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華人與春節:美國人就不怕中國文化殖民?

春節是海外華人分裂的標誌,也是後來他們重新團結的契機。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海外華人開始團結起來,利用春節儘可能的幫助祖國,在春節當年人們走上街頭髮起募捐活動。1938年春節,由於頭一年抗戰爆發,美國華人群體取消慶祝活動,改為集會聲援和募捐,連一貫傳統放煙花爆竹也被叫停,直到抗戰勝利後,春節在美國才重新變得熱鬧非凡。

◇圖為1938年,美國紐約街頭女華僑手舉巨幅中華民國國旗為抗戰募捐

隨著咱們國力蒸蒸日上,一日千里,不僅擁有遙遙領先的三摺疊,還有六代機,航母艦隊,東風真理等等大殺器。咱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過年現在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如果問過年期間哪裡放假最多,不用說那一定是中國,如果問過年期間哪裡慶典活動最多,搞得最熱鬧,答案大概率是大洋彼岸的美國。

一百多年前,從第一批華人登陸美國開始,慶祝過年歷史已經延續至今,今天的美國一些華人聚居區仍然保留著「舞龍、放鞭炮、游神」等習俗,甚至隨著華人在美國的地位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傳統過年反向「文化殖民」了美國佬,美國一些屁股比較歪的州把中國過年定為法定節假日。

那麼,這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華人是怎麼過過年?美國社會又是如何接納他們的?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打開了兩國的交流通道,與此同時,隨著美國西部大開發需要的大量勞動力,無數華人勞工遠渡重洋踏上異國他鄉討生活,這些華人帶去了大量家鄉故土的生活習慣,其中就包括過過年。

不過,華人到了美國後被當地白人歧視,他們把吃苦耐勞的華人看成了和自己搶飯碗的洪水猛獸,一開始他們在言語和行為上攻擊華人,到後來當地政府幹脆推出了《排華法案》,當地華人在外部威脅下只能抱團取暖,具有象徵意義的過年就更加成為凝聚華人人心,團結華人力量的節日,更是成為華人在困難歲月中相互寬慰的契機。

◇圖為《望廈條約》英文版

◇圖為1876年華人在前往舊金山的輪船上

◇圖為華人勞工修建第一條美國跨大陸鐵路

隨著華人移民美國的數量逐漸增加,美國唐人街的規模也逐漸擴大,一些有社會地位的華人領袖會想辦法擴大華人族群影響力,常規來說擴大影響力的方式就把過年慶祝活動做的聲勢浩大,熱熱鬧鬧。其中洛杉磯的慶祝活動規模最為宏大,不過他們的營銷方式卻有些劍走偏鋒,洛杉磯可以說是火車拉來的城市,19世紀末隨著南太平洋鐵路,聖達菲鐵路相繼竣工,作為鐵路樞紐的洛杉磯立刻迎來了人口激增。

◇圖為1859年(咸豐九年)加州瑪利維爾鎮的報紙上消息:標題《中國新年》:「昨天,也就是2月1日,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慶祝了他們的新的一年的開端。他們燃放爆竹,而且喜氣洋洋。」

◇圖為版畫作品展現的1871年過年,新澤西貝爾維鎮的一家洗衣廠華工正在放鞭炮慶祝新春

此時的洛杉磯雖然已經成為美國大城市之一,但距離國際化的大都市還有一定的距離,想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至少得承辦一些大型活動,比如1893年芝加哥舉辦世界博覽會大獲成功,靠著這次活動芝加哥徹底成為美國中心城市。看到芝加哥美滋滋的吃到了螃蟹,洛杉磯政府的想法是舉辦「洛杉磯嘉年華」,組織一場大型娛樂活動,邀請各地移民加入以體現洛杉磯文化多樣性,從而吸引更多移民。

◇圖為1880年3月20日美國畫報上關於唐人街過年活動的插畫

由於此時處在排華期,活動組織者針對是否邀請華人參加展開了激烈辯論,最終達成妥協:只有在包括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也參加的情況下,才邀請華人參加活動,而且把華人的遊行隊伍放在最後。當地華人組織聽說後頗為不滿,但念在好不容易自己有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就捏著鼻子答應了這個不合理安排。

◇圖為1871年過年舊金山唐人街華人慶祝過年,燃放鞭炮

雖說過程有點坎坷,但結果還算圓滿,1894年4月10號,「洛杉磯嘉年華」的樂隊和馬車開始在洛杉磯市區的百老匯街、春天街及緬因街上遊行。對於觀眾而言尋常表演已經屢見不鮮,華人的遊行隊伍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因為此前一直對華人歧視和隔離,外界對他們了解不多,這次正好能看看熱鬧。

