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節目,我們將介紹遭到封禁的媒體、自媒體帳號為:我只知道我不知道、小暉有感、新默存。
一、我只知道我不知道|此地最好笑的是什麼,就是真話
微信公眾號「我只知道我不知道」作者署名為「我寫的可能都是錯的」。該號針對社會時事、審查制度、性別議題等話題發布大量評論文章。在新冠疫情期間,更是發布文章質疑當局的防疫措施。目前,該號已遭到封禁。
中國數字時代收錄了該號遭到審查刪除的部分文章:
–我只知道我不知道|在不正常里,把自己治好
–我只知道我不知道|「潤」出去也不能解決的問題
–我只知道我不知道|如果都能講,中國喜劇趕英超美
–我只知道我不知道|試著讓自己變得勇敢,而不是等勇敢的人出現
–我只知道我不知道|已經有學校開始逼學生簽《不自殺承諾書》
在該號於2022年10月發布的文章《如果都能講,中國喜劇趕英超美》中,作者寫道:
前兩天偶然又看到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錢》,我邊看邊「審查」,這個小品放在今天八成是過不了的,如今的環境,怎麼能容忍一位「不男不女」的演員穿著」蘇格蘭情調」登上央視,陽剛勇猛才是主流,怎麼能容忍這位主角介紹自己的英文名,藝人不能有英文名的規定早就出台,更別提其中兩位演員都基本銷聲匿跡,十年裡,我們失去的速度遠比我們以為的更快。
最近兩檔笑料綜藝都在熱播,一個《脫口秀大會》,一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褒貶不一,但我幾乎不會被逗笑。
此地最好笑的是什麼,就是真話。如果都能講,中國喜劇趕英超美。
前兩天在網上看一個線下脫口秀的錄影,十多分鐘的內容,一女生講自己和男友被拖去隔離的經歷,全場掌聲不斷,謝幕後一陣沉默,我拿著手機笑得肝顫,轉頭荒謬感一下湧上來。
那位女生只動用了我們所知道的素材的幾萬分之一。
我們每天都在生產無數素材,有帶笑的,帶罵的,帶血帶淚的……
魯迅先生在《論睜了眼看》寫到:「先既不敢,後便不能,再後,就自然不視,不見了。」不敢說的不能寫的,休想以為有朝一日就敢說敢寫了,因為時間一久,不敢就會變成不能,恐懼在腦子裡打了烙印,再久一些,不能就會變成視而不見。
以前看過一個短篇,講一位老教師在十年動亂剛開始的時候,發誓要把一切都寫下來,到了1976年,拿著筆,坐在書桌前,想寫什麼都不會了,正常的話語表達能力沒有了。
小時候的很多事都忘記了,有一件印象很深,那時母親的帽子店所在的街道,有不少服裝店,我沒事就在街上溜達,一天上午,見一位女店主進了新貨,要給玻璃窗里的女模特換上,只見她扒在玻璃窗里,左右張望,然後猛地把窗簾一拉,等帘子拉開,模特已經換上了新衣。
這是自我審查的至高境界。
二、小暉有感|沒想到,現在扎紙馬的也與時俱進
目前遭到當局封禁的微信公眾號「小暉有感」長年以節選網民評論的方式對一些時事、熱點進行評論。
中國數字時代收錄多篇來自該號的文章,其中大多都遭到審查刪除。
在新冠疫情期間,該號發布了一篇文章,分享了四組「有趣的事情」對過度防疫措施、正能量虛假宣傳等進行諷刺。
文章中寫道:
第一組有趣的事情是,今年的七月半節日裡,居然出現了紙馬的進化版,這是醫護人員。
連病歷卡都細心的安排上了。
另一個版本的。
志願者也有。
沒想到,現在扎紙馬的也與時俱進,搞出這樣的創新了,真的是不服不行……
第二個有趣的新聞是,不少媒體報導網友搶著偷偷給警員和消防員買單,最早發源地是浙江溫州。
然後江西贛州也在效仿了。
西雙版納也跟進了。
這個月則輪到山東德州了。
溫州、贛州、德州,不知道接下來要輪到哪一個州了……
看完這一組新聞後,網友們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感嘆。
