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24年澳門行政長官選舉舉行、當日揭曉結果,本次選舉唯一候選人岑浩輝,以98.99%得票率、無對手、無反對票情況下成功當選。11月1日,岑浩輝獲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被正式任命為澳門第六屆特首。
相對於此前幾任均在澳門本土出生和成長的澳門特首,岑浩輝並非澳門土著,他1962年出生於中國大陸,北京大學畢業,曾在大陸從事律師工作。在1986年移居澳門之前,岑浩輝都一直在中國大陸生活(而不只是出生在大陸)。當然,他之後也在澳門生活和工作三十多年,並自稱「老澳門人」,也可說其較好融入了澳門、是半個「澳門人」。
岑浩輝也是澳門建制派(體制內、擁護現行體制者)人物,並一直被評價為持親大陸和親中國中央政府的立場者。1999年底澳門回歸後,岑浩輝長期擔任澳門終審法院院長(類似於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直至今年8月參選特首。岑浩輝在擔任院長的25年間,做出了一系列不利於澳門泛民主派、維護中國中央政府和澳門建制派的判決。如2021年,岑浩輝及另兩位法官判決禁止澳門「民聯會」六四集會,並在判決書中引用和遵循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六四事件是「暴動」的定性。
這樣一位人物當選澳門特首,意味著本就強大的澳門建制派/親北京人士將進一步完全壟斷澳門政壇,而本已虛弱的澳門民主派再受打擊,影響力將趨近於零。
相較於頗受國際關注、2020年之前風潮不斷的香港,澳門是頗為沉寂、默默無聞的。經過1966年的「12.3事件」和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及葡新政府去殖民化政策,澳門就已基本脫離葡萄牙的管制,而由親北京勢力掌控。而澳門又地域狹小、人口頗少(只有香港人口的約十分之一),本土勢力和民主力量都很孱弱,無力與北京方面抗衡。1999年澳門回歸時及前後,都沒有出現大規模動盪,非常平穩的移交了主權。回歸後25年來,澳門也沒有發生大的政治動盪。
之後的澳門政壇,與香港相似,形成了親中共親北京的建制派、批判中共的泛民主派兩大陣營。不過不像香港民意中民主派占優、立法會中民主派也曾占據半壁江山,澳門民主派力量遠不及建制派,雙方在立法會選舉等民意對比中比例為2:8左右。
不過,在2020年之前,澳門民主派在弱勢下仍然較為活躍。以「新澳門學社」和「新希望」兩國政治團體為代表的澳門泛民勢力,對政府施政多有批評、針砭時弊,對建制派有一定的制衡。其中「新澳門學社」是民主派中實力最強的,且較為關心大陸事務,還多次舉辦紀念大陸民主事件的集會。而「新希望」則更偏重維護澳門本土利益。澳門民主派雖力量弱小、受限很多,但仍「戴著鐐銬跳舞」,維持活躍。
但隨著中國大陸和近鄰香港的時局變化,澳門民主派曾經的狹窄空間也逐漸消失。2019-2020年香港反修例運動被挫敗、2020年《港區國安法》頒布、香港各泛民政黨和媒體紛紛被取締、香港政治環境劇變後,澳門也大受影響。民主派在軟硬兼施下,同樣發生媒體停辦、黨團停擺情況。2021年澳門立法會選舉,多名民主派被取消參選資格,民主派大受打擊。2022年澳門修訂《澳區國安法》,強化了對「危害國家安全」的打擊範圍和力度,民主派頭上的「緊箍咒」更緊了。
而本就主導澳門政壇的建制派,執政更加穩固。澳門回歸後四位特首,均是建制派身份、均以高票當選。而澳門立法會33位議員,僅有14席由直選產生,非直選名額被建制派包攬,直選中大多數席位也歸建制派。而香港司法機構更被建制派壟斷,岑浩輝就是司法界建制派的代表人物。
相對於其他澳門土著建制派人士,岑浩輝作為中國大陸出身的建制派,更加效忠和親近北京。這意味著澳門當權者的本土性和獨立性將有所弱化,而其與中國政府的一體性會增強。而回歸至今「澳人治澳」的承諾和原則,也受到了更根本的動搖。澳門相較中國大陸的獨特性,會日漸淡化。一些人擔憂的澳門部分的「大陸化」、喪失地區特色,也並非杞人憂天。而近年來香港政治和社會的一些變化、向大陸的靠攏,也讓澳門人的憂慮得到驗證。
相對於土著建制派,岑浩輝等半外來的建制派,執政風格也會更像大陸官僚,恐怕將更難容忍異見、對於民主更冷淡,其對民權和民意也有可能較為輕視。而近年來中國大陸政治氣氛壓抑、政權對社會控制日益嚴密,無論香港還是澳門的親北京官員,都有可能部分複製大陸的政策、營造類似大陸的氛圍。
這對於澳門特區和人民,顯然不是喜訊。社會的活力、多元、民主,對澳門非常重要。如果社會和政壇都缺乏多樣性、人民合理訴求不能獨立且沒有風險的表達,各種形式的腐敗、濫用職權、昏聵政策,都會出現。
如香港近幾年抑制反對派、將批評政府的都打成「危害國安」,導致政府缺乏監督和制約、濫權嚴重,連建制派人物陳淨心都抱怨政府公務員過度執法、濫罰計程車司機和阿公阿婆等弱勢群體。而另一建制派人士、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因批評政府過度執法、過度罰款,被特首李家超訓斥。澳門如果民主進一步萎縮、建制派政治壟斷加劇,香港發生的事也會在澳門出現。這顯然是令人擔憂的現象,是澳門民主進一步萎縮的表現。
澳門長期以來都較為穩定,即便澳門民主派較活躍的時候,也是和平有序表達異見。澳門民主派力量薄弱,很難威脅到政權統治。但即便如此,中共也並不容忍澳門民主派的存在,這也意味著鄧小平時代中共承諾、江澤民和胡錦濤時得到一定執行的「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政策,不僅在香港名存實亡,在澳門也走向消亡。如果未來中國政治沒有大的有益變化,香港和澳門逐漸將變得與大陸一樣,成為沒有自由民主、人民遭受壓抑的專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