洛杉磯當地報紙對這場嘉年華持續跟蹤報導,對華人的節目讚不絕口,參與「洛杉磯嘉年華」的效果也顯而易見,華人遊行隊伍抓住了美國人注意力,同時也在更大範圍內得到了接受。1895年,當洛杉磯準備再次舉辦活動時,組織方還想仿照去年案例,仍然安排華人和墨西哥人印第安人一起,並安排在最不起眼的位置,這下華人群體不滿「待遇不公」考慮退出。

◇圖為1901年洛杉磯華人新春「遊行」中的舞龍

這次終於輪到活動組織者們著急了,他們專程拜訪了唐人街華人領袖,希望華人能夠繼續參加嘉年華活動,從此,華人成為了「洛杉磯嘉年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員。隨著時間的推移,華人社區已不再需要藉助他人的活動來提高公眾聲望,他們乾脆從嘉年華遊行中獨立出來,原有的遊行節目變成在過年期間組織並演出,於是就演變成為今天洛杉磯的「過年遊行」。

美國其他華人聚居地沒有洛杉磯這樣得天獨厚的機會,他們只能是靠著自身的影響力逐漸獲得更多人的認可。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華人團體之間也出現了不和諧的地方,由於美國信仰自由,海外華人也有不同的政治立場,在辛亥革命後國內局勢錯綜複雜,清政府內部不僅有北洋系和宗社黨,革命黨中也有立憲派、同盟會、光復會諸多派系,各派之間通力合作不多,勾心鬥角不少。

◇圖為1920年代的唐人街新春遊行

◇圖為1950年代的唐人街新春遊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剛成立一個月,就出現了流血內鬥,光復會副會長陶成章被同盟會元老,上海都督陳其美暗殺。中國的內亂也影響到了美國華人,華人不同社團分成不同派系陷入內鬥,其中過年也是鬥爭環節之一,過年到底是按照傳統農曆來,還是相應大總統號召過元旦,各派系也吵個不停,直到他們自己發現自己已經習慣用兩套日曆,再加上對國民政府不讓過過年的政策頗有微詞,才在此恢復了按照農曆過過年的習俗。

◇圖為1953年,非華人第一次被邀請參加唐人街遊行,當時超過14萬人參加

◇圖為1956年2月18日,儘管警察局長發布命令禁止燃放鞭炮,但唐人街的華人還是舞獅,燃放爆竹慶祝新年

過年是海外華人分裂的標誌,也是後來他們重新團結的契機。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海外華人開始團結起來,利用過年儘可能的幫助祖國,在過年當年人們走上街頭髮起募捐活動。1938年過年,由於頭一年抗戰爆發,美國華人群體取消慶祝活動,改為集會聲援和募捐,連一貫傳統放煙花爆竹也被叫停,直到抗戰勝利後,過年在美國才重新變得熱鬧非凡。

◇圖為1938年,美國紐約街頭女華僑手舉巨幅中國國旗為抗戰募捐

◇圖為1962年尼克森借舊金山唐人街過年遊行拜票

抗戰勝利後中美兩國簽署《中美航海通商條約》中國護照可享受美國免簽,兩國政府也大力扶持留學生項目,使得美國華人數量又一次迎來增長。在這些人的影響下,美國官方對於過年也越來越重視。

◇圖為自2023年農曆過年大年初一起,加州政府轄下的公務體系、公立學校放假一天

◇圖為紐約曼哈頓唐人街過年大遊行

◇圖為今天美國一些崇華媚外的人,在中國過年遊行活動中穿上中國傳統服裝拱手抱拳施禮

當時間進入21世紀,2004年紐約州通過法律,把農曆的年初一定位紐約州國定假日,近幾年加州也通過法律把中國農曆過年作為州立假期,如今只要是有大量華人聚居的地區,到了過年這天,美國總統、當地政府官員都會發表講話,稱頌華人和亞裔對美國做出的貢獻。當然了,當中國的過年成了美國人的法定節日後最高興的該是美國民眾,他們中很多人可能對過年和華人文化不是那麼感興趣,也根本不會覺得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殖民」,主要是發現自己多了一個節日,又能尋找到一份快樂,畢竟快樂是人的本能,誰也沒權力沒資格去剝奪別人的快樂。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循跡曉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31/216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