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重新開始寫公號,寫的大多是我觀察的美國生活。有幾篇大概讓一些人破防了,毫無營養的污言穢語全部上了。不過呢,我比較強大,看看算了,一概不回。
但是的確聽到太多的一種論調,「作為一個中國人呆在中國不是挺好的嗎?你移居了美國,在美國就是二等公民了啊」——相信很多移居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中華人華僑都聽過類似的論調——今天主要來討論一下這些人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下一篇提供如何回答的參考。
1️⃣對平等的誤解
我以前的合作夥伴amor,記者寫手出身。每次他要買流量的時候,和合作方的對話就是這樣的。
這件事情我和他吵過好幾次。雖然你付錢給人家,但是至少也要做到說「你好」「請」。他說他不想在「這些人」身上浪費時間。他頤指氣使的語氣,是根深蒂固地覺得,他的記者/寫手這個身份高人一等,一個賣流量的不值得他費任何的口舌。
顯然,這是像amor這樣根深蒂固的不平等觀念存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想想你對餐廳服務員的態度。想想你對快遞小哥的態度。想想你對送外賣的態度。
許多認為移居美國會成為「二等公民」的人,可能是基於他們在「amor這樣對待別人,或者被這樣對待」的不平等社會中的生活經驗。在這裡,你的身份、社會等級、財富差距和人脈關係的重要性,往往造成了明顯的社會「層級」。
我移居美國之後,發現大多數人,對待餐廳服務員、快遞員、清潔工、和公司老闆、政府官員的態度,幾乎沒有區別對待。我的老闆是一個政府官員,相當於副局長的級別。有一次我們請了一個搭建公司做一個展台,我到搭建現場的時候發現她已經到了,我看見她在非常禮貌地工作人員寒暄,並且自己上手告訴他們怎麼做。工作人員走的時候,她跟每個人握手說:thank you for your wonderful work. We appreciate your help. Have a fantastic day.
我定居在美國的首都華盛頓特區。我家離國會山不遠,去買咖啡的時候會經常看到議員和政府工作人員,我觀察到,他們中很多去買咖啡的時候會和咖啡師閒聊幾句。天氣如何,今天忙不忙怎麼樣,你今天的髮型真好看。
有些人說這些都是表面功夫啊,但是至少在我看來,這種無效但禮貌的small talk,是明顯你把對方當作一個具體的、值得尊重的人,而非那種頤指氣使的站在一個「高等公民」的角度去要求「低等公民」為你服務。
當然美國社會肯定也有那種頤指氣使的賤人,但是我再說一遍,我所觀察到的大環境中,人和人是更平等的;不像在中國社會那樣被區別對待。
2️⃣中國社會內部的「層次」思維
如果認為移居美國會成為「二等公民」的邏輯成立,那麼,即使在中國,很多人也不是「一等公民」。
由於戶口制度、財富差距和地域分割(城市與農村、沿海與內地)的存在,所謂的「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公民的觀念早已在中國內部存在。
我印象很深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當時還在北京當記者。當時好像是說北京要清理沒有暫住證的人口。我有一個朋友在外企工作,沒有暫住證。她告訴我,當時社區有人去她家敲門來查暫住證,她的室友去開門,她直接躲到了床下。之後她苦笑地跟我說:「我一個堂堂正正的IBM員工,沒想到要躲到床底下躲查戶口。」
戶口限制了根據人們的登記地獲得公共服務的機會,這強化了你的「層次」觀念。一個擁有農村戶口的人搬到大城市——這可能是你們想像中「中國人移居美國」的困境。
然而,移居美國的人常常發現自己能夠獲得服務、權利和機會——這些在中國可能並不容易獲得。我二十年多前從湖南移居北京,六年前從上海移居華盛頓——說實話,在華盛頓的生活,比在北京容易多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第一年來美國的時候也是租的房,租房地址就是我的地址了——我的孩子可以在市區上學,我也可以通過這個租房地址申請華盛頓市區的保險項目。簡單的說,我和其他在華盛頓擁有房產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已經不是中國的「第一層次」,為什麼會假設另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擁有不同法律和社會框架的國家,我會自動被更差地對待?
3️⃣選擇一個開放的系統,而不是固化的等級
不同於基於種姓、戶口或其他制度化的等級,美國的社會結構要流動得多。美國的多樣性,來自無數種族、文化和背景的人,意味著沒有一個單一群體構成「第一層次」。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有成功的途徑,身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創新和機會實現社會地位的提升,而不被鎖定在一個固定的「層次」中。
另外一個我覺得最棒的地方在於,在美國,你的職業、經濟或社會階層並不會決定你的公民或居民身份。一個經濟狀況較差的人可能面臨經濟困境,但他們在法律下享有與富人相同的基本權利和保護。
我有時候看微博的時候又看到什麼誰誰誰在發聲,鬧大了所以有關部門才介入。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你作為「人」的價值,與你的社會或經濟地位緊密相關。你的社會或者經濟地位不夠,你就只能去微博鬧——這本質上和幾百年前去衙門前告狀是一個性質。
如果你的這種觀念存在,那麼你可能會在想,我要是在美國受了委屈,那麼我沒有關係的時候會走投無路。但是不好意思,你想錯了。我有無數條有法律依據的,可行的,在案的解決方案。
我在社會上工作中被歧視了,我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仔細想想,你能嗎?你有強大的後盾嗎?你過了35歲了公司把你開除了,你覺得不對勁嗎?河南人能去反駁「偷井蓋」的笑話嗎?你可以去告央視春晚露骨地歧視與侮辱單身女性「女漢子」嗎?奶奶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銀行就不給服務,這件事合理嗎?
所以,有這種觀念的人,對普遍權利的概念可能不那麼熟悉。你們可能認為,機會的獲得、法律保護和公平待遇常常依賴於你多有錢,你是不是政府官員。這種認為社會等級不可避免的想法,可能導致了你誤以為,華人移民到國外會自然地落入「較低層次」。
當然,美國仍然有不平等的現象。但美國的核心法律框架是建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之上的。雖然並不完美,但美國制度努力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權利保護,無論種族、背景或國籍如何。
綜上所述,我並不覺得移居美國的中國人,就是「二等公民」。
而對於有這種想法的人,一來,你們可能並不太懂的平等是什麼意思。二來,你們或許也並不是你們想像中的「一等公民」。
我覺得你們挺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