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太抽象了,歷史劇里這些台詞簡直錯到離譜

當你看到《步步驚心》十阿哥大婚那集,如果將音量調到最大,就會驚喜地發現,背景音里,嗩吶正在吹的慶祝大婚的樂曲是——《大中國》!

那一瞬間,清宮劇竟然隱隱透著紅色,以至於讓人分不清是穿幫還是編劇在整活。本以為穿越的只有若曦,卻沒想到,幾百年後的歌曲也跟著一起過去了。

別急,還有更離譜的。各式各樣的歷史劇令人眼花繚亂,除了音樂,離譜的台詞更是簌簌亂飛——什麼,你說這是宋代的文章?我大秦掃六合一統天下,拿來用用怎麼了!什麼,你說這是唐代的詩歌?我東漢末年都亂成這樣了,你就讓讓我吧!

如此這般,數不勝數。從大秦到近代,從權謀大戲到「抗日神劇」,主打一個多角度全覆蓋,總有一部你會愛。

天下還沒亂呢,陛下何故謀反?

感謝這些離譜的台詞,讓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老祖宗就已經有了很高的思想覺悟,並且對農民起義展現出了極高的熱情。

你說你不相信?請看下面這部電視劇——

在《楚漢傳奇》開播後不久,就有眼尖的網友成功「捉蟲」。劇中的崇信(虛構人物)告訴趙高:「大澤鄉一帶亂民陳勝、吳廣起義了。」

「起義」這兩個字可不興亂用啊!

單看這一個「義」字,就能看出感情傾向是褒揚的。崇信作為秦朝的官員,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說的應該是「陳勝吳廣造反」才對。如果將陳勝吳廣起兵稱為「起義」,那秦的統治就是「不義」的。崇信同學,或許你該衝到秦二世胡亥的面前,質問他一句:陛下何故謀反?

結合劇中的其他情節,咱們可以合理懷疑,大秦子民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覺悟,恐怕是因為從後人身上汲取了智慧。因為很快又有網友發現,同樣是在《楚漢傳奇》中,有一幕是一眾學子端坐在書桌前,跟著夫子誦讀經典名著——《三字經》。

《三字經》是誰寫的呢?現在最普遍的說法是宋代王應麟所著,也有人認為是明人所寫。但無論參考哪種說法,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秦朝一定沒有一篇叫做《三字經》的文章,也沒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樣的句子——甚至在那個漢語語詞還不發達的年代,很多字的意思和今天大相逕庭。換言之,秦人根本不會像《三字經》這樣說話,而《三字經》中的句子,放在秦朝的語境中也可能不是原來的意思。

除此之外,一些台詞還會組團「穿越」到各種影視劇中的各個朝代。如「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可是各大歷史劇中的常客,也是常常被網友們吐槽的對象。我們常常會看到,唐代、宋代甚至是漢代的皇帝廣袖一揮,將一大群人「扇」到跪下,緊接著太監高聲念道:「奉天承運——」

然而《明太祖實錄》中有載:

上以元時詔書首語必曰「上天眷命」,其意謂天之眷佑人君,故能若此,未盡謙卑奉順之意。命易為「奉天承運」,庶見人主奉若天命,言動皆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

綜合可考史料,這應該是「奉天承運」第一次在聖旨中出現。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覺得元朝聖旨將「上天眷命」作為開頭第一句話的做法太淺白,不夠謙卑恭順,於是下令改為「奉天承運」,以此來強調自己作為「天子」的正統性。

在此之前,唐朝聖旨開頭一般是「門下」二字,以示聖旨由門下省頒行,走的是正規渠道。宋承唐制,聖旨也多以「門下」開頭,還有一些聖旨以「朕紹膺駿命」「朕膺昊天之眷命」作為開頭,強調皇帝是奉天命行事。

元代聖旨開頭最麻煩,除了「上天眷命」之外,還有諸如「長生天氣力里」這樣的話。這是因為元代皇帝表述習慣和漢語不太一樣,草原風格與漢地風格混搭,寫聖旨的官員有時寫出過「上天眷命的皇帝」這種有點滑稽的句子。

由此可見,明朝以前的聖旨中並沒有「奉天承運」這樣的表述。此外,有許多說法指出,這句話應該斷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並且綜合明代聖旨不難發現,「奉天承運皇帝」之後跟的並不總是「詔曰」,有時也會是「制曰」「敕曰」。其中「詔」一般用於比較正式的文書,如將皇帝的重要政令昭告天下;「制」僅次於詔,涉及具體的政務;「敕」則與皇帝對臣子的獎賞有關。

所以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並不是古代皇帝的通用語。如果朱元璋看過這些電視劇,或許會大為驚嘆:早知道唐宋就有這句話了,朕還改什么元制,直接拿過來用不就行了?

三國怎麼回事,人均「穿越」大師?

離譜台詞哪家強?咱們三國當仁不讓。在1994年版《三國演義》中,劉備以阻擊袁術為由帶領部隊脫離曹操。曹操派許褚前去追趕,劉備答道:

「我已面辭獻帝,又蒙丞相鈞語,別無他議,公可速回。」

漢獻帝:等會兒,朕還沒死呢,皇叔你怎麼就叫上「獻帝」了?

