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公調處預計將很快執行針對尹錫悅的第2次逮捕,甚至不排除部署世界級的反恐部隊警察特攻隊成員,或利用直升機空降攻堅。圖:翻攝自邵永靈
韓國水原地方法院在去年11月對因涉嫌接收來自北朝鮮多份指令文件奉命從事間諜活動,而被依違反《國家保全法》起訴的三名由韓國最大工會幹部組成的間諜組織成員,判處了5至15年的有期徒刑。這起間諜事件揭發出北韓透過韓國工會組織削弱韓美日三國合作、並利用反日情緒分化韓國內部加劇對立的企圖。
綜合日媒《讀賣新聞》本(1)月8日及9日以及韓媒《朝鮮日報》去(2024)年11月的報導,韓國水原地方法院在去年11月對因涉嫌接收來自北韓多份指令文件奉命從事間諜活動,而被依違反《國家保全法》起訴的三名由韓國最大工會幹部組成的間諜組織成員,判處了5至15年的有期徒刑。
這起間諜事件揭發出北韓透過韓國工會組織削弱韓美日三國合作、並利用反日情緒分化韓國內部加劇對立的企圖。
《讀賣新聞》向水原地方法院申請後取得共468頁的判決書,並分析了其中共計102份文件,包含89份發給間諜組織的指令文以及13份由該組織回傳給北韓的報告。判決書中被隱去的部分內容則透過法庭採訪補充。
統籌產業與地方 北韓協力者任民主勞總組織爭議局長
根據判決,在地間諜組織的領導者是一名50多歲的男子,他曾在韓國最大規模工會組織「民主勞總」(全名為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約有120萬名會員)擔任組織爭議局長掌管旗下團體。
《朝鮮日報》指出,「組織爭議局長」一職,是民主勞總中統籌產業聯盟和地方聯盟的關鍵職位。
2024年9月6日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民主勞總)的成員手持標語,爬上在光化門的李舜臣銅像底座抗議韓日領袖會談。(圖/民主勞總)
而該間諜組織設有「理事會」,根據來自北韓對韓情報工作機構「文化交流局」的指令向下級成員發出指示。其與北韓的往來自2018年10月起,幾乎每月保持1至5次的聯絡頻率,直至2023年1月全面展開調查前夕。此次被揭發的間諜案件是史上往來聯繫規模最大的一次。
該男子在2023年5月被逮捕,並在此次判決中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其餘兩名被告分別被判刑7年和5年。
文化交流局
文化交流局是北韓朝鮮勞動黨統籌對韓政策的「統一戰線部」的下屬單位,主要負責構建韓國境內的間諜網絡及培養在地協力者。其名稱曾多次更改,以前曾稱作「對外聯絡部」「225局」等。韓國政府分析認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於2023年底宣布放棄南北和平統一路線後,統一戰線部已改名為「10局」。
煽動反日挑撥日韓關係
2019年7月,日本政府決定對韓國實施出口管制,此舉被外界視為是對文在寅政府消極應對徵用工訴訟問題的對抗措施,當時北韓對其在韓國經營的在地間諜組織指示展開針對日本大使館的抗議活動。
徵用工訴訟問題
2018年韓國大法院對3個前徵用工(日本統治時期動員朝鮮半島居民)訴訟案,做出被告日本企業——日本制鐵(原新日鐵住金)和三菱重工需賠償15位原告(3人在世)每人1億韓元的判決。
這兩家敗訴的日本企業以1965年日韓邦交正常化時簽訂的「日韓請求權協定」當中,日本已經以3億美元的無償金援和2億美元低利貸款,完全且最終解決了兩國之間的索賠問題,因而沒有回應判決支付原告方賠償金。
此問題在文在寅政府期間始終未獲得解決。後來在尹錫悅政府上台後,才在2023年3月提出成立基金會募集資金,以代位賠償的形式處理,自此開始日韓關係獲得改善,進而促成美日韓的安全合作。
北韓於2019年7月至8月三次發送指令文。指令文要求「讓社會認識到這是侵犯民族利益的褻瀆行為,給予文政府不向日本提出妥協方案的力量」,並促使加強包圍日本大使館、撕裂日本國旗等激進的反日鬥爭。隨後,韓國境內由民間團體展開的抵制日本制產品的運動開始蔓延。
韓國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在3日首次嘗試逮捕在任總統尹錫悅,但因多重阻撓未果。圖:擷自X帳號@B7Mv8MBwLHzgM6V
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水排放問題 北韓定調為核攻擊
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把過濾後的處理水以排放海洋的方式處置。約20天後的5月上旬,北韓下達指令,要求針對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排放處理水的問題煽動反日行為。
並具體指示間諜組織「挑起反日輿論,讓日韓對立逼進無法挽回的局面。集中傳播將處理水排放定罪成『核子恐怖攻擊行為』的消息」。
當時因文在寅政府放任前徵用工訴訟問題持續延燒,日韓關係仍處於僵局。
