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火箭軍今天(9月25日)首次向太平洋進行了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試驗。
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對《大紀元》表示,這次發射的時機耐人尋味。就在中共南部戰區司令吳亞男上將參加了美國夏威夷的印太國防軍司令會議後,中共火箭軍便進行了這次試射。余宗基認為,這體現了中共的兩手策略,一方面通過與美國溝通降低衝突風險,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對戰爭的準備。
駐新加坡的國防分析師亞歷山大‧尼爾(Alexander Neill)告訴路透社,儘管飛彈測試的細節不完全清楚,但考慮到近期火箭軍的腐敗醜聞,中共這次發射顯然意在向外界表明其戰略威懾能力仍然有效。此前火箭軍及中共國防工業的腐敗問題已被廣泛報導,特別是飛彈系統的可靠性問題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尼爾認為,儘管中共希望藉此展示其威懾力,但腐敗問題仍然是難以迴避的。余宗基也指出,中共希望通過這次發射告訴外界,火箭軍依然具備實戰能力。
同時,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專家安基特‧潘達(Ankit Panda)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評論說,中共將這次測試描述為「年度例行」令人意外,因為中共並不定期進行此類測試。
前五角大樓官員、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高級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也表示,此次發射是在聯合國大會期間進行,明顯是向包括美國、日本、菲律賓和台灣在內的國家發出強烈的威懾信號,意圖通過武力展示恐嚇這些國家。
儘管中共企圖通過威嚇展示力量,余宗基認為,這種做法只會促使周邊國家如日本、菲律賓、越南和印度加速尋求共同的防禦機制,進而推動類似「小北約」這樣的防衛合作在亞洲成形。
根據五角大樓2022年發布的報告,中共目前的核武庫擁有超過500枚可操作的核彈頭,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1,000枚。儘管如此,這一數量仍遠遠低於美國現有的5,000多枚核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