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川普歸來,精英憂慮

川普周一正式宣誓就職,開啟了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這場就職典禮與2017年的首次宣誓相比,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氛圍:從「農民起義」到「正規軍回朝」,川普不僅憑藉穩固的勝利重返白宮,更以一種自信從容、深諳權力運作的姿態,宣示了他對華盛頓權力結構和國際秩序的牢固掌控。在他的就職演講中,他高調宣布「美國的黃金時代從現在開始」,並提出了一項涵蓋國內外多領域的「黃金新政」,以勾勒一幅雄心勃勃的國家復興藍圖。這不僅是一個總統的政治宣言,更是對美國社會精英階層的深刻挑戰。

回顧2016年的勝利,人們或許會將其視為一種偶然的「歷史意外」。那時,川普的競選被廣泛認為是一次憤怒的民粹主義宣洩,而非嚴肅的政治變革。他對聯邦政府運作的複雜性與華盛頓「深層政府」的潛規則知之甚少,加之幾乎所有主串流媒體的敵意,川普顯得如同一個未經打磨的政客,被精英階層嘲諷為「只會發推文的地產商」。共和黨雖然在國會占據多數席位,但其政策議程局限於傳統優先事項,如稅改、醫療保健和司法任命,遠未能匹配川普顛覆華盛頓的競選承諾。事實上,川普第一任期的主要成就,例如稅收改革、能源政策和聯邦法官的任命,更像是借力於共和黨傳統議程,而非真正實現了他個人政治理念的全面落地。

然而,2024年的勝利不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經過八年鬥爭後的歷史必然。川普這一次以更大的選舉優勢重返白宮,不僅證明了他在政治鬥爭中愈發老練,還標誌著美國政治生態已被徹底改寫。經歷了第一任期的挫折,川普顯然已經掌握了權力遊戲的核心規則,更清楚如何在華盛頓這個龐大的利益迷宮中操控棋局。他曾在2016年因缺乏對手的認知而屢遭阻撓,而如今,他清晰地認知「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一核心命題。與2017年白宮因人事混亂、泄密事件頻發而顯得倉促不堪相比,這一次過渡期高效而有序,團隊的選擇與政策的優先次序都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協調性。國會中的共和黨也煥然一新,大批忠於川普的新人取代了傳統的建制派,讓他獲得了黨內的無可爭議的權威。川普接近50%的全國支持率,進一步顯示他積累了足夠的政治資本,可以依託行政權力迅速推動核心議程,兌現競選承諾。

在就職演講中,川普宣告:「美國的黃金時代從現在開始。從這一刻起,美國的衰落時代結束了。」這一宣言不僅是一種自信的豪言壯語,更是對美國過去幾十年左派社會轉型的強有力反擊。他強調,美國的復興不僅需要政策的調整,更需要從文化與歷史根基上重新定義國家認同。他讚揚了「探險家、建設者、創新者、企業家和先驅者」對美國歷史的貢獻,呼籲全體國民重新審視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拒絕精英們灌輸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和「美國衰落論」這類削弱民族自信心的思想。他直言,這些「自詡深刻的理論」不過是知識分子的一場自娛自樂,他們用晦澀的術語遮蓋了自己對現實社會的無知與冷漠。

川普演講的另一個重點,是針對司法公平的深刻剖析。他承諾將終止一切出於政治動機的司法迫害行為,並明確表示:「絕不會再利用國家的巨大權力來迫害政治對手。」這是對比拜登政府時期廣受爭議的司法行動的直接回擊。他試圖通過這些表態,向選民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息:川普的第二任期,將致力於修復司法體系的公平性,並緩和因黨派鬥爭引發的社會對立。如果他能真正履行這一承諾,這不僅有助於修復美國日益分裂的社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公眾對司法體系的信任。

川普深知,時間不站在他這一邊。因此,他迅速宣布了兩項國家緊急狀態:一是針對邊境安全,二是針對能源問題。這一果斷的舉措賦予總統更大的行政權力,使其能夠快速調配資源推動核心改革。他明確表示,這些措施的目標是遏制非法移民、強化邊境管理,並加速國內能源獨立進程。川普毫不掩飾自己的迫切性,強調:「沒有果斷行動就沒有復興,沒有堅強決心就沒有未來。」他的行政手段展現出一種歷史罕見的強硬與果決,旨在推動美國邁向全面復興的關鍵轉折點。

