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大量數據雷同》一文,不到24小時被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隨後就「編輯錯誤」致歉,下架了所有公開數據。2月10日,終於恢復下載,但似乎仍有不少錯誤。
上海醫生提出「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之後,醫保局立即奔赴上海登門面談,日前又通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回應,藥品質量沒問題,上海醫生道聽途說,查無實據。
相關閱讀:【404文庫】夏志敏醫生|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大量數據雷同
而藥品質量最直接的責任方,藥監局卻始終低調。即使在一致性評價數據被曝大量「編輯錯誤」的情況下,仍然不吭一聲。歷時半月,到底自查、修正了哪些錯誤,這些錯誤又是怎麼導致的,以後如何避免,一概沒有交代。
先來看看數據更正之後,目前發現的一些錯誤。
編輯錯誤
一致性評價中,仿製藥通過生物等效性試驗來證明療效與原研藥無異。T/R比值是最關鍵的指標,也就是受試製劑(仿製藥,T)與參比製劑(原研藥,R)的血藥濃度之比,應該在80%-125%之間。
上圖為官方更正之前下載的數據,引自「仁風亭」,作者當時指出了更多數據錯誤。
更正之後,空腹數據已改,但餐後數據,用 T除以 R並不是紅框中的數值。
這種錯誤並非孤例,上圖是一款仿製藥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的一致性評價數據,紅框中的數值,並不是左側 T與 R的比值。
統計錯誤
據財新報導,曾發現一致性評價多處數據雷同的博主「Air-Moving Device」指出,原有15款仿製藥數據存在統計學錯誤,本次恢復下載以後,還有4款,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替米沙坦片、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黴素片各有一個仿製藥。
統計學上,T/R值,與90%置信區間存在邏輯關係。置信區間的低值乘以高值再開平方,應該等於 T/R值。
上圖,上海現代製藥的克拉黴素片的 T/R值與90%CI存在異常關係。
源頭錯誤
還有一些在數據報告提交評審之前就已經存在的錯誤。很多製藥企業會將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臨床研究、數據統計、樣本檢測外包給第三方的 CRO公司,而有些 CRO公司可能會將自己承接的不同藥品的研究數據混淆,導致雷同或錯誤。
Air-Moving Device發現,華中藥業鹽酸克林黴素膠囊一致性評價數據,與華潤三九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發表在《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的數據完全一致。這兩款藥的第三方機構完全一致,臨床研究機構: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生物樣本檢測機構:安徽萬邦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鹽酸克林黴素膠囊一致性評價數據。
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在中國健康受試者體內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2024年第14期,2116頁。T/R值以及90%CI數據均完全一致。
如果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對主動送到案頭,並經過審評公開的數據,都無法確保真實準確,老百姓又有什麼理由相信,這樣的機構有能力對研發、生產各個具體環節的違規和疏忽進行合格的監管。
如此低級的數據錯誤頻繁出現,藥品質量真的會像醫保局拍胸脯回應的那樣可靠嗎?中國仿製藥如何度過信任危機,恐怕不能只是躲在幕後,靠前台表演拙劣的輿情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