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韓日世界盃,仗著東亞鄰國日本和韓國是東道主少了兩位強勁對手,中國男足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進入FIFA世界盃決賽圈。
但在韓日世界盃上,國足除了踢中一次門柱之外,一球未進。
當時有球迷調侃:丟人丟到了世界,感覺國足就是去東亞鄰國開了個國際玩笑。
但二十幾年過去了,現在回頭看或許你會發現,那屆球員或許是近二十年來國足最強的一批球員。
孫繼海、范志毅、邵佳一、楊晨、于根偉……近一二十年間都沒有再出現能夠和他們比肩的球員湧現出來。
所以,國足磕磕絆絆進了18強賽,先是被日本隊7:0橫掃,繼而在家門口在多一人的情況下被沙特隊絕殺,也不足為奇。
畢竟無論戰術、競技水平和精神屬性層面,在國足身上都看不到一絲獲勝的希望。
見證國家隊在主場輸球的球迷,賽後高喊「伊萬下課」!這只是球迷壓抑心情的宣洩,明眼人都清楚,中國足球環境的現狀,這壓根就不是換教練就能解決的問題。
里皮來過,結果又能怎樣呢。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教練所能改變的。
說到底,就是土壤問題,生態問題,體系問題。
在此前的文章中,曾提到過一組數據,這數據是當時還未進去的原足協大領導親自透露的:中超俱樂部的平均投入,是日本J聯賽的三倍多,韓國K聯賽的十倍多。
再看看球員工資,平均是日本J聯賽的5.8倍,韓國K聯賽的11.67倍。
但是從成績來看,明顯是「拿錢不幹活」。
中國男足各級國家隊,已經十幾二十年沒有進入到各級世界大賽了。
有球迷曾戲謔道,對於國足用三句話來說:「中國男子足球」,前面兩個字侮辱了這個偉大的國家,中間兩個字侮辱了這個性別,後面兩個字侮辱了這項運動。
別說衝出亞洲,現在在亞洲範圍內都已徹底淪為魚腩球隊,甚至見了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都得繞著走。
如此羸弱,歸根到底是中國的足球生態系統,完全被一干人搞亂套了。
看看過去那幾年,大搞特稿的「金元足球」,撒錢拿了幾個亞冠後,只留下一地雞毛。
估計很多資深球迷還有印象,某著名足球評論員在一次直播時爆料:「你們知道嗎?曾經,想進國家隊,有人可以直接明碼實價!甚至給你一張銀行卡,想出場是吧,來,往裡打錢,想出幾場給幾場的錢!」
國足如此黑,足球風氣如此,青訓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此前,一位足球圈人士曾爆料,當初「金元足球」時代,北方某個有頂級聯賽俱樂部的城市,僅是青訓足校就有十來家,但是不到十年時間幾乎都黃了。
主要原因就是:不職業。
小球員想進隊要交錢,想上場得交錢,想進更高級別的梯隊更要交錢。
更有甚者,據說某個由聯賽球員開設的足校,不僅收費還要小球員媽媽陪睡!
不僅如此,還有人在網上拿身邊的人舉例:「我弟弟,在某中超球隊預備隊踢球,教練直接明碼要價,想上場就要多少多少錢,你要想在一線隊踢上球,花得更多!」
對於中國足球的現狀,記者趙宇的評價很是中肯:
「在這樣一個糟透了的足球體系之中,總有環環相扣的利益,總有撇不開的人情世故。欲望與金錢綁定在一起,再加上不健全的體系,不職業的做事方式,烏煙瘴氣的環境,不出問題才怪。都說假賭黑在任何足球環境中都存在,哪怕歐洲五大聯賽。但如此大規模的情況,恐怕也不多見。或許我們不能把中國足球成績糟糕的原因歸結於此,可它恰恰是在用一個又一個的實際例子告訴我們:這樣的中國足球,是沒有希望的。」
問題在根兒上,問題在「上樑」,競技體育講的是職業,是專業,不能只講政治正確。
我們只思考一點,作為奧運金牌大戶,作為體育大國,可是我們在國際範圍內有影響力的運動員,無非也就姚明、李娜等幾人。
他們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除了自身天賦與努力之外,還在於後期的「徹底職業化」。
姚明進入了生態體系完整的NBA聯盟,李娜則單飛出去打上了職業賽。
說回足球,又是整治,又是2035目標,但根本問題在於,在「搶救中國足球」的過程中,既然電擊、除顫、人工呼吸等手段都用上了,為何就是不嘗試徹底鬆開掐著脖子的手?
徹底職業化、聯盟化,去掉行政干預,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中國足球或許還能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