與此同時,川普正式推出了一項涵蓋多個領域的「黃金新政」,以勾勒出一幅戰略藍圖:宣布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嚴厲打擊非法移民與跨國犯罪,計劃遣返數百萬非法移民,並將跨國犯罪集團列為外國恐怖組織;宣布全國能源緊急狀態,振興傳統能源產業,取消對電動車強制要求,全面提升能源獨立性;重塑國際貿易體系,通過保護主義政策優先確保美國工人和家庭利益;加強言論自由的保護,終結社交媒體與大型企業對自由言論的審查;建立基於績效的社會,終止種族與性別為基礎的社會工程政策,僅承認「男性與女性」兩種性別;強化軍事力量,加大國防預算並結束海外無休止戰爭;推進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進一步突破,實現人類首次登陸火星的計劃;重新控制巴拿馬運河,以確保這一戰略通道對美國利益的全面服務。

這些政策的核心,是通過一系列變革實現美國從經濟到文化再到國際地位的全面復興。他呼籲全體美國人摒棄分歧,團結一致,為美國重新定義其全球地位貢獻力量。

與川普的強勢開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拜登以一系列備受爭議的赦免行動結束了自己的任期。拜登赦免了多名因政治鬥爭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官員,包括他的家人。這一舉措在公眾中引發了巨大爭議,許多人認為這是對其執政期間濫用司法權力的又一次註腳。諷刺的是,拜登的這些行動客觀上為川普的復興提供了絕佳的政治彈藥,進一步凸顯了民主黨精英的矛盾與虛偽。

知識精英們始終無法理解川普的回歸,他們更願意將其視為一場「右翼民粹主義的興起」,而不是對美國社會深層矛盾的反映。精英們津津樂道於自己的「洞見」,用晦澀的術語來標榜自己的優越感,卻拒絕深入了解普通選民的不滿、憤怒和抗議背後的真實原因。最近,一位國內知識分子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川普上台,我們該怎麼辦?》,標題充滿了居高臨下的傲慢,仿佛美國人民的選擇是一場愚蠢的災難。而若向美國普通民眾提問,他們或許會冷笑著回答:「搬到加拿大去吧。」

在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力的分布方式與其他國家截然不同。這裡沒有倫敦、巴黎或東京那樣的權力中心,資源和活力廣泛分布於相互競爭的地區之中。小企業、新創業公司和第一代富人是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而非那些依賴裙帶關係的傳統精英。國家的創始人深知權力集中於少數人之手的危險,設計了一個民治共和國,以避免社會被少數精英劫持。正如托馬斯·傑斐遜所言:人類的大多數人並非生來背負馬鞍,也不是少數幸運兒生來穿著馬靴和馬刺,準備合法地駕馭他人。美國的成功歸功於普通工人、中產階級鄰居和小額捐贈者,而非億萬富翁或技術官僚。普通公民的智慧與經驗,常常比那些坐在大學研究所里玩弄模型的精英更能捕捉現實社會的真實脈搏。

川普的回歸,顯然不是歷史的意外,而是美國社會長期矛盾積累的結果。過去三十年裡,精英階層試圖用」進步主義』的政策溫水煮青蛙式地改造社會,而普通民眾一次次用選票表達反抗。從茶黨運動到2016年的「意外」勝利,再到2024年的全面勝利,川普所代表的,是一場根本性的權力轉移。這種轉移並非一帆風順,但卻不可阻擋。

如今,精英們的恐慌與憤怒不過說明了一個事實:瓷器店裡的公牛已然闖入,他們無法再假裝聽不到那股震耳欲聾的腳步聲。這不僅僅是一場政治運動,它更是一場歷史的迴響,向那些自詡為社會管理者的「賢者」發出了明確的警告:真正的權力,永遠來自人民,而不是被精英書寫的繁瑣教條。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印象與邏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25/216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