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醫生的這個「暗語」一定要聽懂!不然很可能會吃大虧……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身體有某個異常,或者體檢發現某個異常,擔心有問題,於是去醫院找醫生看,醫生看過之後來了一句「觀察一下」就打發了。

「觀察一下」是什麼意思?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困惑,醫生這個「暗語」的背後可是有大學問!

「觀察一下」

可能包括這些情況

其實在醫學上,「觀察」也是一項醫療處置措施,而且非常常見。那什麼情況下要「觀察觀察」呢?歸納了一下,大致可能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輕度異常,很難一下弄清楚原因,為避免不必要的過度檢查,先動態觀察,定期複查,積累更多信息以更好的判斷。

比如,體檢某項腫瘤標誌物升高一點,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這種指標的輕度升高,大多數是良性原因,甚至只是吸菸、飲食等因素也可能引起稍升高,通常很難說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當然也不能排除惡性腫瘤引起的可能,但得了惡性腫瘤也可能腫瘤標誌物正常,而如果惡性腫瘤標誌物引起的升高,後續複查會一次比一次升高,只憑一次結果無法判斷,所以不妨先觀察一下,定期複查,動態看變化趨勢。

2、初步估計問題不大,可以暫時不用處理,畢竟治療也是有副作用有傷害的,但疾病有往不好方向發展的可能,所以不能完全掉以輕心,不妨觀察觀察,既不必過度緊張焦慮,也不要不管不顧。

比如,體檢發現的小結節(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等),多數是良性的,醫生經過初步判斷暫不考慮惡性,這種時候觀察通常是最好的處理。如果急著處理,首先太小的結節,也很難一下弄清楚,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過度檢查,而確診需要活檢,太小的結節一方面很難活檢成功,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傷害性診療(穿刺活檢,不是完全無傷害)。

當然,也不能不管不顧,一方面並沒有完全定性說一定是良性的,只是概率上大多數是良性,但不能完全排除惡性可能,所以需要隨訪複查,動態觀察,另一方面現在是良性,也不能排除以後發展為惡性的可能,所以當然不能不管它,可以暫不處理,但隨訪觀察定期複查還是必要的。

3、儘管已經明確診斷了是什麼病,但可以暫不處理,這種情況也可以觀察等待,即所謂 watch and wait(觀察等待),一旦出現需要治療的指征,再開始啟動治療,並不會對總的預後有影響。

比如,小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惰性淋巴瘤,由於這種淋巴瘤生長發展緩慢,有的患者可以暫不急著治療,經專科醫生判斷並結合患者本人的意見,不妨先觀察,不急著治療,定期複查,做好病情監測,一旦出現治療指征,再開始治療也不遲,並不會對總生存時間有影響。

4、有的疾病或者說有的病情,或者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不治療通常也會自愈),而且目前也沒有太有效的病因治手段,那也通常是觀察,也就是不用什麼特別的醫療措施,或者僅對症處理。

比如,普通感冒、流感、新冠等,單純病毒感染目前其實並沒有太有效的針對病毒的治療,這類病毒感染性疾病很多是自限性疾病,只要免疫力正常,基本上可以自愈,如果出現很難受的症狀,對症處理就可以,如果沒有症狀,觀察就可以。所謂觀察,不是不管不顧,要「看著」(觀察著),一旦有情況則轉診醫院治療。

5、病情需要治療,不能回家觀察,不能等以後再說,但目前又暫時病因不明,無法開展針對病因的治療,這種時候需要在醫院「觀察」,即留觀,醫院通常會有「留觀室」,裡面有醫生護士,一旦病情有變,可以隨時呼叫醫生護士;當然也可以收住院「觀察」。

比如,腹痛去醫院看急診,醫生檢查後暫時沒有找到病因(腹痛本身只是疾病的症狀表現),難於開展針對性治療,需要時間進一步進行各種檢查和專科會診,在這之前,先觀察一下(同時可視情況對症處理),有時實在弄不清楚,病情又不允許一直觀察,要考慮急診剖腹探查。

重要提醒

到醫院看病,如果醫生讓觀察一下,就不要逼著醫生非要開點藥才覺得是看了病,不要認為掛號費是白花了,為了迎合你而亂開藥的醫生才是渣。

醫生讓你隨訪觀察,那是醫生用他的專業知識經過思考之後做出的判斷。但切記:觀察不是叫你不管不顧,需要知道為什麼不馬上處理而是要觀察,接下來要注意什麼事項,觀察什麼,觀察多久,複查什麼項目,多長時間複查,出現什麼情況要及時來就診等等。

一定不能失訪,不管不顧,從此「消失不見」,那可不行,「觀察」≠「沒事」。記住:醫學上,有時候,暫時不處理(觀察)就是最好的處理。注意「暫時」二字,觀察是動態的,不要走極端。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科普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206/217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