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布在《Nature》子刊《自然人類行為》雜誌的一項研究引起廣泛關注。
這項名為Supertest的測試由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莫斯科國立高等經濟學院(HSE University Moscow)、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以及國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印度的合作大學共同發起。
在這項針對俄羅斯、中國、印度和美國工科學生學業表現的大規模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跟蹤統計了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專業學生在物理、數學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並比較4個國家的研究結果。
最後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學生在經過大學學習後,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學術技能水平均出現了下降。
大學四年中國學生能力全面下降
▍學術成績
超過3萬名本科生參與了這項研究。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四個國家的精英大學和大型大學的學生樣本,每個國家的學生數量大致相等,該測試對學生們的技能發展進行了3次測量——進入大學時、第二年學習結束時和畢業時。
*淡藍色:第一年入學時水平*藍色:第二學年末水平*紅色:技能增進
從研究數據來看,無論是在大學第一年入學時還是第二年末,中國學生的數學和物理成績在中印俄三國中一直都處於最高水平。
但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學生經過大學學習後,數學和物理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出現了退步。
俄羅斯學生的數學和物理成績低於中國學生,但數學成績高於印度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俄羅斯和中國學生之間的差距縮小了,而印度學生在數學方面趕上了俄羅斯學生。
項目的研究員卡爾達諾娃表示:「不同國家的測試都是按照相同的規則進行的,並有經過專門培訓的考官進行協助,所有學生都得到了同樣的激勵措施來參與測試。」
▍批判性思維能力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發現與工科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關。
統計數據顯示,在剛剛入學時,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與美國學生差距不大,明顯高於印度和俄羅斯學生。
但在大學畢業時批判性思維能力顯著下降,能力水平被俄羅斯學生反超,而美國學生則在畢業時批判性思維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在四國學生中「鶴立雞群」。
項目研究人員指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21世紀,技術變化很快,批判性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學生僅僅對學科領域知識掌握牢固是不夠的。
▍中國精英大學VS普通大學
更詳細的數據還揭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中國精英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學生能力發展都呈下降趨勢。
以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統計來看,中國精英院校學生在入學時評分為1.612,普通大學學生評分為0.741,遠高於印度和俄羅斯學生水平。
但在大學四年結束後,中國精英院校學生評分下降為了1.339,能力下降17%。普通大學學生評分更是直接下降為0.234,能力下降68%。
無論是精英大學還是普通大學,大學四年,學生能力都出現了明顯下降,兩者的區別僅是下降速度快慢而已。如果該項研究證明無誤,這對於中國本科教育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什麼造成了這一可怕趨勢?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展出了學霸馬冬晗的時間表,一個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依然保持著高度緊張的應試狀態,每天只睡5個小時,其餘17個小時基本都在學習。每門功課95分以上,連續三年成績年級第一,榮獲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被選為北京海淀區人大代表。
學霸的時間表驚艷了整個網絡,但在一片勤奮和自律的讚嘆聲中,也有一些質疑:清華大學的優秀學生僅僅就是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了嗎?這跟高中生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十幾年過去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還在耳邊振聾發聵,但真正的解決辦法似乎還遠沒有到來。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國內名校大學缺乏一種「精英教育」...
哈佛大學以培養全球領袖而著稱,讓我們看看哈佛學生的時間表,以及哈佛優秀生的輝煌成就。我們會發現,未來精英領袖的成長需要大量的課外活動的滋養,只有專業知識,不去探索自我,不去了解社會,不去思考自己能為社會做些什麼,這樣的學生未來是無法承擔社會精英領袖的重任的。
清華和哈佛學生的時間表比較 學習重要還是課外活動重要?
先來看馬冬晗的時間表,馬冬晗是清華大學精儀系的大三學生,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吃完早飯並鍛鍊身體後,6:40開始就開始上課和學習,一直到凌晨1點睡覺。除了吃飯和一些雜事兒,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預習、複習各門功課,做作業,背英文單詞和練習英語聽力。
而下圖時間表來自Business Insider,時間表的主人Yehong Zhu是哈佛大學哲學系三年級學生。她的時間表同樣忙碌和緊湊,但是內容顯然要豐富得多,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學校課程、社團活動和社交生活等等。
作為哈佛學生,Yehong Zhu這學期共有四門課,平均每周上課和學習不超過30小時,她參加了五個社團,平時還有各種各樣的朋友聚會...
和清華女生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功課學習上不同,哈佛女生在學習和課外活動上的時間分配差不多,甚至可能課外活動的時間更多。對比來看,清華學霸每天學習17個小時,哈佛女生每天學習5個小時。
哈佛女生為何如此重視課外活動?甚至將課外活動看得比學業更重要?
