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來說,在看病和吃藥這件事上,應該是以療效和病人感受為優先的,而不是其他因素,可是這幾年來,隨著集采的推行,現在越來越以價格為導向了,而且還是價格越低越好。
關於這個,不光是網友們是這麼說的,媒體也是這麼說的,最近他們就曝出了醫保集採在價格方面的一系列內幕。
據媒體說,現在醫保上游傳過來的壓價越來越厲害了。
醫呆局和藥監部門在聯手為國產仿製藥背書了。
這是醫保局組長的原話,說只用個例佐證,不信賴科學研究。
並舉了這樣的例子,說任何藥都有20%治療佳果不佳的可能性。
也有說麻藥不麻可能與患者的體質有關係,不一定是國產仿製藥的問題。
還說單論藥的工藝好壞沒有意義,言下之意就是說原研藥和國產仿製藥在工藝上的確有好壞之分,但討論這個沒意義。
某專家還認為現在對集采中的國產仿製藥的指責大多是不理性的。
還說現在針對國產仿製藥的隨機對照實驗搞不起來,原因是費錢又費時間。
其實在買藥這件事上,大家還是更相信大廠,而不是小廠,這是很多事情累積起來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實醫保局也很委屈,認為自己替藥監部門背鍋了。
醫保局還認為國產仿製藥絕大部分都是合格的,質量是沒有問題的,等於再一次為國產仿製藥背書了。
關鍵是,現在醫保集采的國產仿製藥降價幅度太離譜了,最高的降價高達96%。
在集採過程中,居然出現了注射液比礦泉水還便宜的現象。
但是注射液的成本明顯要比礦泉水要高,於是原研藥廠家自然不玩了,這個生意沒法做了。
關鍵是,第十批集采的定價規則相當離譜了。
相關企業說出了集采的價格內幕,原本30一支的注射液,最終集采後以1.92元中標。
這就是擺在我們廣大患者和家人面前的現實,以後只能用1.92元一支的注射液了,你真的放心嗎?又敢放心嗎?
關鍵是不用還不行,現在集采占據了國內醫藥市場的七成分額。
隱患還不只這個,隨著集采的推行,以後很難在國內市場上以正規手段買到原研藥了。
更嚴重的後果是,長此以往,人們會忘記自己還有原研藥這個選項,更忘忘原研藥的存在這回事。
我想,這何嘗不是又一種溫水煮青蛙呢,讓人們遺忘原研藥曾經存在過,從而接受國產仿製藥的存在和使用,並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感謝媒體,讓我們看到了國產仿製藥在集采上的價格內幕,比如1.92元一支的注射液,比如醫保局對國產仿製藥,以及患者反應情況的態度。
但那又怎麼樣呢?我還是希望能讓大家看到,以後我們再也用不上30一支的注射液了,只有1.92元一支的注射液用了。
至於這靠不靠譜,我相信答案就在每個人的心裡,究竟是價格重要,還是一分錢一分貨重要,我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的,歷史會給出答案的。
對此,我並不著急,只是寫出來讓大家看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