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構造,一直是藝術與科學的交叉點。500年前,藝術家已經開始觀察和記錄人體的解剖結構、功能和疾病表現,精細程度甚至能超過同時代的醫生。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就生活在這個時期,他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三傑」,著名的《大衛像》《摩西像》《最後的審判》都是他的作品。
到今天,米開朗基羅對人體描繪的精確,依然讓醫生覺得不可思議。
摩西右小臂上的兩條陰影,與他翹起的小指
人身上大約有640塊肌肉,普通人能叫出胸大肌的名字,經常健身的朋友可以說出股四頭肌怎麼練,醫生會列出自己專業里幾十塊肌肉的功能。
不過那些細小的肌肉很少有人認得出,比如,你知道小指伸肌在哪裡嗎?五百多年前的米開朗基羅已經發現了這塊肌肉,而且他能區分控制小手指和其他手指的肌肉,還清楚知道這塊肌肉的功能是伸直手指,不是彎曲或展開。
我們知道他掌握了這個解剖學知識點,是因為根據藝術相關網站latamarte等的報導,他製作的雕像《摩西》裡,小指翹起,同時這塊肌肉正在用力。
這座大理石雕像,是米開朗基羅完成舉世聞名的《大衛像》之後,被羅馬教皇尤里烏斯二世(Julius II)請到羅馬做的。《摩西》屬於墳墓雕像建築群的一部分,製作於1513~1515年,當時米開朗基羅將近四十歲。
紅色箭頭指向摩西翹起的小指,他的指間關節基本伸直,小指與手背之間還有一條因為伸直小指而產生的皺褶;藍色圓圈標示收縮的小指伸肌| Jörg Bittner Unna
整個雕像生動和諧,雖然摩西坐在椅子上,但全身充滿張力。他的左腳放在靠後的位置,軀幹朝向右前方,似乎即將站起來,而他的左手攏著右膝上的長袍,也像是為了站起來做準備|Livioandronico2013
摩西裸露在外的手臂肌肉發達、線條清晰。仔細看右小臂外側,你會發現有兩條陰影,勾勒出一條細微的凸起。手指不用力的時候,小臂外側一般是平滑的,只有小指伸肌發力時這裡才會顯出輪廓。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巧合,可以對照下面的解剖圖來看米開朗基羅的定位有多準確。人的手功能複雜,小臂上有20組肌肉群控制手的各種動作。下圖彩色部分是負責伸直的肌肉,標為紫色的指伸肌收縮時伸直四根手指,從食指到小指;標為藍色的小指伸肌只伸直小指,位置正對應著雕像上的藍色圓圈。
小指伸肌靠近肘關節那側,被紫色的指伸肌和橙色的尺側腕伸肌覆蓋,這兩條分界線形成的夾角也與雕像上兩條陰影的位置一致。
解剖圖中標為藍色的小指伸肌,與雕像上藍色圓圈內的凸起,位置和形狀吻合| Jörg Bittner Unna
這裡只是描述了雕像一隻手臂上很小的一塊肌肉,整個人體結合在一起,將是複雜得多的解剖學和生物力學問題。摩西無可挑剔的細節,讓今天的解剖學家們驚嘆,米開朗基羅不僅熟知靜態的人體結構,還清楚知道每塊肌肉的功能。
米開朗基羅的描繪如此精確,是因為他從17~18歲就開始解剖人體,還曾用自己的作品交換學習解剖的機會。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因為痴迷於理解人體,走在了解剖學的前沿,甚至超越了同時代的醫生。
300人中的一個註定死去,沒有醫生能說出這種疾病
藝術家把正常人體結構再現出來,是技藝精湛,但把疾病也描繪出來,特別是當時連醫生都無法定義的疾病,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
2024年12月雜誌《乳腺》(The Breast)發布的一項研究,集中藝術、藝術史、醫學、遺傳學和病理學專家,共同分析了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的一名女性,結論是他可能在她身上描繪了乳腺癌,用來幫助表達主題「死亡不可避免」。
《創世紀》是梵蒂岡西斯廷教堂拱頂上的一系列天頂壁畫,繪製開始於1508年。畫的主題是舊約創世紀的故事,大約描繪了300個人物。其中一個場景是「大洪水」,描繪了一群正在逃離上漲水位的人,畫的左下角有一名半裸的年輕成年女性。
米開朗基羅在1508年7~8月繪製的壁畫《創世紀》中的場景「大洪水」(經過修復的壁畫照片)|參考文獻[1]
她的左側乳房輪廓光滑、乳頭凸出,而右側乳頭變形回縮,乳頭上方的皮膚深深向下凹陷。右側乳房的內上方和靠近右側腋窩的位置,各有一個輕微的隆起。
右側乳房的這些特點與乳腺癌重合:乳頭內陷、乳房皮膚凹陷、淋巴結增大。雖然也有表現類似的其他疾病,但研究者綜合畫的內容和疾病發病率,認為可能性都不大,比如結節型乳腺結核、產褥期乳腺炎、慢性炎症性疾病和內分泌疾病。
乳腺癌不是現代特有的疾病,癌症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存在了,古代醫書也有大量關於乳腺癌的記載,這種疾病在米開朗基羅時期是存在的。目前歐洲女性乳腺癌終生患病率超過1/10,14世紀時比現在低,但不罕見。
至於畫中的人物有沒有可能是乳腺癌,研究者從遺傳學和神學角度進行了分析。這是位年輕女性,藍色服飾代表她已婚,她身後有一個兒童,但與她的關係不明確,畫中也沒有哺乳跡象,因此她的生育和母乳餵養史不明確。
乳腺癌患者多數為中老年,但少數攜帶異常基因的患者可在年輕時發病,其中一些基因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的歐洲,所以這位年輕女性有可能患乳腺癌。
從神學方面分析,洪水中的人群都將受到懲罰並死去。這位女性右手食指指向地面,也許代表了創世紀中的「你本是塵土,也必歸於塵土」,與那個時期不可治癒的癌症呼應,米開朗基羅是在用乳腺癌表達懲罰和死亡的象徵意義。
B為上圖的放大圖;C為乳房特寫,可見乳頭回縮、皮膚凹陷表現,星號標示兩處腫塊|參考文獻[1]
《創世紀》裡的這位女性患乳腺癌是合理的,不過,這有沒有可能是畫家無意間留下的不完美筆觸呢?
