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整個宇宙可能只是個超大號"套娃",被裝在另一個更大宇宙的黑洞里!
3月17日,《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一篇超級勁爆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通過價值100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觀察到,宇宙深處的星系有60%都在順時針轉,另外40%在逆時針轉。
這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大不了。但你想想你連扔100次硬幣,結果有60次都是正面朝上——這概率小到什麼程度?大約0.0007!換句話說,這種情況純屬偶然的可能性比你中彩票還低。
這個概念很好理解,就是把俄羅斯套娃放大到宇宙級別。
"宇宙旋轉的最簡單解釋就是它誕生於一個旋轉的黑洞內部,"研究負責人沙米爾教授說,這句話聽著簡單,背後的含義卻驚天動地!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黑洞是吞噬一切的可怕天體,連光都逃不出去。但如果這一新理論成立,黑洞不僅不是宇宙垃圾處理站,反而是宇宙生育中心!每個黑洞都可能孕育著全新的宇宙!
想想看,就在此刻,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裡,可能正孕育著另一個完整宇宙,而那個宇宙中的某個星球上,可能有人和你一樣,正在讀著類似這篇的文章!
你肯定在想:"如果我們在黑洞裡,為什麼我沒有被擠扁呢?"
這裡的關鍵是尺度。波蘭物理學家普普拉夫斯基解釋說,當恆星坍縮形成黑洞時,其核心物質達到難以想像的密度,但在某一臨界點,物質的扭曲和旋轉會產生強力"反彈",就像被壓縮到極限的彈簧猛地彈開!
這一爆炸性反彈可能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爆炸"——宇宙誕生的那一刻!
想像你擠壓一個裝滿水的氣球,到某個點突然爆裂,水花四濺——只不過在宇宙尺度上,這個"水花"就是星系、恆星和行星!
更瘋狂的是,韋伯望遠鏡發現,越是看向宇宙早期(也就是越遠的星系),這種旋轉方向的偏好就越明顯。
這就像看一場巨大的宇宙舞會,隨著時間推移,舞者們的動作越來越自由,不再受初始指令的限制。這暗示著某種宇宙"記憶"正在逐漸淡去!
科學家們還發現這種旋轉偏好在銀河系極點(類似地球的南北極)附近最為明顯。這難道是巧合嗎?才怪!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觀測位置——如果我們真的在黑洞裡,那麼黑洞的旋轉軸可能影響了整個宇宙中星系的旋轉動力學。
"等等,這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宇宙學家!"你可能會這麼想。
但想像一下——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它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存在本質的理解。我們不再是一個孤立宇宙中的塵埃,而是一個可能無限嵌套的多重宇宙網絡的一部分!
這就像你突然發現自己不只有一個家庭,而是一個龐大家族網絡的一部分,只是你從未見過其他成員!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宇宙學家們對宇宙膨脹速率測量出不同結果(稱為"哈勃張力")——如果我們是在測量一個黑洞內部的膨脹,那結果當然會很奇怪!
雖然"黑洞宇宙"理論聽起來超級酷,激動人心,但科學家們也提出了另一種更樸素的解釋:這可能只是觀測效應。
由於都卜勒效應(就是救護車經過時聲音變調的那個效應),相對於銀河系反方向旋轉的星系可能會略微變亮,讓我們能觀測到更多這類星系。
這就像在擁擠的派對上,你更容易注意到朝你走來的人,而不是背對你走開的人——簡單但可能有效的解釋。
實話實說,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定。畢竟,如果我們真的在黑洞裡,我們就無法"走出去"看看外面是什麼樣子。
這就像《黑客帝國》裡的人類無法確認自己生活在模擬世界中一樣——除非有人從外面告訴我們。
但這也正是科學的美妙之處!它不斷挑戰我們的認知邊界,迫使我們思考那些看似瘋狂但又合乎邏輯的可能性。
下次當你仰望星空,看著那些閃爍的星星時,想想這個令人眩暈的可能性:我們可能正透過一個黑洞的事件視界,窺視著一個更廣闊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在那個宇宙中,可能還有無數個像我們這樣的"寶寶宇宙"正在黑洞中成長……
這可不僅僅是"星星眨眼"那麼簡單了,對吧?