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開悟的中年人,沒情緒

我現在的人生里沒有所謂的情緒,只有發生了什麼問題,和怎麼解決問題。

曾看過一部叫做《秋田》的電影,英文名字叫「The Fall」。

它把人生分為四個季節,而中年,是秋。

秋,是內斂的、安靜的、收穫的。

中年的我們也是如此,不再咋咋呼呼,來到了人生最成熟的時刻,悟透了該如何過好一生。

01

悟透了家庭:藏好情緒,扛起一個家。

電影《馬利和我》中,有一個經典畫面。

男主剛有了第一個孩子,妻子辭職成了家庭主婦。

他們搬了新家,自己也向單位提出升職加薪的請求,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美好。

可當男主下班回家,車停在樓下時,卻在車裡沉默著坐了很久。

但下車的那一瞬間,他會換一張臉,重新成為那一個無所不能的父親,成為那一個可以依靠的丈夫。

這就是中年人的擔當:世界傾盆大雨,也要不動聲色地一肩扛之。

你永遠無法得知,那個從容不迫的中年人,背後遭遇了多少危機,承受了多少壓力。

作家殘雪回憶過他的父親。

在那段最困難的時期,母親下放衡山勞動改造三年,後來在資料室打雜,父親被貶到湖南師範學院圖書館看守周圍的柑橘園。

那時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日子拮据,吃穿用度,都需要犯愁。

但父親從不在家人面前愁眉苦臉,他和外婆帶領全家在屋前屋後開墾了好多塊菜地,每天都要去伺弄。

即使那些蔬菜因為缺肥長勢一點都不好,父親也不抱怨。

後來,外婆患水腫病去世,幾個剛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弟妹都得了肺結核,母親則是嚴重的肝炎和腎盂腎炎。

一家子陷入「內憂外患」中,但父親從沒沮喪過,有時忙完一切後,仍有閒情逸緻坐在書桌前,借著舊檯燈讀書。

我看到這一幕時,對殘雪的父親心生敬意。

每個人的中年都是一場兵荒馬亂,放不下老,惦記著小。

想顧好家的我們,沒時間痛哭,因為還要跟生活交手;不能脆弱,因為周圍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

人到中年,終究要學會默默地自愈。

02

悟透了工作:把情緒置後,把工作置頂。

有一次,想起羅振宇的一個採訪。

當被主持人問及:「你有什麼難過,或者不好接受的事嗎?」

羅振宇笑著回答說:「我現在的人生里沒有所謂的情緒,只有發生了什麼問題,和怎麼解決問題。」

這一度也成為我的工作信條。

以前年輕時,受不得一點委屈,忍不了一點破事,多的是怒氣和牢騷。

現在呢,事歸事,人歸人,把工作置頂,把情緒置後。

我想這是人到中年的醒悟:工作是要成長的,用來養家餬口的,不是跟爛人爛事較勁的。

工作,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它不負責給你激情,也不負責給你樂趣,如果過度索取情緒價值,只會內心失衡,陷入嚴重的內耗中。

中村恆子是一名心理治療師,她每天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恆子開解大家:工作的本質就是為了活著,讓生活變得更好點而已。

一個成熟的中年人,想明白了為什麼要工作,就會多一份自洽,少一份情緒。

他們認認真真打工,不在破事中消耗自己,只求工作能讓自己、讓生活更上一層樓。

03

悟透了人生:接受平凡,認真活好一生。

黃小山在《超級演說家》裡說:

「年輕的時候,我想改變整個世界。當人到中年,我發現沒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我只好向自己妥協。」

年少時,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有所求就有所成。

但經歷的事多了,看清了人生走向,明白了能力上限。

一個中年人若是悟不透這一點,只會徒增煩惱與痛苦。

作家連岳有位讀者,說自己多年來一直從事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

在工地上做過工,當過廠子裡的保管員,做過工程公司的採購員。

如今年過四十,依舊不上不下,前途渺茫。

讀者為此陷入了抑鬱,他憎惡自己平庸,內疚沒給妻兒更好的生活。

但連岳卻為這個故事,做出了不一樣的解讀。

他說,像你一樣按部就班、踏實生活,也是人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能量很大,輕鬆完成人生任務,的確令人羨慕;但許多能量不大的人,艱難困苦地完成人生任務,才更令人感動。」

一個人是飛黃騰達,還是小富即安,各有各的因緣際遇,各有各的本領。

但無論是哪一種,只要安於所居、樂於家庭,就是一種美滿。

認識一位前輩,他在原先單位已經待了好幾年。

有一天,有朋友想去菲律賓倒賣二手服裝,約他合夥大幹一場。

那時鎮裡一些人都會下東南亞闖蕩,做五金生意,承包工程不一而足,有幾個真賺了盆滿缽滿。

這位前輩略微考慮了一番,還是拒絕了,朋友就去單幹了。

幾年後,朋友混得風生水起,衣錦還鄉,一時風光無兩。

前輩的生活一成不變,拿著幾千的工資,操持著家裡的里里外外,周圍的人紛紛為他當初的決定感到可惜。

前輩卻笑著說:「我不是做生意的那塊料。如果二十歲出頭,不管成不成都會去折騰下,現在都四十多歲了,該走哪條道,我心裡門兒清。現在這種生活挺好的。」

平凡,是大多數人的宿命,沒必要苛責自己,也無需為此傷春悲秋。

做一個普通人,顧好家,養好娃,干好活,也許不能體驗到一番波瀾壯闊,卻能享受一種歲月靜好。

心安理得地接納平凡,不是中年人認命了,而是中年人悟了、懂了。

我經常感慨,中年人的生活就像一場泅渡。

一邊心中裝滿對家庭、對工作的憂慮,一邊奮力撲騰著討生活,真是太苦、太累了。

賈樟柯說過的一番話治癒了我:

「我從來沒有恐慌過,我的奶媽,靠擺一個茶水攤可以養活一家人,我覺得沒有什麼生活是我不能過的。」

我一下子釋然了。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其實就看我們中年人是要選擇前者,還是選擇後者。

責任編輯: 趙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927/210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