時報,確實和中共的最高層有著極其緊密的關聯性質。例如早年揭發溫家寶家族貪腐27億美元,順利的扳倒了溫家寶,連帶了胡錦濤。幫助中共高層派系完成權力更迭。影帝溫家寶,在一系列媒體和媒體人的聯動之下成為文革鬥地主的歷史符號。
十多年過去,讓我們再回眸歷史,當年被污名化的溫家寶、胡錦濤,可能是中國70年歷史中唯一的高峰時刻。雖然他們也有很多問題,若和當下比較已是天地差別。鐵鏈女、胡鑫宇、牛騰宇、唐山女孩,甚至是李佩霞,這些被黑白顛倒的惡性案件會發生在胡溫時期嗎?我覺得不會,胡溫時期做的再爛,至少還有臉面,汶川地震溫家寶確實大手一揮全都丟給了歷史,溫家寶也長時間工作在地震一線,還親自接通了首位進入汶川地震現場的獨立地質學家楊勇的電話。繞過中共的繁雜申報體系,直接詢問來自民間的一線考察者。這一點遠比習近平強大太多了吧。至少能體現出來人性,最後溫家寶因為在汶川地震的眼淚和多難興邦,被扣上了中國影帝的帽子。我認為,即使是一位善良的影帝,遠比一位真實的惡魔更有親近感。而紐約時報是最重要的推手,把中華民族近代少有的良善執政者給摧毀了。
在華語世界裡污名化的影帝,卻在烏克蘭真實上演,全球還有誰在笑話演員烏克蘭總統呢?只有中國人在紐約時報帶領下「絞殺」了中國的「良心影帝」。陷入困境的胡錦濤溫家寶,直到今天在現實的反差下,才有人記得他們的好。但是他們早就被紐約時報給摧毀了。
現在,紐約時報對準了中華民族最善良的社會團體神韻藝術團,實施抹黑和摧毀行動。我不知道紐約時報為什麼這樣做。紐約時報的筆墨著眼點就是一場精心架構的黑白顛倒,這位女記者的用心險惡,不遜於當年掀翻溫家寶。而當年的溫家寶內幕文件絕非是普通人可接觸到的絕密,只有中共的派系高層才能以此角度」爆料」,紐約時報以理中正角度扮演了中共派系打手。配合幾套中宣部組合拳,撂倒溫家寶,連帶了胡錦濤。2023年胡錦濤被架出會場、李克強的死亡,都可以看作當年紐約時報介入中共派系之爭的延續。
現在,紐約時報把假想敵對準了神韻藝術團,我認真細讀了紐約時報撰寫神韻的三篇文章。仔細檢查也沒發現神韻有違法或違反道德的案例,一件都沒有。若存在一件明晰指認,美國司法機關早就介入了。但是這位記者用了半生的吃奶力氣渲染氣氛。勾陷了一個黑白顛倒的事實。
新聞的意義是及時傳播真相,而不是翻弄文字去製造,甚至是扭曲誤導真相。長篇大論的目的是為了思想引導。如果存在真相,表達幾句話或一個直接證據就能講清楚。
這是長時間精心炮製的槍手引導文,把很多日常的情節誇大化。例如我家自己孩子,在舞蹈訓練中磕碰挫傷,我也會初步判斷,程度、藥物、醫院之間的關係。我不是現代醫療迷信者,更崇尚自然療法。必須去醫院我也會慎重選擇去醫院。現代社會的醫療體系本身存在的問題各國都有。病毒和疫苗的關係是是全球超過萬億的資本循環。經歷過核酸疫苗的三年訓練,再沒有獨立思考,那才是紐約時報記者所期待的。
資訊科技的進步,過往的權威正在被其自身的架構說瓦解,紐約時報就是在摧毀自己的過程中。我在紐約時報裡面認識的人不下十位,還有前同事。但是,我和紐約時報的主導思想或期間人士的價值理念差距特別大。在我看來紐約時報太像中國的官媒了,養了太多的閒人。
紐約時報一個正式記者出稿,需要有一群服務人員,見習記者、所謂研究院和編輯。生產力特別落後。
這是網友和我的對話判斷。經過紐約時報報導,我個人認為神韻能打滿分。紐約時報挑剔神韻的各種,即使是被放大鏡放大的別有用心。
放在任何一個人類群體裡,放在任何一個有年輕人聚集的學校里。只能會比神韻多,不會比神韻少。紐約時報的內部也不會少這類事情。他們記者對我發牢騷的也有這些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