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知否大叔:真有人信? 女司機跑車月入7萬、送外賣賺200萬

這兩天,熱搜上的一則報導看得我想笑。

說是35歲的女貨車司機付女士,講述自己跑車送貨月入六七萬的故事。

28歲那年,為了謀生,她考了B2駕照,從此開啟了開掛人生。

1200多公里,17個小時跟老公換著開,4小時換一次班。

淡季能夠月入兩三萬,旺季能夠月入六七萬。

這一開,就是7年。

這些年間,付女士和丈夫還生了三個孩子,通過打拼落得了兩輛貨車外加一棟別墅,妥妥的人生贏家。

多勵志的新聞啊!

你看,這不是在給這屆迷茫的大學生指明方向嗎?

你還在擔心找不到工作?

別慌,現在不但可以擺地攤了,還可以開貨車啊!

按照以往的慣例,這樣的模範標杆應當受到大家的稱讚,只是沒想到,網友對這樣的「正能量」不買帳了。

評論區下方一片嘲諷聲:

「在大城市開個貨車,累到死也就一萬左右。」

「6萬,一個月30天不休息,一天也得2000.一天一趟裝貨卸貨不要時間?」

「一會兒讓去扛水泥,一會兒讓你跑外賣,一會兒讓去開大車。」

「到了自媒體,幹啥都是高收入。」

還有網友一言道出真相:「這是當網紅來的收入。」

咱就是說,開貨車真這麼賺錢嗎?

隔行如隔山,咱不敢亂講,有沒有司機大哥評論區科普一下?

我了解到的可是車多貨少競價低,超載、疲勞駕駛風險大啊。

司機們賺錢哪那麼容易。

再者,視頻中那位付女士的一身裝扮,與其說是開貨車的,倒不如說是個帶貨的,貨車怕只是道具吧?

這年頭,錢不好賺,網友也真的沒那麼好忽悠了。

發現了一個現象。

自從孔乙己文學的風颳過之後,一些媒體總喜歡抓住一個成功點猛吹。

而且這些成功點,往往都很樸實無華。

就好比昨天掛在熱榜上的一條新聞:

「一大叔欠債200萬,在上海送外賣還清。」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虎軀一震。

相信很多人跟我念頭一樣:

這年頭,送外賣都能發家致富了?

評論區里,大家一水的質疑:

點進去一看,才發現這位外賣小哥可不簡單。

他早年是學藝術的,當時談了一段戀愛,沒過多久女朋友跟人跑了。

鬱郁之下,去了北京做生意。

結果開公司的第一年,就買了寶馬

後來投資失敗,欠下巨額債務。

不得已之下,他決定送外賣還債。

在這個過程中,這位小哥也不忘最初的音樂夢想。

邊跑外賣邊追夢,曾與郎朗同台PK過鋼琴,也上春晚唱過歌。

如今的他,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圓了舞台夢。

學過藝術還開過公司,就問普通人會有這麼豐富的人生經歷嗎?

然而這些媒體,總愛把個別當全部,拿特例當常態,拿結果當過程。

在他們的宣傳下,這個世界遍地都是黃金,只看你敢不敢干。

不信?請看VCR:

河南鄭州,有一95後小伙洗鞋月入4萬。

不要太懷疑新聞的真實性,因為這是官方發布的新聞。

可當你點進去一看,就會發現這是妥妥的標題黨。

他不是專業洗鞋月入4萬,而是開了家洗鞋店才月入4萬的。

還有武漢90後會計轉行做家政,月入4萬。

幹家政的和請家政的都沉默了。

辛辛苦苦幹十幾年都沒有月入4w,結果人家一轉行就做到了,這讓他們情何以堪啊。

類似新聞網上簡直不要太多:

「95後夫妻擺攤,日入9000元」

「95後211畢業女大學生在鄭州收破爛,月入過萬」

「女子回家過年無聊擺攤賣雞爪日賺2000元」

「一年輕小伙賣壁紙輕鬆月入10萬」

「北大畢業女生擺攤賣手串月入5萬」

「海歸賣燒麥一年2億」

「北大保全辭職開網店年銷破3000萬…」

最離譜的,當屬去年的那條「00後男孩開貨車5年收入超百萬,晝伏夜出工作撐起一個家」。

貨車駕駛證,要滿21歲才能辦理。

00年出生,開了五年大貨車,請問多大年齡辦的大貨車駕駛證?

