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撒母耳
(2024年4月,中國青島,一艘中國驅逐艦上站崗計程車兵。Florence Lo/ Reuters)
美國兩黨日益達成共識,認為美國需要採取更多措施遏制中共國,在此背景下,華盛頓的大部分政策辯論都集中在中國的經濟和技術影響力上。現在,鑑於中國的經濟問題——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政府債務增加、社會老齡化以及經濟增長低於預期——一些學者和決策者希望中共政府將被迫限制國防開支。還有一些人甚至認為中共軍隊被高估了,認為它不會在短期內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
但是,這些評估並沒有認識到中國國防工業基礎的增長程度。儘管中國目前面臨經濟挑戰,但其國防開支卻在飆升,國防工業已進入戰時狀態。事實上,中共國正在快速研發和生產武器系統,旨在威懾美國,如果威懾失敗,則要在大國戰爭中取得勝利。在大規模生產武器的能力方面,中國已經趕上了美國。在某些領域,中國現在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已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其產能大約是美國的230倍。2021年至2024年初,中國國防工業基地生產了400多架現代化戰鬥機和20艘大型軍艦,核彈頭庫存量翻了一番,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庫存量也翻了一番多,還研製出了新型隱形轟炸機。同期,中國的衛星發射數量增加了50%。現在,中國獲取武器系統的速度是美國的五到六倍。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上將(John Aquilino)將這種軍事擴張描述為「二戰以來最廣泛、最迅速的武裝集結」。
中國現在是軍事大國,而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卻跟不上。當軸心國在歐洲和亞洲大舉進攻時,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動員了這個基地,稱其為「民主的武庫」。今天,美國也有必要做出類似的努力。美國的國防生產已經萎縮,國防系統缺乏能力和靈活性,無法讓美軍威懾中國,也無法在衝突爆發時打贏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持久戰或亞歐兩線作戰。華盛頓必須解決關鍵的瓶頸問題,如果想跟上步伐,就必須快速行動。簡而言之,美國要想成功組建新的民主武庫,就必須在軍事準備方面投入更多的關注和資源。
迅速的武裝集結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表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是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全面復興」的核心。這一進程的一個關鍵部分是建立國防工業基地,生產軍隊所需的硬體(如艦船、飛機、坦克和飛彈)和軟體(如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的技術與系統)。在過去10年中,中國生產的水面和水下艦艇、飛機、防空系統、飛彈、陸地系統、太空飛行器和網絡武器已使中國成為美國的有力競爭者。
推動這一生產的是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它們負責開發和製造中國的武器系統。如今,在全球國防和非國防總收入排名前10的公司中,有四家是中國的,其中包括兩家最大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和中國船舶集團(China State Shipbuilding)。這與10年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沒有一家中國公司進入世界100強防務公司行列。僅從國防收入來看,中國就有5家公司躋身全球前12強,而10年前還是零。現在,中國的國防企業在規模和生產能力上可以與洛克希德-馬丁、RTX(雷神)、波音、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和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等美國巨頭相媲美。
推動中國軍事崛起的不僅僅是國防產量。中共政府還改進了武器系統的研發和採購流程,使中共軍隊能夠在艦載航空、高超音速和推進系統等複雜領域生產先進的平台。除軍事硬體外,中共軍隊還建立了數位化架構,一旦發生戰爭,該架構將幫助軍隊協調其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網絡、情報、監視和偵察網絡,並藉助人工智慧、大數據和其他新興技術部署火力。
