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她拒絕參加「開國大典」:改朝換代見多了

「林醫生,您不是受邀參加開國大典嗎?怎麼還在醫院呢?」

她卻淡定回答:「哦,今天我值班。」

「多可惜呀!您應該去見證這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她卻笑笑說:「改朝換代的事我見多了,我是醫生,熱鬧的事與我無緣。」

1949年10月1日,北京城萬人空巷,人們紛紛湧上街頭慶祝。

早就收到開國慶典大紅燙金請柬的她,卻一如往常來到醫院查病房、看門診、值班。

這位敬業愛崗的醫者叫林巧稚。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廈門鼓浪嶼,父親是一位中學老師,母親的早逝讓她立下了學醫的決心。

1921年她參加協和醫學院考試,突然考場中一位女生中暑暈倒。

其他考生看了看暈倒的女生,又埋頭做起試卷,畢竟考試時間不等人。

林巧稚卻毫不猶豫連忙放下筆前去施救,因此錯過了她最有把握的英語考試。

可她一點也不後悔,「我考醫學院不就是為了治病救人嗎?如果連身邊的病人都視而不見,又怎能做好一名醫生呢?」

本以為肯定落榜,她也做好了明年再考的心理準備,沒想到一個月後,她卻意外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在老師們的眼裡,她交上了一份更出色的答卷,因此被破格錄取。

然而考驗才真正開始。

協和醫學院考試極嚴。75分才算極格,一門主課不及格,留級;兩門主課不及格,淘汰。

剛開始林巧稚也很吃力,但她憑著努力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不僅以最好畢業成績拿到博士學位,還拿到了每年只授一人且是協和史上首位女性獲得的「文海獎」。

在眾多科室中,林巧稚卻選擇了不起眼的婦產科,並且為此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協和規定,聘任期間不能結婚、懷孕、生育,否則自動解除聘約。

她照單全收,她的想法很樸素,目睹了太多不幸死於分娩的產婦和嬰兒。

作為一個女人,她只想拯救更多的母親和孩子,她將全部精力都撲在了工作上。

1941年,由於日軍進駐,協和被迫關門。林巧稚找個胡同開起診所,對窮苦人家,她不但免費,有時還要倒貼送錢。

直到1948年,協和醫院復院後,她才關了診所回協合擔任婦產科主任。

她的同學,為蔣介石效力的醫生寫信勸她時局難料,請她來南京卻被她拒絕。

林巧稚收到開國大典邀請函,但她也放棄了,理由很簡單:「那天我出門診,病人需要我。」

林巧稚有個習慣,每天臨睡前要把電話移到床頭柜上,以便隨時接聽醫院的來電。

遇到緊急情況,她總是披衣而起,飛奔醫院。

一天夜裡,她被電話叫醒,趕往值班室時,一對夫婦便要撲通跪地:「林醫,救救我們啊!」

林巧稚急忙扶住他們,好生安慰。

原來這對夫婦已連續生了四胎,可每胎生出來皮膚都發黃,不久後便夭折了。

林巧稚初步判斷可能是,由於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新生兒血型不合溶血症」,當時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治療辦法。

望著這對夫婦懇切的眼神,醫者仁心的林巧稚決心要攻克這個難題。

她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將所有的時間投入到這個問題的研究中,一分鐘恨不得掰成兩分鐘用。

如廁時也爭分奪秒看書,經常學習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她真的攻克這個世界性難題。

1983年4月一個尋常的清晨,林巧稚突然大喊:「快拿產鉗來!」

旁邊的醫生聽到後卻淚流滿面。

這是82歲高齡的林巧稚昏迷時的囈語,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

「一晚上接生了3個胖娃娃,真好......」

根據她的遺囑,3萬元積蓄全部捐出。這是她一分一角省下來的,衣服領口、袖子磨破了都捨不得丟,床單褪色破舊也捨不得換。

林巧稚兢兢業業50餘載,親手迎接了5萬多個新生命,」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她親手接生的。

她一生未婚未育,卻被尊稱為「萬嬰之母」。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場所便是病房,存在的價值就是醫治病人」。

這句話成為她的墓志銘!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阡陌文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009/211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