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只有在安全的時候才是勇敢的,免費的時候才是慷慨的,淺薄的時候才是動情的,愚蠢的時候才是真誠的。
——刀爾登
3年了。對於很多人來說,3年可以讓一棵蘋果樹從幼苗到開花結果;可以讓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學會跳躍和跑步;可以讓一位懵懂少年變得成熟;可以為世界帶來更新的科技成果,改善我們的生活。但是對於戰火中的烏克蘭來說,3年意味著大量基礎設施被摧毀,經濟發生嚴重萎縮,外部援助成為支撐國家運轉的生命線。數十萬青壯年灑血戰場,國家主權遭受俄羅斯獸軍的鐵蹄踐踏。如今的俄烏戰爭已經進入了「誰先崩潰,誰就輸」的關鍵階段。即便戰爭在此時此刻馬上結束,造成的傷痛至少也需要幾代人才能慢慢彌合。仇恨會像惡魔種子一樣深深紮根在人們的心裡,不知什麼時候會再次肆虐人間。而這一切,都來自於3年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這是極個別野心家為了實現野心進行的大規模血肉獻祭!這是一場用世界上最骯髒的詞彙都無法形容的可恥侵略!
就在俄烏戰場局勢瞬息萬變,隨時可能出現新的轉折點的時候,另外一場戰爭早已如火如荼。並且這場戰爭的波及面更廣,造成的影響也更為深遠。因為這場戰爭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自己對自己的戰爭!
首先我要非常明確的講,我對於美國政府目前急於結束戰爭,恨不能往俄羅斯手裡硬塞橄欖枝的行為非常反感。這種行為無異於給了莫斯科最好的續命機會。不僅是對烏克蘭長達3年的犧牲是一種褻瀆,對於期待改變命運的俄羅斯人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平。川普的剛愎自用和極不負責任的言論,無論招致多少惡評都是其咎由自取。儘管我支持川普在驅逐非法移民、清理華盛頓沼澤、剷除DEI、公布一些歷史檔案等方面的政策。但並不代表我會完完全全支持川普的一切政策主張;更不會妨礙抨擊川普的「自戀型人格」和在俄烏戰爭方面表現出的「現實主義和功利主義」。
不知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對美國和川普的攻擊已經悄然變了味道。客觀的就事論事的聲音被一種超乎於理智的,甚至是罔顧事實、胡編亂造的聲音所掩蓋。很多人被逼迫著不得不表明立場。如果說以前只是一部分軟體動物和職業反美工作者在鼓吹反美,如今出現的是「泛反美情緒」的泛濫。從反對川普在俄烏談判上的態度到仇視和妖魔化美國的一切。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很可能落入一個精心編織出的「理想化的正義」陷阱。最終可能會導致很多人輸在自己的認知上。
這裡所說的「理想化的正義」指的是一種絕對的正義,甚至是「極端的正義」。即,認為正義必須是絕對的、公正的、無懈可擊的。不符合上述標準的皆屬於「正義不純粹就是純粹不正義」的範疇。一旦現實中的「正義」與心目中的理想不符,就容易引發失望甚至憤怒。很多人之所以會追求這種「理想化的正義」,一方面的原因是非黑即白的思維定式。要麼完全正義,要麼完全邪惡,缺乏對灰色地帶和複雜局面的容忍和理解。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情緒壓倒理性。強調正義感的情緒化表達,而忽略事實和邏輯。但現實中的正義往往是複雜、多面且帶有妥協成分的。所以說,「理想化的正義」是一種片面正義。
深入觀察會發現,這種東方式「理想化的正義」與西方盛行的「政治正確」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二者都具有過度追求道德完美、缺乏容忍度、經常帶有攻擊性的特點。無論是政治正確還是片面正義,都追求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並將自己認定的標準強加於他人。但他們往往忽略了一點:道德本身是自律。如果變成了「他律」就會形成一種綁架。於是我們會看到,在政治正確的環境下,不符合主流輿論的觀點容易被攻擊、封殺;而在片面正義的思維模式里,任何與自己立場不符的聲音也被視為不正義。此外,政治正確和片面正義都喜歡造「大概念」,和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化。例如,歐洲白左一貫宣揚的環保主義、廢除死刑,LGBT、素食主義、毒品除罪化等等。而對於高舉片面正義大旗的人來說,可以置基本事實於不顧,甚至肆意造謠煽動。例如前兩天瘋傳的一段視頻中稱:川普面臨重大危機,美國最高議會啟動彈劾程序。
鑑於內容實在炸裂,不想轉發原視頻,僅截圖給大家看一下。只要稍微有一點腦子和常識的人都知道,美國從來也沒有過「最高議會」,更何況就算真的啟動彈劾也輪不到沙雕自媒體首先報導。有趣的是,我看到一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和自詡有頭腦的人也在轉發這類視頻。或許等他們的頭腦冷靜下來以後也會感到羞愧。但當他們急於表達立場,急於追求一種片面正義的時候,往往就會丟掉理智和邏輯。這恰恰就是片面正義的可怕之處,激勵人追求偏激和過度。例如將川普與希特勒相提並論,將推動談判視為向俄羅斯下跪。更有甚者,說川普是克格勃早年在美國埋下的暗樁,就為了在關鍵時刻顛覆美利堅。總之就是,只要站在自己的道德高地上,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指責、造謠、攻擊甚至網絡暴力那些持不同意見者。最終結果就是造成內部分裂!類似的事情,在講究「無限忠於」的年代,不知道發生過多少!
