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月入過萬 想存錢的中國年輕人上郵輪打工

據《新周刊》報導,每年初春,無論是應屆生還是職場人,都開始著手準備春招的各項事宜了。只不過,相較於前幾年一味「求穩」的心態,如今的年輕人似乎更希望換種方式生活。隨著各地郵輪旅行快速升溫,國際郵輪海上乘務員的工作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求職志願之一。社交平台上「#郵輪工作」話題下,不乏異國港口碧水藍天的九宮格,而「月入過萬(人民幣,下同)帶薪環遊世界」的招聘標語也永遠撩撥著想看世界的年輕人的心弦。

因此,就算不少親歷者苦口婆心地表示「慎入」,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滿懷期待地拖著行李箱走上舷梯。

只有當真正成為一名郵輪海乘時,年輕人才發現,光鮮的宣傳語背後藏著每天工作12小時的排班表、每日平均走上2萬步的服務動線,還要直面不同客人的需求或情緒,處理複雜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和上下級關係。

在郵輪上,吃苦和看世界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有人能享受在甲板上眺望遠方的暢快,就有人在宿舍里數著回家的日子,存夠錢便頭也不回地奔向陸地。

我們和三位在海上漂泊過的年輕人聊了聊。當社交媒體試圖把郵輪工作美化成「帶薪gap year」時,「海上牛馬」們卻給出了更複雜的答案:郵輪並非完美的職場,在那些波濤搖晃的日子裡,他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尋找屬於自己的錨點。

一、在郵輪上工作就像一台永動機

Jiancong服務生上船4年

第一次上船時,我是從餐廳最底層的崗位做起的。如今已經是我的第四個合同期,我也成功且幸運地逐漸從底層RA(餐飲部服務生)、WA(助理服務生)升職為W(服務生)。

一般來說,我白天在自助餐廳、晚上在主餐廳工作。在自助餐廳時大多是補充食品、飲品的工作,還會有收拾桌子、引領客人等雜活。在主餐廳時,一個W和一個WA會一起服務14~18個客人,WA聽從於W,需要準備飲用水、黃油、餐前麵包。正式開餐後,幫忙拿菜、給客人倒水,都是工作的一部分。

發現了嗎?郵輪就像海上的飯店,所做的工作內容和陸地上的飯店服務生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作為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我很早就了解到這一點。

或許不少想要上船的人都看到了到處旅遊、交朋友,收入還比較可觀這些好處——不可否認,這也是事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適應郵輪上的工作。

第一個合同期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最難熬的:在短則六個半月、長則八個月的合同期中,每一天都是工作十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日,不但工作時需要長時間站立,腦子需要不停運轉,臉上還得一直保持微笑,這樣的工作強度是極其消耗身心的。

公司規定每個員工的休息時間有12小時,但吃飯、洗衣、娛樂的時間也會包含在休息時間裡,實際睡覺的時間可能也就七八個小時。船上的娛樂設施會不定期開放給員工,我一般會在健身房待一個小時,也會上甲板看星星。靠港的時候我可以下船city walk一下,但並非每次都有精力享受。

剛上船時,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難還是語言問題,雖說當時我也通過了英文面試,但當我真正面對來自天南地北的同事、客人們讓我一頭霧水的各種口音時,心裡還是有點發怵的。萬幸,當時一位一起參與培訓的同學和我同船,我們互相幫忙、彼此照顧,才順利度過了最難的適應期。

每份合同航線不一樣,面對的客人群體也不一樣。在美洲市場時,客人普遍比較友善,也很尊重服務員的勞動,甚至會給我們提供情緒價值;歐洲市場走的航線都非常漂亮,但是歐洲人對服務要求更高,還需要提供酒水服務,而且歐洲客人吃飯晚,我們下班也會更晚。

亞洲航線時,客人用餐時間早,我們通常晚上9點就能下班了,但客人大多喜歡分享式就餐,會增加一些工作量,而且亞洲航線的一些客人對服務員的尊重程度不是很高,有時我們也會有些難過。

