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項棟樑|山東被黑得這麼慘,可算找到原因了!

作者:
他們認為,網絡上之所以那麼多嘲諷山東的段子,是因為有人靠山東地域黑來博流量。他們顯然不知道,還有一種文化現象叫死不悔改。他們更加意識不到,死不悔改還沾沾自喜,正是山東這麼多年持續被嘲諷最重要的原因。

建設性意見|山東被黑得這麼慘,可算找到原因了!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山東大蔥

有一種天文現象叫太陽黑子,有一種地理現象叫山東黑子,這是近日山東官媒集體聲討「山東刻板印象」的一篇奇文開頭兩句。

image

他們認為,網絡上之所以那麼多嘲諷山東的段子,是因為有人靠山東地域黑來博流量。

他們顯然不知道,還有一種文化現象叫死不悔改。

他們更加意識不到,死不悔改還沾沾自喜,正是山東這麼多年持續被嘲諷最重要的原因。

上面這篇文章主要反駁了「蔥省」、「孔孟之道」、「考公考編」、「酒桌規矩」、「吃飯規矩」等外界對山東的刻板印象,我們來看看它是用什麼混帳邏輯來反駁的。

關於「蔥省」這一稱呼,原文作者用山東蔬菜產量全國第一來反駁,這怎麼說呢……就純屬腦子不太好使。

image

人們之所以用蔥省來指代山東,從來就不是嘲諷山東人愛吃大蔥,更不可能有人嘲諷山東蔬菜只有大蔥。

「蔥省」毫無疑問是一個蔑稱,它的來源是人們對山東官本位思想、傳統男尊女卑上尊下卑落後思想、糟粕酒文化等負面印象的綜合反饋,也是因為直接點名批評山東往往招致謾罵侮辱攻擊等惡劣後果,故而用「蔥省」來間接指代。

拿山東蔬菜產量全國第一來反駁蔥省,說明作者根本沒有意識到癥結所在,只是沉浸於農業大省敘事的沾沾自喜。邏輯不行是硬傷,很難治療的。

關於「孔孟之道」的批評,作者的反駁其實正好完美地演示了大家對山東的刻板印象是多麼精準和深刻。

image

作者論證的邏輯是「孔子辭去高薪工作,孟子辭去高官,所以孔孟不是官迷,所以推崇孔孟之道的山東人也不是官迷」。而恰恰是這種論證方式暴露了作者身為山東人最深處的真實想法,就是把高薪和高官當作最為珍貴的價值,放棄這些就能成為聖人。

實際上,孔子和孟子的偉大從來不是因為他們放棄了高官厚祿,而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觀念在當時的時代非常先進,其中一些觀念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問題在於,孔子和孟子也有所處時代的局限性,他們的思想觀念里有許多與現代文明社會不兼容的糟粕,尤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尊卑有別的思想。而外界批評和反感山東人的所謂「孔孟之道」,正是對山東人繼承這些糟粕思想的批評和反感,而不是對孔子和孟子的批評,更不是對「仁義禮智信」的批評。

原作者不去反思山東社會普遍存在的「儒家思想中的糟粕觀念」,而是通過重複孔子孟子的偉大來論證山東尊崇「孔孟之道」的合理性,還是邏輯能力不行的症狀表現。

關於「考公考編」熱度的嘲諷,原作者選擇用數據來反駁,卻再一次迴避了問題的核心。

image

實際上,國考因為難度極高,招錄人數較少,且職位在各省市分布並不均勻,所以並不適合用來比較各地對考公的追求熱度。

更能反映「體制內偏執」的,是省考、事業編、教師編等考試的綜合熱度,還有民間婚戀觀念中對體制內的看重程度。同樣列舉數據:

2024年山東省考招錄人數10569人,報考人數卻高達40.1萬人,平均競爭比約為38:1。

2024年廣東省考招錄17307人,報名人數為17萬人,平均競爭比約為10:1。

這個數據對比顯然更能說明問題。

而且,即便按照原作者列舉的數據,山東國考報考人數排名第4,難道不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梯隊嗎?

對考公考編的執著當然不只是山東一個省的獨有現象,但山東人整體上對考公考編的極度執著,難道能夠否認得了嗎?

最後說「酒桌規矩」,原作者更是睜著眼睛說瞎話,說什麼只要一句「我吃了頭孢」就能在山東所有酒桌上滴酒不沾,還說什麼山東人不希望任何一個客人喝吐……

image

這就不是邏輯問題,而是誠信問題了。有這樣的山東人站出來胡說八道,還被省市各級官媒集中轉發,你們山東人真的不覺得羞恥嗎?

一點建設性意見:

山東被人黑得這麼慘,黑得這麼久,不是沒有原因的。

真要想改變大家的刻板印象,還是要向現代文明的思想觀念靠攏,而不是找一些邏輯混亂、睜眼說瞎話的傢伙來自說自話。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微信公眾號「建設性意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228/218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