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你讀過最冷門、但「含金量極高」的書是哪本?

這本書,就是《Personal Development for Smart People》,中文版《聰明人的個人成長》於2023年1月出版,書名相當雞湯,堪稱原著被譯名耽誤的典範。這本書的核心內容確實是「個人成長」,但它絕不雞湯。長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讀過最冷門,但「含金量極高」的書是什麼?

有一個回答收穫了9萬贊和22萬收藏。回答里提到的這本書有多冷門?---冷門到當時豆瓣上僅有220個評價,且當時國內根本沒有翻譯版。這本書的含金量有多高呢?---這僅有的220名早期讀者,給了這本書8.7的豆瓣評分。作者Steve Pavlina,是全球個人成長領域top級別的大咖,他自己創辦的個人網站stevepavlina.com有來自全球各地數以億計的瀏覽量。

這本書,就是《Personal Development for Smart People》,中文版《聰明人的個人成長》於2023年1月出版,書名相當雞湯,堪稱原著被譯名耽誤的典範。這本書的核心內容確實是「個人成長」,但它絕不雞湯。

「個人成長」這個詞現在好像已經被用爛了,但個人成長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它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我讀書算個人成長嗎?我運動算嗎?搞副業算嗎?其實我們在生活領域中取得的每一次小改進,都是一次個人成長。正因為這樣,我們有時候覺得個人成長是一件有點散亂、不成系統的事情。好像感覺什麼都能算個人成長,但又好像從來都沒見過真正成體系的闡述。

但實際上,個人成長是一件系統性的事情,這件事情有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框架。

而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是用一個理工男和非常INTP的思維方式,給「個人成長」這件事搭建了一個「完整系統」:這個系統由「7條原則」組成,每條原則之間相互關聯、又能兩兩組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個人成長指南。用一張圖來表示,就是這樣:

最底層的三個原則就是Truth、Love和Power,由這三個原則兩兩組合形成的新的三個原則就是:

Truth+ Love= Oneness

Truth+ Power= Authority

Love+ Power= Courage

最後由這六個原則組合成一體的,便是第七個原則intelligence了。

Truth(真實)

在這七條原則里,我認為Truth是最重要的那條,沒有之一,後續所有的原則以及其衍伸,都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不真實的時候,往往是我們面對自己的時候。如果你都不能對自己誠實,承認你並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你只會用「好歹它的薪水還可以」、「好歹我經常能摸魚」來找補和自我平衡,就不太可能放棄這些secondary gain(次級收益)去尋找一份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如果你都不能對自己誠實,承認現在這個伴侶並不能滋養你、甚至時時消耗你,你只會用「但我已經跟ta在一起這麼多年了」,「可是都已經有孩子了」,「可是ta對我父母還不錯」來掩蓋這份不滿,那你也不太可能拿得出勇氣和對自己的愛離開這段糟糕的、要死不活的關係。

如果你都不承認有問題,那又如何解決問題?用大廠黑話說,它沒有抓手,也無法落地。

很多人很疑惑,一提到自我成長就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開始。答案就是,從面對自己開始,從承認問題開始。

也就是,「個人成長」的第一個基礎原則:真實。

個人成長,首先必須是真實的成長。當你否認自己的真實狀況時,你就遠離了「真實」這一個基本原則;如果根基和起點都是虛假的,那後續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而想要獲得真實的個人成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覺察自己的真實處境。

Steve在書中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

如果你固執地不想承認自己正站在點A,那就永遠沒法從點A走到想要的點B。你否認A,抗拒A,拒絕接受A,這些只會讓你停留在A。

你想要達到某個目標,但暫時還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是可以的。

什麼是不可以的?

是你跟自己說謊,假裝現在的一切都很完美,但你心底里知道其實並非如此。

我自己對這一點深有感觸。22年底我決定從光鮮亮麗的世界500強外企裸辭的時候,就是能坦然承認自己並不喜歡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如果想到達B點,首先得承認自己並不喜歡我所在的A點。

但我在我的職場生涯里,見過很多在不喜歡的工作崗位上幹了十幾、幾十年的人,他們每天麻木機械,除了在出薪日那天比較開心(有時候是更為沮喪)之外,幾乎每天都鬱鬱寡歡,偶爾怨聲載道,上班如上墳。

但如果你問他們:這是你理想的工作嗎?他們會說:這份工作好歹很穩定/是個大平台/是世界500強/福利還不錯/老闆起碼錶面上比較decent/同事素質比較高...