公元234年,已經失去帝位的劉協薨逝,被追諡為「孝獻皇帝」,自此以後人們才開始稱呼他為「漢獻帝」。換言之,「獻帝」是死後才有的諡號。而劉備說出這句「面辭獻帝」時大概是公元199年,劉協還不到20歲,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只要好好鍛鍊還能再活30年——事實也確實如此,劉協與諸葛亮同年出生、同年去世,直到劉備去世,劉協都還活蹦亂跳呢。

無獨有偶,在其他電視劇中,以諡號來稱呼在世之人的情況還有很多。例如很多網友發現,在《康熙王朝》中,康熙的祖母就曾在劇中說道:「我!孝莊」,給對面的康熙嚇得一激靈——畢竟自稱諡號這種事情還是太超前了……

繼《三國演義》16年後,在2010年播出的電視劇《三國》(即新版《三國演義》)中,還有這麼一段劇情:

劉關張三兄弟參與袁紹會盟,被攔在了城門口。來人質問劉備:「袁將軍請你們了嗎?」

那當然是沒有。但劉備絲毫不慌,拱手作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必要請?」

這句台詞實在是很奇怪。乍一聽大義凜然,但細思後總覺得有些強詞奪理的味道。不過平定天下大亂是第一要緊的事情,劉備不請自來也情有可原。

可更重要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出自明代顧炎武所著的《日知錄》,在此之前,在其他可考的典籍中並沒有出現過一模一樣的表述。顧炎武生活的年代比劉備生活的年代晚了將近1500年,劉備竟然能未卜先知,搶走千年以後的大思想家的台詞,這一手操作,就連常常被調侃為「穿越者」的王莽看了都自愧不如。

進度條繼續推進,來到了2分鐘之後的劇情。咱們的盟主袁紹緊隨劉備的步伐,也玩了一把「穿越」。見曹操遠道而來,袁紹迎上去大喜道:

「孟德啊,中原八百里都貼滿了拿你的告示,正可謂是『天下何人不識君』啊!」

聽上去是不是很耳熟?「天下何人不識君」出自唐代詩人高適的詩歌《別董大》,放在現代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但在漢代時,它可還沒被創造出來呢。

來自500多年後的高適:你好,版權費交一下?

除此之外,劇中還出現了「百分百可信」「我愛死他了」等極其現代化的台詞。當這些台詞從諸葛亮、陸遜、曹操等人物的口中蹦出來時,莫名喜感。讓觀眾忍不住要問:在你們東漢末年,難道人人都會穿越嗎?

擦亮眼睛,別被騙了!

除了古裝劇,一些「抗日神劇」中也有這些離譜台詞的身影。例如在《雪豹堅強歲月》中,獨立團糧食短缺,於是出身獵戶的戰士水生提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我一個人半個月就能打下一千斤的獵物。我想虎頭山所有的青年獵戶加在一起得有一千多人吧,要是把他們組織起來進山打獵,兩個月的時間打下一百萬斤肉,肯定沒有問題。」

水生:V我50,聽我講我的屯糧大業。

聽到他的建議後,其他同志紛紛點頭,並表示「太好了」「我看行」「可以試試」。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如釋重負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光明的未來。水生尤為高興,如果獨立團的才華共八斗,他占十斗,其他人還得倒欠他兩鬥呢!他可真是個大聰明!

來,讓我們回到現實中,馬上就能發現這段台詞有多驚人,讓人忍不住要問一句:難道我看的是《復仇者聯盟》嗎還是《哈利波特》——半個月打獵一千斤已經是相當超人的操作了,一千人打下一百萬斤肉更是天方夜譚。哪怕虎頭山青年個個都是超人或魔法師,山上也沒有那麼多獵物可打。難道山上的野豬都是遊戲中的小怪,被獵殺後還能自動刷新嗎?

試想一下那個場景——

獵戶甲:嘿,兄弟,你在發什麼呆?

獵戶乙:別吵,我在等下一波野豬刷新,還有9秒。

並且,一千斤獵物並不意味著一千斤肉,畢竟動物身上除了肉之外還有骨架,一部分野獸的骨架淨重甚至能占到體重的30%。因此,一百萬斤獵物並不能產出一百萬斤肉來,水生的「絕妙」計劃也只能是空歡喜一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上流傳著許多類似的段子,有些吐槽甚至「有圖為證」。例如對「八年抗戰還有一年就要結束了」「袁紹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等台詞的吐槽,再如對《射鵰英雄傳》中盲俠柯鎮惡「看我眼色行事」台詞的調侃,等等。

但當人們翻出原片,想要一睹為快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這些「離譜」台詞的出處。原因很簡單——這些台詞在原劇中並不存在,而是網友通過後期處理,將台詞和劇照拼接而成的新的圖片。由於引人發笑,這些照片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讓人們信以為真。但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些圖片的字體與原劇字幕不同,甚至連圖片濾鏡也有差異。因此,當我們在網絡上看到這些信息時,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鑑別圖片的真偽。

此外,也有一些電視劇聽取觀眾的建議,對出現錯誤的台詞進行二次修改並重新配音。大量「離譜」台詞就這樣消失,被帶回了它們應該存在的時空。話說回來,影視作品畢竟不是歷史作品,有些雖有歷史硬傷,但仍不失為好看的作品,讓我們的娛樂時間不再乏味。隨著中國影視業的發展和觀眾整體要求的提高,這些讓人發笑的錯誤也在不斷減少。越來越多的影視劇本著更加專業和負責的態度,製作出了更加優質的作品。未來的導演們要更加努力才行。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026/212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