但既然從事服務業,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何況這份工作的報酬其實還挺可觀。每家郵輪公司的工資水平不同,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自己的報酬比較滿意。

工資由底薪和小費構成,我做WA時有1400美元的底薪,公司會根據我的服務人數、客人滿意度給我增加一筆款項,再加上小費和酒水抽成,換算成人民幣每個月都能過萬元。船上的吃住用幾乎都不用花錢,我平時出去玩時,只花收到的小費就完全足夠了,因此的確是能存下不少錢的。

我算是一個比較能吃苦的人,這幾年基本都在跑歐美航線,甚至還和不少客人處成了朋友,所以我一直都挺開心的。不過我自己的心態也在逐漸變化,從一開始的好奇、充滿活力,到如今開始「為錢妥協」,每天平淡度日,邊工作邊數著還有幾天回家。

我想,沒有什麼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在最累最熬人的郵輪餐廳部門生存下來,是對一個人抗壓能力、體力和毅力的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次非常難得的職場經歷。

二、郵輪上的體驗其實很看運氣

Shuyi行政前台上船3年半

接觸郵輪工作的機會非常偶然,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我曾在廣州的一家西餐廳實習,每天都很忙,工資卻很低。碰巧臨近畢業時有郵輪公司到我們學校做校招,我想著不做這個就是做在陸地上的飯店工作,這份工作還能到處走走看看。就這樣,我和郵輪的緣分開始了。

剛入行時,這個行業比較混亂,我們作為學生對這個社會也不太了解,拿到offer後給仲介交了近2萬元的集中培訓和考海員證的費用。後來才發現,自己找渠道去學習考證也是可以的,總費用應該不會超過1萬元。

如果現在在網上瀏覽一些海乘相關的帖子,就會發現不少人上船後發現工作強度很大,身邊的同事關係處不好,沒幾天就自己辭職下船,貼錢買機票回家了。

因為上船前對工作的美好幻想,在船上多多少少會破滅。比如,宣傳時說了高薪工作、環遊世界,但我的第一份合同每個月工資不到700美金,後來第二、三份合同時,工資換算成人民幣也沒有過萬,和陸上工作區別並不大。又比如,我的一些同事上船之後才發現自己嚴重暈船(沒錯,巨型郵輪上也可能會暈船的),只能硬撐著工作,這也是勸退的重要因素。

作為行政前台,我的工作就像郵輪上的大管家,每天都要輪值三班為客人辦入住、辦退房、搞網絡,處理各種問題。有時不是前台犯的錯,客人也會在我們面前說各種難聽的話。我是廣東人,許多客人用粵語罵時,同事間只有我一個人聽得懂,同事們笑笑就過了,我聽進去後還是會挺難過的。

另外,有點無奈的是,雖然我們做的是面向客人的工作,但是因為是負責結帳收銀的前台,客人基本不會想著另給我們小費,甚至還會專門來我們這邊換零錢,作為小費派給別的部門。

海乘的工作辛苦、受委屈是一方面,在船上「與世隔絕」的狀態也並非人人都能適應。

船上的網絡很差,我們想上網要自己買Wi-Fi,1個G要近70港幣,網速還很慢,影音電話是沒指望了,所以對想家的人來說應該挺難熬的。

雖然平時可以到員工酒吧參加各種活動,但如果和同事關係沒處理好,或者就是社恐I人,那麼船上的生活會變得非常無聊。

況且,船上的體驗很多情況下是看運氣的。比如,上船前我聽說船上的男女關係可能會很混亂,女生還要時刻警惕,保護自身安全。我很幸運從來沒遇到過被騷擾的事情。

郵輪靠岸時,我們的主管經理都會儘量安排我們下船玩,但並非每個部門、每個主管都會這樣人性化。別的部門在宿舍里還會有小偷,而我的宿舍關係很好,大家相處得很融洽。

未來的5年裡我應該還會在郵輪上工作。一是我可能會有升職的機會,二是就算回到了陸地上,我可能也只是找個飯店繼續做前台的工作。雖然現在的工作可能更辛苦,但幾乎沒有通勤時間,吃住也不用花錢,和同事相處得也很好,所以我非常珍惜。

