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懷廷(Stephen Whiting)本周在出席活動時表示,希望下一次中國發射火箭並留下壽命較長的太空碎片時,北京能給華盛頓提個醒,而不是讓美國自己去發現軌道上的新情形。懷廷周三在科羅拉多州彼得森空軍基地舉行的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活動上發言時,提到了最近發生的兩起涉及中國太空碎片的事件,認為這兩起事件值得關注,並應在今後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
懷廷談到,「我們剛剛目睹了他們發射他們版本的『太陽星座』——(用)長征六甲(運載火箭)——在軌道上留下了300多塊碎片。不到兩年前,他們發射了另一枚火箭,在軌道上留下了500多塊長壽命碎片……我希望下次再有這樣的火箭,留下大量碎片時,不是我們的傳感器首先發現,而是我們通過溝通來幫助我們了解這一點,就像我們與其他人溝通一樣」。
最近一次涉及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的事件發生在本月早些時候,當時該運載火箭運載了計劃中與馬斯克的「星鏈」競爭的通信衛星群的首批18顆衛星。幾天後,這枚火箭在低地球軌道上解體,碎片四散,引起了專家們的擔憂。一家私營太空跟蹤公司報告說,火箭解體可能產生了900多塊碎片。
懷廷指出,這些碎片來自衛星釋放後的火箭末級,表明這次任務「總體上是成功的」。不過,更高的高度意味著碎片在軌道上停留的時間會更長。懷廷補充說,「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這種碎片」。
在低於600公里的軌道上,碎片通常會在幾年內重新進入地球,而在800公里的軌道上,碎片可能需要幾個世紀的時間才能衰變。隨著低地球軌道上的衛星越來越多,加上發射不慎造成的長壽命碎片,發生碰撞的機率不斷攀升。
懷廷表示:「幾十年來,美國一直非常關注太空領域,我們已經向全世界免費提供了我們所擁有的絕大部分跟蹤數據。每天,我們都會針對所有碎片篩查每一顆現役衛星,並向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所有人發出通知……因為我們不希望衛星撞上碎片,產生更多的碎片」。
2021年11月,俄羅斯進行了一次反衛星飛彈試驗,在低地球軌道上產生了大量碎片,對國際太空站構成了威脅,促使機組人員採取了預防措施。此外,莫斯科近年來還經歷了一系列太空飛行器冷卻劑泄漏事件。雖然目前還沒有與俄羅斯就太空開發問題進行會談的計劃,但人們對與中方就該領域警告問題進行更積極的溝通寄予厚望。
懷廷指出,「我們向中方提供了這些通知,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他們幾次向我們反饋了通知,我認為這是積極的。我們沒有計劃與俄羅斯進行任何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