弘揚正能量沒有問題,但也要考慮一下現實和困難。

雞湯喝多了,是會毒死人的。

前些年,經濟發展大踏步,用這種毒雞湯激勵年輕人還能有效果。

如今經濟倒行逆施,大環境差到了谷底,還來灌輸這種標杆思維,不噴你噴誰?

更何況,這些所謂的標杆甚至都是偽造的?

某乎上有一個話題:

為什麼感覺中國人月薪過萬很普遍了?

別說是月入過萬了,在某乎某書上面,人均年入百萬也是很常見。

但在現實生活中,早上去超市買麵包和牛奶,超市營業員會跟你吹他們月薪過萬嗎?

去坐地鐵,地鐵工作人員會吹自己月薪過萬嗎?

走到公司,保潔阿姨會跟你吹自己月薪過萬嗎?

中午去麵館,除了老闆,你覺得麵館還有人能月薪過萬嗎?

說點可笑的,就目前的大環境,最窮的那個人就是老闆!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一天中遇到那麼多人,有幾個月入過萬的?

為什麼網際網路越普及,就會有種到處都是成功人士的錯覺?

因為掌握社交媒體話語權的人確實大多月薪過萬,但絕大多數如你我這樣平庸的普通人其實都是觀眾,都在沉默。

可那些少數群體卻給我們造成了世界都這樣的錯覺。

再加上各大媒體為了樹立標杆榜樣,總愛找一些底層艱苦工作但卻收入逆天的例子大肆報導,給我們打雞血,讓很多人以為別人好像都過得挺不錯,只有自己才是廢物。

可你不知道的是,那些例子只是倖存者偏差罷了。

話題下方,有一個最高贊的回答:

「其實,人和社會都沒變,只是發聲群體變了。

月薪1萬+的那群人,他們是這個社會的5%,但卻掌握著社會95%以上的話語權。這5%的人頻發聲、抱怨,讓大家產生一種錯覺:月薪1萬+的人遍地跑。」

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這樣一條數據:

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有5.6億人。

二手市場裡200元的電視機、購物只能拼多多、家中掉皮也不捨得換的舊沙發…

這才是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現狀。

網際網路時代,各種信息狂轟濫炸。

繁華景象、奢靡生活,通過各種埠撲面而來,讓我們錯誤地認為:

月薪過萬是當代打工人的真實現狀。

任何一個行業,但凡做到頂尖的5%,月入過萬都不是問題。

但平凡生活,才是每一個普通人的常態。

其實,官媒的用意我們是能夠理解的。

大環境不好,就業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鼓勵大家放下身段,也是情有可原。

可捫心自問,如果有希望,哪個大學生願意撿破爛,在大街上賣大蔥?

不是歧視撿破爛,也不是歧視賣大蔥,而是我們撿破爛賣大蔥的父母,勤勤懇懇幾十年,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夠走出去,不要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嗎?

為學歷付出這麼多年,結果上完大學後還是要脫下象徵著讀書人的長衫,難道不覺得這很殘忍嗎?

問題真的出在年輕人自己身上嗎?

最重要的是,這些報導不會告訴年輕人,擺地攤、開貨車和送外賣能夠年入百萬根本就不可能複製。

更令人感到無奈的是,這些看似正能量的報導,還會把當下大環境就業難的原因歸根於年輕人不努力上面。

人家開貨車,月入六七萬還買大別墅,怎麼你就連餬口還困難呢?

真是殺人誅心啊。

那個「死在出租屋的外地女孩」,也許就是陷入了這樣的思維:

為什麼別人都能考上公務員,只有我考不上?

是我不夠努力,還是我不夠優秀?

不是這樣的。

這個社會,不是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要活得清醒一點。

網上人均年薪百萬,人均博士生,人均房車存款豐衣足食,誰看誰不焦慮?

但你要記住,網上的很多東西都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狼狽的一面才不會讓你看到。

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不要過度沉迷於網絡世界,不要讓網際網路成為衡量自己生活幸福與否的尺度。

當你感嘆自己沒有什麼的時候,不妨低頭看看自己已經擁有了什麼,你會變得很幸福。共勉。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知否大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828/209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