第三組新聞更有趣,那就是重慶照片事件,有網友發了這樣一組照片。
這幾張照片用在了不少地方。
甚至還有被做成海報的。
這是當時網友的高度讚揚。
然後有網友曝出這樣的內幕。
然後原作者不得不出來道歉。
三、新默存|為歷史而戰
微信公眾號「新默存」作者為獨立寫作者宋石男。該號主要發表他對於文史、時事的一些見解。其中有大量文章遭到審查刪除。在該號被當局封禁之後,目前宋石男等作者在轉世號「新新默存」上發布文章。
2022年12月底,「新默存」發布文章《為歷史而戰》之後不久便被當局封號。在該文中,作者這樣寫道:
何謂歷史感?我以為就是在拒絕遺忘中對過去與今日作出事實與道德的雙重判斷。
可是要拒絕遺忘談何容易!今年發生的很多事,說起來卻像是去年前年反正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鐵鏈女、唐山打人、長安十日、上海兩月、東航空難、河南村鎮銀行、各地靜默、逃離富士康、貴州轉運大巴事故、烏魯木齊大火……還有那些勇敢的年輕人,都在今年,卻有多少已恍若隔世。
我們已犯下一個人能夠犯下的最大的錯。我們從來不曾幸福。遺忘的冰山拖走我們,讓我們消失,毫不留情。
遺忘的原因,有人指出過,「政府只聽見自己的聲音,但是它卻欺騙自己,似乎聽見的是人民的聲音,而且要求人民擁護這種自我欺騙。至於人民本身,他們不是在政治上有時陷入迷信有時又什麼都不信,就是完全離開公共生活,變成一群只管私人生活的人」。這個人叫卡爾·馬克思。
網易新聞的歲末盤點,並不出奇,甚至漏掉了不少不該漏掉的重要新聞,但因為集中羅列了平凡人的日常心酸,就被雨打風吹去。我們這裡的商君術是,可以允許碎片化的零星呈現負面,但是這些負面一定要被看作是孤立的事件,而不是立即要處理的普遍性問題,更不能指向根本性的缺陷。
於是,我們陷入了一個被分成許多小塊的社會。我們每天都看到海量資訊,但並不知道在我們的社會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其他人究竟在想些什麼。我們知道自己小圈子裡一些人的想法,有時也通過社交網絡、抖音快手零星地揣摩到另一些人可能的想法,但我們不知道逃離富士康的人的想法,不知道在醫院裡無聲無息死去的老人的想法,不知道農民的想法,不知道失業者的想法,也不很知道他們的生活狀態。我們生活在彼此分割的世界,除了老大哥讓我們看到的那個世界外,我們沒有一個共同的世界。
於是,我們開始厭惡2022年,就像之前厭惡2021年、2020年……厭惡時代的根本原因,乃是我們覺得應該變化,也隱約感到未來可能發生變化,卻又無法知道確切的時間和方式。
厭惡並不可怕。愛不過是最低限度的厭惡。我並不怨恨所渡過的任何一個年份,無論在這年發生了什麼,都是珍貴的經歷,都要麼從痛苦要麼從歡樂的方面覆蓋我,讓我真切地活著。
我熱愛生活所以熱愛歷史,所以認同貝克爾說的,人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然而,當遺忘與冰封已經主宰赤縣神州的每一寸土地,我們何以書寫自己的歷史?不能書寫,我們又如何認識、如何面對自己的歷史?
以上,是本期節目所選取的被封禁的媒體、自媒體帳號。本期節目所選讀的文章全文見中國數字時代網站。這些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絡審查。
中國數字時代 CDT 致力於記錄和傳播中文網際網路上被審查的信息,以及人們與審查對抗的努力。歡迎大家通過電報(Telegram)平台 向我們投稿,為記錄和對抗中國網絡審查作出你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