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現在的醫生 不敢、不想、不願去開進口原研藥

「就為了那幾十塊錢的差價,就讓我寶貝兒子被病痛多折磨2天,承受病情惡化的風險?!

再不給我孩子用好藥,老子跟你們拼了!」

生病了,尤其是肺炎這種,去醫院只能開國產藥,卻不能開進口藥,這是一個什麼道理?

9月4日,《經濟觀察報》提到了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父親的孩子因支原體肺炎,在浙江某醫院就診。

在治療的藥物中,這家醫院只能給患兒使用一款國產阿奇黴素,而非進口的原研藥。

可這個孩子打了兩天點滴後,依然高燒不退,直到轉去另一家醫院,換成注射進口原研藥——輝瑞的希舒美後。

病好了!

這位父親開始質問:

為什麼以前能用的進口藥,現在突然消失了?

對於兒童而言,肺炎不是個小病,如此漫長的折騰,這位父親肯定急壞了。

那麼,進口藥去哪了呢?

進口的注射用阿奇黴素去哪了?

說白了,是醫院主動下架了,而且還是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大規模下架進口藥的原因,也很現實——醫藥採集之下,醫院為了節約成本,往往會一刀切地只採購集采中選藥品。

而大量比較有效的進口藥,因為報價過高,即便進了醫院,但因為沒入採集,醫院也不想開給患者。

這裡我們不能斷言,國產仿製藥作用一定比原研進口藥小,更不能斷言國產仿製藥沒效果。

但問題是,為什麼不能主動告訴患者區別所在,為什麼不能給到兩種選擇呢?

這裡面就有一個陰暗面在了。

從醫保局的初衷看,醫保採集,是為了幫患者省錢。

但在具體設置中,出現了一些僵硬的條件,比如:

在一年周期內,參與集采的醫院必須先完成集采中選品種的用量(醫院自主申報),然後才能用集采落選品種。

在這樣的附加政策下,有的醫院為完成醫保考核指標,乾脆「一刀切」地只採購集采中選藥品,完全不採購落選藥品。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醫院有了更多結餘留用資金,到時候也可以發獎金。

另一方面,省事表忠心,利於行政崗。

一些醫院還會要求醫生使用進口原研藥時,要先層層審批,故意為醫生使用藥物築造壁壘。

讓醫生不敢、不想、不願去開進口原研藥。

另一方面,一些進口原研藥進入醫保也很難,因為不少原研藥利潤本就不是很高,而醫保又喜歡把價格折扣搞得很低的藥。

這就相當利多仿製藥了,因為仿製藥不僅能做到高折扣(本來成本就低)。

審批上市流程也短——原研藥要雙盲三期臨床試驗,確定藥物療效顯著,不良反應低很少,才能拿到批文,一般情況需要好幾年。

仿製藥呢,拿到「一致性評價」就行,而且是中字頭的,自己人,好說話。

當然,這還不是醫保採集的最大「不良反應」。

目前弊端正逐漸顯露的問題是這樣:

那些進了醫保採集的廠商,藥品質量越來越差,醫療器械質量越來越不能看!

原因很簡單,我進「編制」了,不愁銷路了,干好干差都不都影響訂單了,這時候不偷工減料,更待何時?

就拿700元的心臟支架來說。

本來的敘事是:從原先的1.3萬元陡降至700元,極大地減輕了患者負擔,也讓心臟支架從雲端落入尋常百姓家。

但現在實際情況是,這700多的東西,很多患者都不敢用了——不是嫌便宜,是真覺得不耐用,寧願多花錢裝更好的。

我好幾個在醫院的醫生朋友都吐槽,個別進了醫保的藥企,簡直是就利慾薰心,罔顧生命。

價格是打下來了,賣的東西呢,開始和某知名低價電商里的東西一樣了。

醫藥問題不是用蘋果還是用華為的問題,是關乎健康,關乎生命的問題。

國家通過藥品集采來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是好事。

但好事也要更加人性化,給患者多一個選擇的可能,給市場多一份糾錯的能力。

如此,才能切實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木蹊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906/209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