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犯了眾怒,在網上招致群罵。
主要原因是,進站安檢規則在昨天突然加碼,安檢嚴格程度堪比機場,且事先沒有提前告知,也沒有增設安檢口和安檢人員。
乘客口袋裡的手機錢包鑰匙紙巾,總之不管任何東西,都必須掏出來讓安檢員查驗過關。
背包里裝有行動電源的,統統開包檢查,由安檢員確認容量符合規定才准予放行。
據說當天不少安檢口的液體檢測儀器,因為超強度工作「都被干壞了」。
其結果,是造成全城地鐵安檢通道大堵塞,數以百萬計的上班族叫苦不迭。
在輿論的唾沫之下,廣州地鐵安檢新政施行了差不多10個小時。即早上「突然加碼」,傍晚「突然取消」。
該市地鐵安檢新政,在頒布後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在尚未被充分執行的情況下即被終結,這值得反思。
用書面語言說,這屬於政策失敗;通俗的說法叫「政策夭折」、「政策短命」。
作為一項公共政策,無法實現預期目標、惠及目標群體,反對者大於支持者、負面效應大於積極效應,那麼它是怎麼出台的?
廣州地鐵方面會說,為了確保公共安全。其正當性和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這就形成公共政策自上而下執行的層層加碼,表現為加責任、加負擔、加成本。
效果卻是公共政策自上而下執行的層層遞減,體現為減權利、減權益、減效益。
因此公共政策在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增進公共利益的過程中,出現政策無能狀態,進而被迫終止。
說起「短命政策」,這玩意兒臉皮很厚,作風很頑強,在各個層面、各個地方屢見不鮮。
這些政策「看上去很好」,卻因為盲目設定目標,常常造成公共資源投入零產出甚至負產出,打亂民眾生活步調,造成社會相關領域的無序和混亂,有的還留下嚴重後遺症。
此種政策的實施,說客氣點,是出於避責需求與邀功動機;說嚴重點,是源於權力的傲慢和自負。
開始很高調,結局較窩囊。好在廣州地鐵迅速糾偏,使正常安檢秩序很快得以恢復還好沒說厲行安檢乃市民強烈要求。
怕就怕那些死不認帳的政策失敗。
有的政策做法,被民眾腹誹心謗,甚至傳為笑談,決策方卻不肯俯一下高貴的身段,跳出政策誤區糾錯止損,反而靠強調政治敘事的合法性,要將失敗進行到底。
某件事情明明因為政策不當失敗了,甚或成為集體性的痛苦記憶,還要開會進行表彰,要樹碑立傳,要總結規律性的寶貴經驗。
以至於某些失敗的政策在時過境遷之後,他們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及,還一廂情願地認為大家都受惠、都認可、都感恩。
萬分正確,十分打臉——如此情形,令人尷尬、無奈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