中國軍事優勢的最明顯例證就是其海軍力量。憑藉龐大的造船能力,中國海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軍。據美國海軍估計,中國一家造船廠(如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長興島造船廠)的產能就超過了美國所有造船廠的總和。目前,中國的海軍生產涵蓋了從燃氣輪機和柴油發動機到艦載武器、電子系統、潛艇、水面作戰艦艇和無人系統等各個方面。在過去10年中,中國海軍在輕型護衛艦建造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建造了八艘驅逐艦,並完成了山東號和福建號航空母艦的建造。「福建」號航母的設計特點是採用電磁彈射器艦載機發射系統,可進行更全面的空中作戰,使其比中國以前的航母更具作戰能力。它可以部署多達70架飛機,包括戰鬥機和反潛直升機。
中共海軍在多個領域仍落後於美國海軍。中國的艦艇數量多於美國,但規模較小。中國在火力方面處於劣勢,其艦隊可攜帶的飛彈數量約為美國的一半。美國還生產比中國更先進的核動力潛艇。但在持久戰中,中國的造船產量很可能會使其比美國更具優勢,而且這種差距預計還會擴大。中國的商業造船廠不僅使美國的造船廠相形見絀,而且許多造船廠還同時用於軍用和民用建造,這意味著中國可以比美國更容易地提高軍用造船能力。
中國正在迅速生產旨在威懾美國的系統,並在威懾失敗時力圖贏得大國戰爭。
中國的國防工業也在製造先進的飛機。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機隊,包括 F-22和 F-35戰鬥機。但中國正在迎頭趕上。中國最大的軍用飛機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幾乎生產了中國所有的戰鬥機、運輸機和訓練機、轟炸機、偵察機、無人機和直升機。該公司下轄多達86個實驗室和應用研究中心,擁有數百家子公司和100多個海外實體。到2023年,中國公司生產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已遠遠超過2000架,比2017年中國營運的800架增加了一倍多。儘管美國仍然領先,到2023年將營運超過3350架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但中國正在逼近。中國還在加緊生產無人機,並將其用於台灣周邊的演習。中國北方工業集團(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Norinco)最近推出了一種新型神風(kamikaze)無人機,航程124英里,巡航速度每小時90英里。
此外,中國正在對其戰略飛彈武庫進行現代化改造。到2030年,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將從2019年的200枚增加到1000枚以上。生產中國飛彈的兩家主要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在過去幾年中擴建了設施,增聘了工人。隨著產能的提高,中國正在建立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武庫。僅在2021年,中國發射用於試驗和訓練的彈道飛彈數量就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2020年,中國還發射了首枚配備高超音競速滑冰翔飛行器的飛彈——東風-17,該飛彈能夠打擊美國和其他外國在西太平洋的基地和艦隊。與此同時,美國在高超音速飛彈方面卻舉步維艱;其計劃於2024年投入使用的原型機至今仍未問世。
除了這些快速增長的海空能力,中國在太空領域也取得了重大進展。2023年,中國進行了67次航天發射,是中國歷史上單年發射次數最多的一年。中國的運載火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能力、衛星通信、飛彈預警系統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都在不斷提高。中國對抗對手太空能力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包括干擾和定向能系統(directed energy systems)以及反衛星武器。中國最近發射了一顆名為「遙感41號」的新衛星,它可以識別和跟蹤地球表面汽車大小的物體,從而危及美國和盟國在整個印太地區的海陸空資產。
最後,中共陸軍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面部隊。其作戰坦克和火炮數量超過美國陸軍。中國的國防企業幾乎增加了每一類產品的生產:主戰坦克和輕型坦克、裝甲運兵車、突擊車、防空系統和火炮系統。
和平時期的立足點
中國的國防建設對美國以及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韓國和台灣等盟國和夥伴構成了嚴重威脅。中國擁有數千枚飛彈,其中一些可以攻擊美國本土。其他飛彈可打擊美國海外基地,這些基地擁有美國飛機、跑道、艦船、燃料庫、彈藥儲存地、港口、指揮控制設施和其他基礎設施。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威脅著在南海和東海及其他海域活動的美國水面艦艇。談到中國這一系列軍事能力,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 III)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正在為戰爭做準備,特別是與美國的戰爭。」