可是我問的是:這是你理想的工作嗎?

是什麼讓人難以承認自己的真實狀況?是什麼讓人逃避面對事實?是Secondary Gain(次要收益)。我們逃避,一定是因為我們能夠從逃避中獲得某種收益,這種從逃避中獲得的收益,就是次要收益,也是「真實」原則的最大阻礙。

為什麼它叫「次要收益」?因為我們本來應該做的,是直面真實的問題,繼而作出改變,獲得真正的心之所向。我們的心之所向,才是我們的「主要收益」。與之相比,很穩定/是個大平台/是世界500強/福利還不錯/老闆起碼錶面上比較decent/同事素質比較高...都是次要收益。

為了幫助讀者們更清晰地評估自己的真實處境,Steve在書里給了大家一份評估表,從生活習慣、事業工作、金錢、健康、精神發展和教育、關係、家庭、情緒、品性、人生目標及靈性發展等方面為自己打分。它長這樣:

現在,你也可以暫停閱讀,給每一個列出來的領域打分,1是最不滿意,10是最滿意,看看你在各個領域能打多少分。你無需向任何人展示評估結果,所以請對自己誠實。

Steve在這個環節給了我當頭一棒。除開8-10和1-2這種明顯的滿意和不滿意的領域,那些3-7分的領域往往是迷惑性最強的陷阱。事實是,在3-7分的那些領域裡,得到的全都是次要收益。也正是這當頭一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現狀,正視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尋求改變。看著那些3-7分,我問我自己,我到底願不願意為了我的心之所向、我的主要收益,放棄手裡的次要收益?至此,就不得不講講「個人成長」的第二個基礎原則:愛。

Love(愛)

愛,就是和你內心真正想要的事物建立連接。你喜歡什麼?你想要什麼?你痴迷於什麼?你無比渴望得到什麼,即使自己覺得都不太可能?請允許自己擁有夢想。給自己一些時間去發掘內心真實的欲望,哪怕它看起來是多麼的不切實際,多麼的瘋狂,都沒關係。

真誠的欲望,也就是個人的心之所向,是能量的重要來源。生而為人的美好之處,就在於我們可以發揮我們的能量和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理想的生活。

你想要達到某個目標,但暫時看起來希望渺茫,這是完全可以的。

什麼是不可以的?是你跟自己說謊,假裝自己想要的東西其實無所謂。

永遠不要否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否則你就違背了個人成長的所有基礎原則。你違背了「真實」原則,因為你在對自己說謊;你違背了「愛」原則,因為切斷了和真實自我的連接;你違背了「能量」原則,因為你放棄了自我能量的動力來源——你真實的欲望。

有一些信仰教育人們,不要有太大的欲望,要「知足」一些,少些外求,多接納自己現在的樣子,這才是應該去追求的品格狀態。但這基本是有失偏頗的。實際上,接納自己的現狀跟追求更好的處境根本不是一對矛盾。一個人完全可以在「覺得自己很OK」的前提下,去追求「但我還可以更好一點」的狀態。一個人與真實的自己失去聯結沒什麼高尚可言,也沒什麼智慧可言;自愛的匱乏只是被內心深處的恐懼、怠惰、自我否定和低自我價值感所掣肘的結果。

徘徊在一段差強人意的感情關係中,既不愉悅也不離開,但你的內心早已死去;繼續做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你壓根看不到每天朝九晚六的意義;隨著生活的大流往前走,跟著社會主流的時間線完成一個個to do,從不掌控自己的方向和節奏——這就是與自己的內心失去聯結的生活方式。

Steve在書中寫道:

「大多數人一生都未曾觸摸過自己真實的欲望。他們讓別人決定他們應該做什麼,他們認為自己只能得到這些,然後安於這些。

他們相信了社會教條教給他們的無稽之談,相信生活的意義就是幾十年做一份缺乏意義的工作,生活就是讓自己陷入債務,生活就是讓自己沉迷在沒有意義的娛樂活動里。

他們結婚了,生孩子了,貧窮地退休,最後悄無聲息地死去。

結果呢?他們一直生活在絕望的陰影中,一直都沒有力量,也一直都不曾真正快樂過。」

別屈服於那些虛假的欲望。別讓其他人來告訴你應該追求什麼。只有真實的欲望,才能召喚真正的能量。

Power(能量)

能量,指的是這樣一種力量:你能夠清醒自主地創造周遭環境。

當你的能量虛弱時,你無法有效地自我滿足、獲取自己渴望的事物,你的感受依賴於外界如何對你,於是你被動地變成周遭環境的受害者;

而當你的能量強大時,你可以自主選擇、自主創造想要的生活,而周圍環境會隨著你的選擇和創造改變,環境只是你自主選擇的結果反映。

如果你很好地運用了自身能量,你會發現,自己能夠更順暢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去嘗試,也就更容易地達成人生中的目標。相反,如果你是一個能量匱乏的人,那人生就會是相反的體現——你會更收縮、更輕易地放棄、更容易逃避,表現為你經常與你需求和渴望的事物失之交臂。

如果你想要清醒自主地生活,那就要學會運用自己的能量。現實生活中,阻礙人們承認和追求真實欲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1/膽怯

「膽怯」是一種思維模式:你認為自己太弱了,太渺小了,你沒有力量沒有資源沒有助力,所以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好東西,於是你乾脆想也不要想;因為超出能力的欲望只會讓自己難受。你不就是芸芸眾生之一嗎,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個,說什麼「過充滿意義的人生」?你只是地球上幾十億人里微不足道的一個而已,在這個浩瀚的宇宙里,你就像一根輕飄飄的毛。

要命的是,這種信念也會成為自證預言。

正是膽怯,讓你選擇在人生中去追求那些人云亦云的目標,因為這樣至少能獲得群體認同感;也是膽怯,讓你settle在一堆次要收益里;而實際上,這些都無法讓你真正幸福和滿足。於是,你做著自己都覺得沒意義的工作,或者停留在一段消耗彼此的感情關係里——和同樣缺乏能量、缺乏生命力的另一個空心人病友。日復一日,忽然有一天,也許是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你會覺得生活好沒意思,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忙些什麼,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你很不喜歡面對這種感覺,更害怕面對背後的真相;於是你打開各個平台,刷起下一個由信息繭房精準推送給你的短視頻。你的真實自我在內心中掙扎,發出聲音,但你假裝聽不見這聲音,然後讓自己沉迷在生活中無意義的消遣娛樂里。

但是,你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到這個世上走一遭,如果只是把一生浪費在那些secondary gain上,那就真的太可惜了!勇敢一點,好好面對自己,承認心底那個最真實的渴望:這些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值得擁有我真正想要的一切。

2/懦弱

懦弱,就是你用自己的能量去餵養內心的恐懼,而不是希望;你在創造自己不想要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當你擔心遵循「能量」原則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問題,屈服於對失敗的恐懼時,懦弱就顯現了。

真相是:有時候,你確實會失敗。

但那又如何呢?

是做一個充滿能量的人,勇敢地直面失敗,經歷挫折收穫經驗最終成長;還是一輩子唯唯諾諾,因為害怕失敗從而一次都沒有真正嘗試過?

人生有不同選擇,你當然可以為了迴避失敗選擇不去嘗試play it safe;只是我稱後者為懦弱。

有人說,我也知道自己現在能量低,很多事情拿不出力量去完成,有辦法讓我提升我的能量嗎?有的。

和增肌一樣,能量的消逝源於長期不使用;所以相反,能量增長的關鍵是你要經常使用它。從霍金斯能量等級圖可以看到,勇氣是負面能量和正面能量的分水嶺,從勇氣往上,你能感受到的滋養會越來越多,往上躍遷的路會越走越輕鬆;而勇氣往下,則你能感受到的挫敗會越來越多,挫敗會拉你墮入越來越深的泥潭。因此拿出決心去提升自己的能量到至少勇氣這個層級,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情。