因為大學是為步入社會做準備的關鍵階段。除了學好課堂知識,探索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顯然更加重要。尤其是像哈佛和清華這樣的頂尖學府的精英學生,不僅要探索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還需要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聯繫在一起,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人。
忙碌的社課外活動讓哈佛女生提前體驗了社會,也給予了她豐富的自我探索的機會。她除了自己創業,還為兩份雜誌寫稿,擔任學生組織工作,跟各種優秀的人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她更多地了解了社會,開拓了自己的眼界,也更多地了解了自己。她的個性、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和領導力得到充分發展,她的生命成長方向也會漸漸清晰起來。
清華和哈佛大學優秀學生的比較 對「優秀」的不同定義
哈佛獨特的課外活動文化孕育了大量的社會精英領袖,哈佛校友中有8個美國總統,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頂級企業家的數量都是在全美大學排名第一。從哈佛最新畢業生的數據來看,哈佛大學仍然是人才輩出,傲視群雄。
讓我們來看看Business Insider從哈佛2016屆和2017屆學生中評出的12名優秀學生。
姓名
專業
成就
Alex Yang
生物工程
設計了3—D列印假肢的軟體,極大地降低假肢安裝的時間和成本,已用於柬埔寨。
Carolyn Pushaw
人類進化生物學
學習之餘參加了美國海軍陸戰隊訓練,因表現出色,畢業後被任命為海軍陸戰隊的第二中尉。
Harriet Kariuki
政府
用自己的攝影公司賺取的全部利潤為肯亞300多家小學提供學習用品。畢業後要回去繼續建設肯亞。
Javier Aranzales
政府
是一名專業舞蹈演員,致力全球開發中國家尤其是貧困國家兒童青少年中推廣藝術教育。
Jordan DeGraaf
生物工程
領導團隊對燒烤爐進行優化設計,使產品使用更簡單易行,成功融資。
Joshuah mpbell
音樂,法語
歌手,演員和音樂家,在演藝事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Kevin Li
經濟學,鋼琴
所經營的投資基金比華爾街上的一些基金更為成功。
Kira Headrick
機械工程
在美國宇航局(NASA)實習,是為美國空軍完成飛行員培訓的25名女性之一。
Laila Smith
社會研究,爵士樂
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
Rivka Hyland
東方語言和文明
羅德學者,向全社會倡導關注遭受創傷和暴力影響的學生。
Sierra Katow
計算機科學
在戲劇表演和製作上有出色的成就。
Taji Hutchins
政府與種族,移民與權利
組織了哈佛大學模擬聯合國拉丁美洲會議,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400名代表。
從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到,哈佛優秀學生都是已經為學校和社會作出了貢獻,並產生了社會影響力,他們的成就涵蓋了藝術、政治、企業、金融和社會公益等等。
Alex Yang設計的3—D列印假肢的軟體幫助了很多柬埔寨截肢患者,他設計的軟體不僅讓假肢製作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而且價格只要5美元。
Javier Aranzales在哈佛學習期間已經是一位專業舞蹈演員,Kira Headrick是入選為美國空軍飛行員的25名女性之一,Kevin Li擔任了投資基金GlobalPlatinum Securities的執行長,投資收益每年都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
這些優秀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目標是十分清晰的。
Harriet Kariuki現在北京大學攻讀公共政策和國際關係碩士學位,重點研究中非關係,她最終會回到肯亞,她說要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好。
看完了令人驚嘆的哈佛優秀生,再來看看最新的清華大學特等獎候選人名單,這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能夠入圍都是清華的優秀生,被網友稱為「神仙打架」。
來源:清華再現「神仙打架」《人民日報》公號
清華優秀生基本都是連續三年成績年級第一,在各種一流期刊發表論文及在各種比賽中獲獎,可以說都是非常優秀了。
雖然清華大學有很多社團和活動,學生並不缺乏探索和嘗試的機會。但是,由於清華大學唯成績論的評價體系,很多聰明優秀的學生為了迎合這樣的標準,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專業學習上,沒有去探索自己喜歡什麼,缺乏對社會和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他們的個性、創造力和領導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也缺乏為社會作貢獻的清晰的人生規劃,甚至當他們面對現實的世界的時候,往往會不知所措,十分迷茫。這是讓人十分遺憾的。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分析中國學生不受美國名校歡迎原因時說道:這些年看到這麼多從國內培養出來的傑出高材生,他們在專業上這麼突出,但思維方式那麼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又那麼差,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就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讓我非常痛心。
大學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哈佛大學的HarryR. Lewis教授認為,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學生尋找自我,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使命,而不是培養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