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癌症研究重大里程碑 發現癌細胞會自主發電

有「癌王」之稱的小細胞肺癌,是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台大12日指出,他們與跨國研究團隊發現,小細胞肺癌的癌細胞會自主發電,直接導致腫瘤惡化,是癌症研究的一項重大里程碑。

號稱「癌王」的小細胞肺癌,由於篩檢困難、惡性度高、轉移快速,是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幾十年在來治療上難有大突破。不過現在治療有了新曙光!台大醫院12日發表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跨國研究團隊解開了小細胞肺癌高度侵襲性的秘密,首度證實小細胞肺癌的癌細胞會自主發電,直接導致腫瘤惡化,若能予以「斷電」就能抑制惡化轉移,是癌症研究的一項重大里程碑。

在台灣,肺癌是癌症三冠王,罹癌總人數、死亡總人數、健保花費,都是第一名,而其中,「小細胞肺癌」雖只占1/10,但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經擴散轉移,藥物治療效果很差,沒有標靶治療,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不過其患病原因與吸菸高度相關,若要預防戒菸是最重要的方式。

這項跨國研究是由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團隊,與台大醫學系校友、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院李力恩博士實驗室共同參與,團隊橫跨了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丹納法柏癌症中心、德州西南醫學中心與台大醫院,皆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研究團隊。

小細胞肺癌之所以難治療,陳晉興指出,比喻指出,一般癌細胞好比汽車,需要外在加油或充電才能行駛,因此藉由斷油斷電就能抑制癌症擴散。但小細胞肺癌惡化過程中,好像加裝太陽能發電板,形成內部電網供電,這種藉由自主發電擺脫掌控的特徵,使得小細胞肺癌更加具侵襲性,也更難治療。

而在這次的研究中,解開促進小細胞肺癌高度侵襲性的秘密武器,首度證實小細胞肺癌的癌細胞會自主發電,直接導致腫瘤惡化,為未來新藥的發明提供了新方向,是癌症研究的重大里程碑。研究論文於2025年2月12日線上刊登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李力恩博士表示,小細胞肺癌組成包含神經內分泌細胞(NE細胞)及非神經內分泌癌細胞(non-NE細胞)。這次研究首次發現在腫瘤成長過程中,NE細胞可以自主產生電生理活動,而non-NE細胞則擔任後勤提供養分支持。這兩種細胞彼此合作,讓小細胞肺癌不須依靠外部神經刺激及養分供應,就可以長大及轉移。

為了確定癌細胞自主的電生理活動導致腫瘤惡化,團隊使用了河豚毒素來抑制癌細胞的電生理功能,結果發現河豚毒素雖不會立即殺死NE細胞,卻能降低NE細胞日後形成腫瘤的能力。最後,團隊分析了小細胞肺癌病患的檢體,也得到類似的現象。證實NE細胞的自主電生理活動驅動了腫瘤的生長與擴散,而這正是導致患者惡化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李力恩說,但是這是第一次證明電生理活性可以直接導致腫瘤惡化,是癌症研究的重大里程碑。研究團隊合理推測高度惡性的小細胞肺癌與其他高轉移性癌症有潛在的共通之處,將繼續研究這些癌細胞如何獲取能量,進一步找出其潛在的弱點,並為未來的治療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至於河豚毒當成抑制腫瘤的藥物機轉,陳晉興指出,台灣早期也有用蛇毒研究發展出麻醉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未來也可可能進一步研究河豚毒素作為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新藥。李力恩則提到,現在醫學上已經有癲癇、心律不整等不正常放電相關疾病都有藥物可以修正、穩定異常放電,或許也可以應用在這樣的癌症治療。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15/219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