具體怎麼做呢?這裡分享書中的一種方法:漸進式訓練。

一個提升個人能量的好方法,就是「漸進式訓練」:先從小的事項開始,逐步讓自己接受越來越大的挑戰。

如果你做過負重訓練,你應該對此有所體會:你先舉起自己能承受的極限重量到力竭,然後休息,逐漸能夠舉起更大的重量。同樣的道理,你可以讓自己迎接能力範圍內的挑戰,但不斷逼近自己的極限。

對這一點我自己深有感觸。

當初在500強外企上班時,我覺得裸辭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有無數種恐懼,害怕我理想中的未來不會發生,害怕斷了現金流,害怕別人的眼光……

後來面對情感關係,也是一樣。

但是,這些人生中的關鍵選擇,如果你從來都沒有真正鼓足勇氣跨出過一步,那你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勇氣」到底是什麼,你也一輩子都不會知道「為自己活」究竟是什麼感覺。

而當我做出過這些「艱難選擇」後,再來面對人生中的很多其他選擇,就覺得其實根本沒那麼可怕。

其實這就是個人能量的提升。

比如你一直很喜歡楊千嬅酒紅色的頭髮,但你從來不敢嘗試,下次做頭髮的時候不妨就試試染一個;比如你從來沒有過說走就走的旅行,下次不妨就抽個周末,隨機選擇一個高鐵1天能到的城市,來個短暫的短途旅行。也許你的起點很低,早上按時起床對你來說已經是巨大的挑戰了。沒關係,那就從早起一點點開始。慢慢的,你發現自己能夠規律早起了;之後可以健康飲食了;之後是健身;之後是戒除不良嗜好……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是在變成越來越有能量的人。

當你變得越來越有能量,總有一天,你就可以更從容地面對人生中那些大的挑戰了,比如去追求自己理想的職業,去建立自己理想的感情關係,去過嚮往的人生。

這就是漸進式訓練。

去追求自己理想的職業,去建立自己理想的感情關係,或者去改變自己走樣的身材--這些從長遠來看都很棒;但不可忽略的一點在於,去建立自己理想的感情關係意味著你要結束一段無法讓內心滿足的感情關係,追求自己理想的職業意味著你要辭去當前的工作、你會過一段沒有收入的日子,追求嚮往的人生意味著你要向你熟悉的生活方式告別、你會有一段動盪的日子。當你想要做一個選擇,預計長遠會帶來積極的影響,但短期內要付出代價——這,就是需要拿出勇氣的時刻。你能不能接受短期的代價,來換取長期的收益,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回答。缺乏勇氣和內心力量的人,會習慣性地選擇短期看起來「更安全」的事情,而不是長遠「更正確」的事情。我想,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做不了「時間的朋友」的原因。

寫在最後

這三個自我成長的基本原則,我自從知道以後就經常使用,不但用來時時自檢是不是又讓大腦的聲音蓋過了心的聲音、是不是又失去了直面困難的勇氣、是不是真的看見了真相;也會用這三個原則來檢驗我讀到的其他有關自我成長的教導是否真的值得遵循。

除了工作和關係上的重大轉變,這本十分冷門的書也在其他方方面面帶給我巨大的能量,讓我受益匪淺。

你們知道我的,我一向主張在能力範圍內讀原著,吸收作者給出的第一手營養。雖然這本書在國內已經有翻譯版,但因為《有翻譯版,為什麼還要讀原版書?聊聊讀中文翻譯書的四大坑》提到的原因,我還是推薦大家儘量讀原著。

接下來,我也打算推出這本書的逐字精讀課程,陪伴大家一字一句地讀完全書內容。如果可以,還想建一個小群讓有相同成長訴求的小夥伴們能交流讀書心得、傾訴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給彼此打氣,我也會在群里對文章內容、英語學習上的疑難問題答疑。感興趣的小夥伴,留言或後台私信我。

2024轉眼就要結束了,2025希望我們都有勇氣追求心中的詩和遠方。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Wonderland of Jessic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29/213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