然而真正的正義往往不是理想化的,而是複雜、妥協和平衡的結果。例如,我們都說法律是代表正義的。然而法律並不會追求絕對公正,而是基於現實條件下可操作的公平。國際政治中的「正義」則更多是國家利益和權力博弈的結果,天生就帶有妥協和現實主義色彩。人際關係中的正義也並非絕對,而是基於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平衡。反之,過分強調片面的正義和西方白左大搞政治正確的結果一樣,會抑制不同觀點的表達,導致思想的單一化。尤其是非黑即白的正義觀會導致社會上出現「敵我分明」的對立,容易引發社會撕裂和對抗。當人們對「正義」的結果期待過高而現實無法滿足時,就容易產生極端情緒,導致相互攻擊。進一步加劇彼此間的不信任和撕裂。從某種意義上講,理想化的正義就是一種「精神白左」。與二戰前後期在全球泛濫的XX主義同出一脈。
那麼問題來了,誰會對這種結果樂見其成呢?在政治正確的環境下,當然是設計出這套理念的白左精英成為受益者。他們可以藉機為政府擴權,牟取政治上的利益和桌子下面的交易。然後讓普通人承擔民主社會分裂造成的傷害。下面這張照片裡,德國本地人和外來中東移民發生衝突,警察將一位本地白人壓倒在地,而他自己卻被一個中東移民在身後用刀刺死。這就是「政治正確」下的歐洲現狀。當一個國家習慣於整天把空洞的大詞兒掛在嘴上,用廉價的同情和高福利作為收買選票的工具的時候,怎麼可能承擔起作為世界領袖、維護公平正義的責任?同樣道理,沒有勇敢和行動作為支撐的口頭正義,在現實中一文不值!只會造成民主世界的分裂!
很多人在看了我的文章後留言罵我。只因為在他們眼中我沒有和他們一起罵美國罵川普,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歐洲上。那是因為這場戰爭原本就是因歐洲白左而起。在前文《與北約「同框」海上軍演,俄羅斯真被放生了嗎?!》中已經寫過,正是2015年簽訂的《新明斯克協議》(或稱明斯克協議II)為 2022 年俄羅斯的全面入侵奠定了基礎。知道為什麼國際上並沒有抓住《布達佩斯備忘錄》大做文章麼?就是因為這份備忘錄只相當於一份聯合聲明,並不是正式協議。但《新明斯克協議》則不同,可是一份相當複雜的正式協議。這份協議來源於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繼《明斯克協議》之後提出的一項新的和平計劃。該計劃是為了阻止美國向烏克蘭政府派遣軍備而提出的,默克爾說這只會導致危機惡化。想想看,為什麼當人們紛紛把矛頭對準美國,指責美國背信棄義不遵守《布達佩斯備忘錄》的時候,卻少有人願意提及英國也是《布達佩斯備忘錄》的簽署國;以及主導了《新明斯克協議》的法國和德國呢?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當你心中升起莫名其妙的恨意的時候,應該想一想是誰在教給你這些仇恨。
下面這張圖表可以看出,在整個2024年,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不降反增。法國2024年從俄羅斯買的天然氣更是激增了81%。圖表中,左側是2022年2月24日至2024年10月19日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的前十大國家。右側是俄羅斯可以用這筆錢資助的戰爭天數。據不完全統計,戰爭3年來歐洲通過購買石油向俄羅斯輸血兩千億多歐元。遠遠超過對烏克蘭的援助。而俄羅斯每天的戰爭消耗估計是3.6億歐元。從某種意義上說,俄羅斯就是在拿著歐盟的錢侵略烏克蘭!如今,歐洲這些白左政治精英們一會兒說要減少採購俄羅斯的能源,一會兒又說要組建歐洲聯軍。但哪件事情是他們真正做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作為自始至終支持烏克蘭反侵略的我來說,會一直在批評歐洲的不作為。你以為他們真的在積極支持烏克蘭,但現實中卻是一場國際舞台上的廉價政治秀。