研究者首先對比了米開朗基羅描繪的其他人的乳房,發現他通常會畫得兩側對稱、輪廓平滑,而且可以根據人物形象描繪大小和形態相稱的乳房。於是,
研究者認為他了解不同年齡段健康乳房的特徵,畫出異常乳房是有意的。
E為《最後的審判》中描繪的一名年輕女性,雙側乳房對稱、外觀圓潤;F為《最後的審判》中的一名老年女性,皮膚鬆弛、乳房下垂,但沒有病理表現|
由於壁畫在幾個世紀間經歷了多次修復,研究者接下來對比了修復前後的照片,認為乳房形狀和周圍皮膚上的陰影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異常乳房確實是米開朗基羅畫下的,而不是後人修復時增添的。
從經歷來看,米開朗基羅曾經有了解乳腺癌的機會。他多次在佛羅倫斯的一家修道院解剖,這裡的屍體通常來自相關醫院,他可能因此見到過乳腺癌的表現。
而那時的西方醫學,還停留在體液說,認為癌症這類疾病來自黑膽汁。四百多年後,癌細胞才被發現。
B為修復後照片;D為修復前照片|參考文獻[1]
在小指伸肌和乳腺癌之外,還有一些醫生認為,米開朗基羅在繪畫中融入了器官的形狀。此外,還有醫生推測米開朗基羅描繪過痛風性關節炎等疾病,但難以驗證。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局部。一位神經解剖學家表示,上圖《創造亞當》裡圍繞上帝和天使的圖像形狀與人腦(實心箭頭)相似,象徵人類從上帝那裡得到了智力。一位研究腎臟的醫生認為下圖《陸水分離》中斗篷的形狀類似腎臟(空心箭頭),象徵水的分離|
米開朗基羅本人的疾病,也留在了藝術品里
米開朗基羅一生留下許多精確完美的作品,描繪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家們,也在自己的作品裡記錄下了透露他疾病的跡象。
有資料顯示,米開朗基羅在老年時期視力下降,逐漸失明,曾經反覆發熱,最終88歲在羅馬去世,原因不明。2023年一名巴西研究者結合這些信息,還有描繪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推斷他可能患有巨細胞動脈炎。
在這三個作品中,都能看到米開朗基羅太陽穴附近的凸出血管。
研究者認為這是顳淺動脈擴張的表現,而顳動脈是巨細胞動脈炎最常累及的血管。這種疾病是動脈的炎症性疾病,還可以影響眼動脈和椎動脈等,炎症造成動脈狹窄閉塞,引起缺血導致的視力喪失、肢體壞死及卒中等。
藝術作品中米開朗基羅的顳淺動脈擴張(紅色虛線圓圈)。a-雅科皮諾·德爾·孔特(Jacopino del Conte)於1535年創作的米開朗基羅肖像;b-16世紀下半葉馬塞洛·維努斯蒂(Marcello Venusti)創作的米開朗基羅肖像;c-米開朗基羅半身像,丹尼爾·達·沃爾泰拉(Daniele da Volterra)於1564-1566年創作|參考文獻[4]
巨細胞動脈炎常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終生患病風險約為0.5%。這三個作品,都製作於米開朗基羅60歲之後。
這種疾病的主要表現集中於頭部,特別是頭痛、顳動脈壓痛腫脹,半數患者同時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和疲勞,大約20%患者喪失視力。資料顯示,米開朗基羅在生命中的最後10年失明,只能讓別人代寫信、自己簽名,還曾經描述過失明給他帶來的痛苦,但失明的確切原因不明確。
巨細胞動脈炎的另一常見症狀是不明原因發熱,與全身炎症狀態有關,與米開朗基羅反覆發熱病史相符。
最後,抑鬱是巨細胞動脈炎可能出現的症狀之一。資料描述過米開朗基羅的抑鬱狀態,他的文字也有所流露:藝術……讓我貧窮、衰老,成為奴隸……如果我不快點死就完了。
當然,僅從畫作和雕塑推測巨細胞動脈炎,有可能不準確。如果在今天,米開朗基羅可以經過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及顳動脈活檢得到更明確的診斷。
米開朗基羅所在的時代,藝術家對人體的細緻觀察絲毫不落後於醫生。之後,醫學研究逐漸精專,從看得到的人體表現進展到看不見的分子機制,但從來沒有與藝術分離。
藝術記錄下健康和疾病的模樣、痛苦裡的患者、診治中的醫生、醫學的進步,醫學也為藝術提供了靈感和助力。
藝術家和醫生站在交叉點上,聯手推動了人們對自身的了解,這個了解的過程還將一直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