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破壞文明就會挨打!近代中國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於盲目自大,且不思進取

由於沒能力進行根本性的內部變革,中國將不得不被外部勢力推向革命但如果這個解釋是正確的,那就必須假設:未受干擾的中國會無限重複它過去的歷史,固守傳統、一成不變。那麼,19世紀中葉以前,中國內部真的沒有出現自發的轉變嗎?1839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真的是停滯不前的嗎?

 

 

研究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學家,習慣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後的急劇變化和儒家文明的緩慢變化進行比較。所以,我們對抵制歐洲征服的一些更古老文明的看法,因西方全球擴張帶來的新視野而扭曲了。在這些古老文明中,最頑強的莫過於中華帝國。因為這個國家對自身文化太過驕傲,所以其子孫似乎無法迅速認識到改變的必要性,以應對歐洲的挑戰。就這條常見的歷史觀點來看,一個如此輝煌而厚重的文明,的確無法承受任何會打亂其根基的事件,否則,整座"文明大廈"就會崩塌。既然漸進的改革無法進行,橫掃一切的革命就勢在必行。因此,中華帝國滅亡的原因,由於沒能力進行根本性的內部變革,中國將不得不被外部勢力推向革命但如果這個解釋是正確的,那就必須假設:未受干擾的中國會無限重複它過去的歷史,固守傳統、一成不變。那麼,19世紀中葉以前,中國內部真的沒有出現自發的轉變嗎?1839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真的是停滯不前的嗎?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史家一直對內部的變化特別敏感,因為按照他們對歷史的劃分,近現代史始於鴉片戰爭。

假如我們以一場外國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為分割點,來劃分我們的歷史,那我們不就變成外因論者了嗎?對此,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外國資本侵入中國,促使中國發生了內部變革。這就是說中國社會內部本已具備出現變革的先決條件。這個先決條件就是中國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取得的高度發展。

我的研究並非為了尋找現代化的先決條件,但我的確試圖分離出中國在歐洲帝國主義狂潮到來前,出現社會變遷的內在根源

近代以前的中國王朝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六個主要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從青銅時代到出現先進煉鐵技術為止。在此期間,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發展出文字、成熟的官僚體系和偉大的儒家經典。

第二個時期(或稱"早期帝國時期")約為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世紀,即秦朝的中央集權統治時期和漢朝統治時期。漢朝征服了中亞部分地區,創製法典、設立太學、擴大並整飭官僚系統、獨尊儒術並將其定為國家教義。漢朝滅亡後,中央政府分裂。

第三個時期開始,時間是從3世紀到6世紀,這期間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王國,有些由異族所建,統治著帝國的部分地區。氏族武力橫行,哲學家們拋棄儒家思想,選擇了形上學的道家思想。此外,佛寺遍及全國各地。

第四個時期,約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的帝國中期,中國再次實現政治統一。在唐宋的輝煌時代,中國傳統詩歌和繪畫空前繁榮,家思想也強力復興。武人勢力受到抑制,文官管理著這個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文明國家。

第五個階段自宋室南渡起,至14世紀止。一系列外族政權控制華北,最後,元朝消滅宋朝,統治整個帝國。

14世紀,明將蒙古人趕出中原。近代以前的中國最後一段偉大時期,由此展開。在此期間,明清兩朝都復興了儒家思想,並征服整個中亞,成為大多數東亞國家眼中高度文化和文明的象徵。

此時,中國社會由士紳統治。士紳包括在正式官僚系統中任職計程車大夫精英,以及非正式地管理鄉村事務的地方名流。他們之下是農民階層。農民階層不僅人數最多,還是帝國的經濟基礎。他們的辛勤勞作加上新作物的引進,帶來了糧食產量的增加,進而導致15到19世紀間中國人口增長了三倍多。帝國晚期其他大部分根本的社會變遷,都是由人口急劇增長引發的,比如:農民社會和經濟地位的變化、士紳階層的擴大和經濟的商業化。

上述這些變化共同構成了一種範圍廣泛且頗具活力的內在發展,而這種內在發展,又極大地影響了19世紀中國與西方、日本的鬥爭結果。中國確實對歐洲的挑戰做出了應對,但其對這一外界刺激的反應,極大地改變了已經開始獨立演變的社會內部力量。隨著過去的權貴讓位於新興的階層,相互適應變成相互衝突,帝國的政治中心開始土崩瓦解。1912年,最後一個王朝覆滅,君主制和傳統文化也隨之消散。這個國家雖然經受住了文化崩潰,卻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儘管最終會出現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其試圖創建新政體的革命鬥爭,卻持續至今。

——選擇魏斐德《中國帝國的衰落》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選自魏斐德《中國帝國的衰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828/209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