隨著俄烏戰爭進入關鍵的轉折點,與戰爭同時進行的是另一場「認知」領域的戰爭。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們的憤怒是從何而來的?是誰在為我們擬定攻擊的目標?事實上,很多人在俄烏戰爭的問題上被屏蔽掉了部分關鍵信息。例如,前幾天遭到猛烈抨擊的「美國要挾烏克蘭用5000億美元礦產換和平」。這無疑成為川普施壓烏克蘭、向俄羅斯下跪的又一鐵證。但真實情況是,關於礦產合作的提議是澤連斯基首先提出,並作為去年9月提交的「勝利計劃」中的一部分。並且這些礦產也不是全部歸美國人所有,而是成立烏克蘭的國家級基金,在戰後由美國人提供資金、技術以及市場共同開發。如果看不明白這個,可以了解一下二戰後美國提出的「米歇爾計劃」對歐洲的作用。美國為了保護自己的投資,勢必也會起到保護烏克蘭的作用。更何況,礦產合作只有在停戰以後才能進行;但現在美國的援助可是實實在在的。孰輕孰重不言而喻?在今天這個時代,中立的陳述一些事實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在被無良自媒體的斷章取義所誤導。那些自媒體一邊在販賣「片面正義」,一邊在收割信息差的紅利,還順手毀掉了人們的認知。
用刀爾登的一句話來形容他們是恰到好處的:有一群人,只有在安全的時候才是勇敢的,免費的時候才是慷慨的,淺薄的時候才是動情的,愚蠢的時候才是真誠的。我們看到,很多人堅持的片面正義其實是一種非常矛盾的「救世主」思想。認為美國足夠強大就應該對一切負起責任,充當救世主。否則就是在破壞民主讓文明倒退。但是當美國在某些方面有所表現的時候,又變成了「霸權」!這樣的邏輯是不是有點亂?!
當然,我這麼說並不代表我認同美國在啟動鵝烏談判中採取的一些手法。尤其是在此次的聯合國投票中驚人的站在了流氓的一邊。這說明川普政府高估了掌控局面的能力。克格勃出身的地堡元首豈能是被這種討好的小動作打動的。除了能助長俄羅斯獅子大開口以外,毫無用處。這也符合我在前面所說的,川普俄烏戰爭方面表現出的「現實主義和功利主義」。當年羅斯福放過了蘇聯,為世界帶來數十年冷戰威脅。如今美國的這一舉動,無疑是下了一子臭棋!但無論我們如何批評川普政府都不能不承認的是,烏克蘭依然需要來自美國的支持。民主的陣營不能接受美歐割席這樣的巨大分裂!
在今年開年的文章中,我曾寫過:我無比希望俄羅斯能以最可恥的方式輸掉這場不義之戰。但作為一個提供嚴肅文字的作者,我必須客觀謹慎的面對現實。網絡上流傳一條諺語「在戰爭中,政客提供彈藥,窮人提供孩子。戰爭結束後,政客握手分配利益,窮人尋找孩子的墳墓。」我在這句諺語後面又補上了一句「最後,政客相互佩戴勳章,窮人眼裡只剩下仇恨。」這也是我如此憎惡戰爭的原因。
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我知道這樣的文章是肯定會與不少人的認知不符。但我覺得,如果一時無法理解更全面的正義,可以遵循「短鏈條正義」的原則。看不懂國際政治博弈也沒關係,至少不要把政客們的表演當作現實。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為烏克蘭人的英勇抵抗而驕傲的時候,也應該讓自己的頭腦同樣具有抵禦「認知入侵」的能力。不要被情緒操控,輕易落入「理想化的正義」陷阱。甚至把自己也變成散布謊言,推動民主分裂的一分子。畢竟對這個時代來說,民主的分裂才是民主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