指令文關注到那時韓國各階層的反日情緒急劇高漲,並下達指示「制定激起日韓對立的戰術計劃,去積極實踐會很有效」,「大膽展開像是在日本大使館周邊舉行抗議集會、焚燒日本制產品等鬥爭行動」。
實際上,大約從那時起,韓國民間團體的抗議活動逐漸活躍起來,2021年7月東京奧運開幕式前,民間團體連日舉行了反對排放處理水的示威活動。
反韓美日合作
此外,在保守派的尹錫悅政府剛上台的2022年5月,指令文中寫道:「(尹政府)緊抓著從屬性的韓美同盟不放,瘋狂進行反北韓對抗策劃」,表達了對韓國對北韓改採強硬路線的危機意識,並主張需要在韓國國內以「大眾鬥爭」予以譴責。
北韓方面向間諜組織下指示要求舉行發出韓美日加強合作「會損害和平與穩定」等訊息的記者會、連署運動、抗議示威。民主勞總在尹政府成立後,積極參與反對三國合作的活動。
北韓及其在地協力者並未成功阻止美日韓三國的合作,2023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國總統山莊大衛營舉行峰會,將三邊合作制度化,迎來三邊安全合作的新高度。圖為2024年11月15日新任日本首相石破茂與拜登和尹錫悅,假秘魯首都舉行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期間舉行會談,為應對嚴峻的安全環境三方同意成立三邊協商秘書處,繼續在包括應對北韓在內的各個領域保持密切合作。(圖/日本首相官邸)
推翻韓國民主體制 操作梨泰院踩踏事故 要尹錫悅下台
根據《朝鮮日報》的報導,從北韓收到的指令文中包含「將人民對(萬聖節期間發生的)梨泰院踩踏事故所引發的憤怒轉向政府」的內容。
這項指令在2022年11月15日左右下達,此時距離導致159人喪生的梨泰院慘案發生過了約兩周。當時,前述在地間諜組織的領導者正在擔任民主勞總的組織爭議局長。
北韓的指令文中提到:「以此次特大慘案為契機,聚焦在社會內部形成類似於2014年『世越號』慘案真相調查鬥爭的局勢,積極展開組織活動,最大程度引爆各界及各階層的憤怒。」
指令還包括:「持續展開要求反賊下台的連署運動、燭光示威和追悼活動等抗議行動」,甚至具體指明了如「這還是個國家嗎(이게나라냐)」、「下台是悼念(퇴진이추모다)」等口號,實際上這些文字被直接用於追悼集會的橫幅和手舉標語上。
在梨泰院踩踏事故發生後的2022年11月上旬,一個名為「燭光勝利轉換行動」的組織發起了追悼受難者以及譴責政府的活動,民眾手舉標語上寫著「下台是追悼」等口號,被執政黨國民力量的發言人指控是在利用民眾悲痛來煽動反政府情緒。(圖/韓聯社/中央社)
對於利用梨泰院踩踏事故的指令文,審判長指出:「北韓特工不可能是考量到梨泰院慘案家屬所承受的痛苦,而基於共鳴與哀悼的心情而下達指令。⋯⋯指令文件和報告的所有內容,都指向唯一的目標,即『推翻大韓民國的自由民主體制』,被告應充分理解這些情況,但卻長期配合行動。」
為兩韓有事作準備 索取美軍基地、基礎設施情報
另外,水原地方法院的判決中,強烈譴責該局長持有的資料,「一旦被北韓取得,即可能成為攻擊目標,明顯有對韓國造成不利的危險性」。這些資料包含首爾南邊駐韓美軍位於京畿道平澤的烏山空軍基地內的直升機、車輛及飛彈炮台等影像。
北韓情報機構在2019年1月的指令文中要求「為緊急狀況做好準備」,並索取烏山基地及軍港的配置圖,還要求收集用來「癱瘓總統府及主要治理機構」的輸電網系統資料。判決認定該男子遵從北韓指示,收集了上述情報。
駐韓美軍(圖/報呱製圖)
以暗號代稱、隱寫術加密
指令文中將北韓文化交流局稱為「總公司」,韓國間諜組織的領導者稱為「分社長」,民主勞總則被稱作「營業1部」。2019年8月的指令文中提到,「高度肯定分社長按照『總公司』指示,透過『營業1部』為激起反日情緒的鬥爭制定了戰術性的完善計劃」。這被認為是一種即使文件外流也能防止被揭發真相的掩飾手段。
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傳遞的指令文採用了稱為「隱寫術」(Steganography)的加密技術,將內容嵌入到其他文字或圖片中,以避免被搜查機關發現兩邊的往來聯繫。
認金正恩作父 工會幹部向北韓表忠
間諜組織的領導者每次在向北韓發送報告時,都會用「總會長」這一暗號稱呼金正恩,並且他在2020年5月還寫道「我始終作為忠誠的兒子奮鬥著」,同年6月又寫道「總會長為我們民族自主與和平所付出的努力,我深感敬佩」等等,表達其對北韓的忠誠。
指令文中,涉及「反保守、反美、反日」指令共有34件,占總數的38%。其次是有關韓國總統選舉、國會選舉以及工會活動的指令,共17件。還有8件與間諜組織的運作相關。在回傳給北韓的報告中,還包含在2020年4月韓國國會選舉中所有當選議員手機號碼。
法院認定,被告等人在海外與北韓特工接觸後,多次接受指令展開反政府鬥爭,並指責這是「危害大韓民國生存與安全的重大犯罪」。
一審中被判有罪的三名工會幹部均已提出上訴。
「冰山一角」的在地間諜活動
關於本次事件,一名棄朝投韓的北韓前特工指出,「這揭露的僅僅是間諜活動的冰山一角」。韓國法院除了這起事件之外,目前還有其他三起因接受北韓指令文等嫌疑而被指控違反《國家保全法》的間諜案件正在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