現在想入行的朋友,建議先在陸上的飯店做一段時間服務業適應一下。如果能堅持下來,那麼郵輪工作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

三、郵輪上存夠了錢回陸地創業了

Alyson船期2年西點師

和很多人一樣,我是被仲介口中邊打工邊環遊世界的說辭打動,開始上船工作的。

我在學校時主修中、西點,剛到船上的時候都是做最低級的職位,相當於中餐後廚中的廚工,一般女生在這個崗位就是做切配和打荷(洗切各種食材)。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各個部門的老大來見新人,我提到自己還能做西點面點,第一個合同期過半時就被調到西點部門工作了。

在西點部門,我做過娘惹糕、冷飲,煲過廣式糖水,還會做一些生日蛋糕,總的來說工作要比外場的服務員舒服多了。因為不用準備早餐,我一般早上11點到後廚,準備下當天菜單上的食物,下午2點下班,然後晚上6點吃完飯再過去,工作到10點30分下班。

下午沒有其他特殊任務的話,都是我的自由安排時間,可以下船體驗當地特色,或者到健身房健身。如果當晚不用開餐,重新上船前我有7個小時可以玩。不過,這似乎是我們船難得的福利。聽一些在別的郵輪公司跳槽過來的同事說,他們根本抽不出任何下船休閒的時間,每一個時間段都是排滿的。

工作不算忙,錢也會相對少一些。餐飲後場員工沒有小費,起薪是600多美金,因職級、崗位和工作年限不同而對金額有所調整。到我離開公司前,我每月的工資是1100美金。

雖然換算過來並不多,但工作兩年,幾個合同下來我也存了7萬元,回到陸地上自己投資開了一家烘培店,和當時沒有上郵輪的其他同學相比,已經很難得了。

其實我挺喜歡郵輪上的工作的,因為它的包容性特別強:很多同事都是四五十歲還在快快樂樂地工作,也不會有年齡焦慮;不同宗教信仰的員工需要有固定的禱告時間,大家也會予以充分的尊重;許多同事的英語其實說得不標準,剛開始要花很長時間適應,最後大家還是能找到溝通的方法。

環境氛圍輕鬆,但是約束還是存在的。我上船前曾經很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問題,但後來發現船上有嚴格的舉報制度,至少在我所經歷的船期中,沒怎麼聽說過發生性騷擾等問題。

但我認為還是不應該過分美化任何一個職業。它確實能帶我到處去玩,但玩的時候心裡其實還得記掛著工作,況且總是走這段航線,也會覺得枯燥。而要是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夠好,可能會一直停留在很底層的職位,無論是薪資還是技術增長都是比較慢的。所以當陸地上有更好的機會時,我沒有猶豫就回去了。

如果能吃苦,語言過關,又很想賺錢的年輕人,確實很適合在郵輪上待幾年。但要說工作的趣味性,無論是海上還是陸上,大家都只是平平無奇的「打工牛馬」罷了。

四、結語

「到底該不該上船?」無論看過多少答疑帖,對於心向自由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仍舊未有定數。

正如許多人上船後才發現自己會暈船,文化差異、歧視、溝通不暢等工作生活的細節,也只有登上舷梯之後才能見分曉。

海上的工作有很多,從維護輪機的工程師到郵輪上的服務員,每份工作的體驗感因人而異。有的工作上船門檻不高,但有過工作經驗或許能讓人們在船上更好地適應下來;有的工作前置要求很多,但去做後才發現自己可以邊工作邊實現對星辰大海的嚮往。

但無論怎麼選,郵輪終有靠岸的那一天。而被浪花打磨過的海乘們,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航線。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01/218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