既然對威脅有如此清晰的評估,美國卻沒有動員自己的國防工業基礎跟上步伐,這令人費解。美國軍方沒有足夠的彈藥和其他裝備來與中國在台灣海峽、南海或東海進行長期戰爭——所有這些地區的領土爭端都可能演變成暴力,涉及中國與美國的夥伴和盟友,如日本、菲律賓和台灣。例如,在模擬台灣海峽衝突的戰爭推演中,美國通常會在第一周內耗盡其遠程反艦飛彈庫存。這些武器在實戰中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以從中國防空系統射程之外打擊中國海軍。特別是在衝突的早期階段,中國的防禦系統很可能會阻止大多數飛機靠近以投擲短程彈藥。
中國國防企業幾乎在所有類別的產量都有所增加。
但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缺乏靈活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無法彌補這一不足和其他不足。美國有一套不合時宜的承包和採購系統,它更適合和平時期的悠閒節奏,而不適合戰時的緊迫性。正如美國國防部2009年的一份研究報告直言不諱地指出:「重大國防項目持續耗時10年或更長時間,交付能力卻低於計劃,成本往往是計劃的兩到三倍。」國防工業供應鏈的脆弱性帶來了另一個問題。美國國防公司生產的關鍵零部件數量有限,如固體火箭發動機、處理器組件、鑄件、鍛件、滾珠軸承、微電子和彈藥尋的器(seekers for munitions)。某些類型的設備,如發動機和發電機,需要較長的交貨期。使問題更加複雜的是,中國主導著全球先進電池供應鏈,並壟斷著國防部門使用的幾類原材料的全球市場,如一些鐵和鐵合金金屬、有色金屬和工業礦物。如果緊張局勢升級或戰爭爆發,中國可能會切斷美國獲得這些材料的渠道,並破壞美國對夜視鏡、坦克和其他國防設備的生產。
最後一個挑戰是勞動力。美國勞動力市場無法提供足夠的具備適當技能的工人來滿足國防生產的需求。這一問題在造船廠尤為突出,因為那裡缺乏工程師、電工、管道工、裝船工和金屬工。2024年,美國海軍宣布其首艘星座級飛彈護衛艦將至少晚一年交付,因為造船公司Fincantieri在其位於威斯康星州的Marinette Marine造船廠缺少包括焊工在內的數百名工人。護衛艦作為保護海上交通線的護航艦,在航母打擊群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由於類似的原因,維吉尼亞級快速攻擊潛艇Block V型的建造至少比原定計劃晚了兩年,而這種潛艇對於在戰爭中攻擊中國的兩棲艦艇至關重要。一些可提供防空能力的新型飛彈驅逐艦也比計劃晚了三年。
民主的新武器庫
中國的國防工業基礎並非沒有問題。它依賴於龐大的國有企業,其組織結構錯綜複雜,影響了效率、競爭和創新。它還受到嚴重腐敗的困擾;去年年底,中共政府在一次清洗中撤掉了三名國防工業高級官員,這顯然與評標過程中的腐敗有關。中國的供應鏈也存在一些漏洞,尤其是在發動機、高端晶片、積體電路和製造設備方面。據報導,今年早些時候,一艘中國核動力潛艇在武昌造船廠沉沒,這表明中國在生產某些複雜系統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中國軍隊規模龐大、裝備精良,但自1979年中越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從未有過重大作戰經驗。但這些挑戰並未阻礙中國國防工業基礎在某些關鍵領域超越美國。
美國現在需要縮小差距。第一步是認識到問題的緊迫性和所需解決方案的規模。從羅斯福的戰時生產委員會、哈里·杜魯門的國防動員辦公室和羅納德·里根的緊急動員準備委員會等歷史模式中汲取靈感,一項振興國防工業基礎的總統倡議可以實現這一目標。新機構不應讓國防部單獨承擔採購和生產任務,而應提供高層指導,確定優先事項,並監督參與國防生產的聯邦部門的政策、計劃和程序。這樣一個機構還將有助於整合國家安全委員會、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國務院和商務部、國會、私營部門以及在國防工業基礎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其他組織。
華盛頓還必須解決目前國防工業體系中存在的明顯缺陷。國防部——包括各軍種——需要一個更快、更靈活、更能規避風險的合同簽訂和採購流程。首先,它應縮短合同獎勵的時限,並幫助創新型公司快速完成從原型到合同的轉化。國會還需要為關鍵彈藥的多年採購提供資金。為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五角大樓應向國防公司提供財政激勵,以提高和再培訓工人的技能。國防部和國會還應加大對高中、職業學校、大學和其他機構的投資,為國防工業基礎的工作在職訓練和教育人才。美國必須重振造船業。恢復長期擱置的補貼政策可以促進對美國商業造船廠的投資,實現造船業的現代化和擴張,並在這一領域培養更有能力和競爭力的勞動力。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一年,羅斯福曾敦促美國「現在要以一切可能的速度建造我們生產國防物資所需的每一台機器、每一個軍火庫和每一座工廠」。中國迅速重整軍備,烏克蘭和中東戰爭持續不斷,這些都表明山雨欲來。為了做好戰時準備,美國必須再次遵循羅斯福的建議。
作者簡介:SETH G. JONES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國防與安全部主任。本文改編自他與Alexander Palmer共同撰寫的CSIS報告《重建民主武庫》(Rebuilding the Arsenal of 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